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19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190-200(第10/18页)



    沈持凝眉:“我知道了。”

    他的思绪又回到今年的田税上。

    一千五百六十万两。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沈持心中蹦出一连串数据:明代中后期每年的田亩税收入大约在两千万两到两千三百万两。

    当时明朝朝廷治下约有一亿两千万人口,田税收这个数是很不理想的。是怎么回事呢,明朝与当朝一样,士大夫之家是不用纳税的,另外明朝还有藩王,耕种田亩数若分作十份的话,七份在士大夫手中,两份在各地的藩王手里,只有一份才会给朝廷纳税。说白了就是土地兼并严重。

    是以朝廷每年所收田亩税才这么一点点。

    再看清代,清的人口比明翻了一番,但因为清代士大夫同样要纳税,只有在朝的官员才能免税,而免税的田亩数也是有定量的,不能超出应当拥有和朝廷赏赐给的田亩数,名下的田亩超出朝廷规定的那部分,同样要缴税,像明朝那样把名下的田亩挂在举人以上的士大夫名下是行不通的,无大灾荒的年份,清廷每年的田税在八千万两到一万万两之间,是明朝的四五倍。

    ……

    按照户部的统计,本朝治下有一亿出头的人口,这还不算刚纳入王治之下的滇地,几乎与明后期人口数相当,可是收上来的田税却比人家还少,不能说少,只能说太少了。

    看来本朝的土地兼并也不乐观。

    想到这里,沈持是想向田税动手的,但怎么动手不是一拍脑子就能干成的,会得罪太多的士大夫,一旦反噬到他身上,那对他,对沈家,甚至跟沈家联姻的几家来说都将是万劫不复之事。他对自己说:要谋国,更要谋身。

    你看户部尚书秦冲和,那么精明犀利一个人,执掌户部这么多年都没提过此事,焉知不是揣着明白当糊涂的。

    就这么看了一天的册子,等散值时分,天阴了,沈持觉得他的眼睛看什么都没有以前那么明亮,好像要近视了。他揉揉眼,和董寻一块儿从户部出来,说道明日去兵部看看,按照惯例,左相每个月要到各部巡视一到两次,今天算是在户部。

    一出来,北风裹着雪花迎面糊来,下大雪了,董寻裹紧狐裘,冻得直打哆嗦。沈持赶紧送他钻进马车,见里面生了三个手炉,小厮立马递上手炉,让他暖着,他的脸色才回来一些。沈持说道:“你听我的劝,还是找个医生看一看吧。”

    “等我哪天得空了,去拜访一下你说的黄大夫,看看西南的医术究竟怎样。”董寻有气无力地道。

    沈持呵了呵手,也想着抽空去看看他的近视,这个朝代还没有配眼镜的,只能依赖喝汤药。

    他快步走回家里,进了门,他娘朱氏望了眼窗外,递了两个遮雪的斗笠过来:“三娘今儿骑马出门的,没带斗笠这会儿雪下的这么大,你去迎迎她吧。”

    沈持接过来,一个带在他头上,另一个斗笠拿在手里,又从家里出来。

    他每天上早朝,史玉皎也没闲着,她常常午后到宫中去教两位皇子习武,一般到他散值时她才回来。

    有时候被周淑妃或者后宫的嫔妃、女官们拉去她们的殿里再稍坐一坐,就傍晚时分了。

    沈持迎着风雪走出竹节胡同,远远看着史玉皎披着绣红梅的斗篷,雪落了她一身,走近了看她是带着斗笠的,那斗笠做工极是细致考究,不似市井买的那般平平,想是后宫的某个贵人赏的。

    看见他,史玉皎从马上下来:“来接我的?”

    “嗯,”沈持说道:“怕你淋了雪。”又问她:“给两位殿下当师傅还顺利吗?”

    “都很听话,”她笑道:“也很聪慧,我很省劲。”跟玩儿似的。

    沈持伸手拉住她的手,俩人一起往家里走去。

    ……

    宫中,临华殿。

    “娘娘,该喝药了。”宫女把煎好的药端到郑德妃面前,请她起身喝药。郑琼摆摆手:“晾一会儿吧。”又不是什么对症的药,急什么。

    十皇子悄悄问她:“母妃,你怎么不喝药呢?这是黄大夫开的药呀。”郑琼摇摇头,小声说道:“他虽知我得的是什么病,因怕得罪了太医院,不敢对症下药,能按照太医院的气血亏虚来治。因而这药我就是喝上一年,也治不好病。”

    “娘,我有个办法。”十皇子说道:“明儿我就说我病了,让黄大夫进宫来给我看病,我问他要个方子。”

    郑琼摇摇头说道:“你若真病了,你父皇哪里会同意一个民间的医生给你看病呢?必须要太医院来精心诊治的,你装不了病的。”

    “何况你才几岁,若故意生病,一不小心可就把命丢了,万不可想这个法子,娘没事儿,过一阵子就好了。”

    “哦。”十皇子撅着嘴应了声。

    这天晚上他还在想怎么才能让黄宗敬给他娘开对症的药方,又怎么才能把那些药材带到宫里来。

    于是第二天上武术课的时候,他一直在走神,史玉皎说让他扎马步,他晃晃荡荡往后跌去摔到了屁股。

    史玉皎笑道:“十殿下是怎么回事儿?昨天扎马步还扎的好好的,怎么今儿就退步了呢?”十皇子年纪小,她对他并不严厉。

    虽然没训斥责罚他,但是十皇子“哇”地一声哭了,史玉皎只好让七皇子在一旁练着基本功,然后牵着他到一旁哄。

    十皇子的乳娘说道:“史将军,许是昨日黄大夫来进宫来给德妃娘娘看病,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小殿下记在心里了才哭的。”

    史玉皎看着他哭得伤心,问:“殿下,是这样的吗?”

    十皇子摇摇头,又委屈又担忧地说道:“史师傅,她说的不对,我是因为黄大夫不肯说什么才怕的,你读过《扁鹊见蔡桓公》没有,病能治的时候大夫都会啰啰嗦嗦的,没治了他们会惜字如金,赶紧跑掉,呜呜呜……昨天黄大夫就是这样的……看来我娘亲没治了……”

    “怎么会,”史玉皎心中疑惑,细想却想不出什么来,只得安慰他说道:“也许是黄大夫初次进宫,拘谨不敢说话呢。”

    十皇子哭个不住,她没奈何,只得拿出师傅的严厉来,让他边哭边练。

    这日从宫里头出来,她想去黎阳公郑府,一来史、郑两府掰扯起来有点亲戚关系,二来,想提点一下郑家,让她们进宫去探望郑德妃,若要遣人去问黄宗敬话的,让郑家的人去问也方便。还没走到郑家呢,恰好碰到郑家的一个孙儿媳妇纪氏从外面回来,纪氏见到史玉皎忙上前打招呼:“哎呀,前两天我们家老祖宗还念叨三娘呢,巧了,这就碰上了,快到我家来坐坐吧?”

    “多谢好意了,只是我今儿还得赶回去呢,改日吧,”史玉皎想了想,只怕去了郑家提起郑德妃显得刻意:“想不到你们家出了个娘娘,哪日腾出空来,得去府上给老夫人道贺呢。”

    她想她这句话已经提醒到郑家了吧。

    再明白的,不是她能说的。

    纪氏是个伶俐人,她回到郑家,没提史玉皎,只说:“听说宫里的郑德妃娘娘病了,外人都知道郑德妃娘娘记在咱们家名下,圣上让郑家给她做娘家,可咱们却从来没进宫拜见过她,知道的说咱们不爱攀附,不知道的呢,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