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110-120(第3/17页)



    贾赦旁的没上心,专程上国子监打探,听说国子监的经学科参照了母亲编的册子,马上就派人回金陵报信,只图让母亲高兴高兴。

    史苗仍然觉得不足,国子监才能教几个人啊?

    由此看来,九年义务教育,多么伟大。

    贾敏也认真学起来,不懂的地方就直接带着林海回金陵去问。

    家里贾政为了让母亲开心,也跟着系统学算术,学西文符号。

    几年间贾敏精力倒是不放在诗词上,反而对初版的计算通用手册进行了几次增删修订。

    贾敏古文底子好,典故也用得明白,措辞比史苗更贴合当下的习惯。

    史苗修订一回,除了往京城国子监送,还有各处书院也会免费赠送一套。

    她们还开了女子算学坛,专门教女子算术。

    史苗在金陵开,讲师是白湘湘。

    贾敏在姑苏开,讲师就是她自己。

    报名者很积极,可惜好姑娘学到能算加减乘除的账目,就渐渐不来了,大约都定下亲事预备嫁人,坚持能学下整本的人,寥寥无几。

    史苗无奈一笑:“古往今来皆如此,倘若算学是科举必考科目,就会有人削尖脑袋钻研了。”

    和现代高考科目一样。

    不过就算纳入高考也救不了的,还有中国男足!

    这几年间还太平,年年有灾,都不算大。

    当然这种‘太平’,仅限于没有发生易子而食和灾民动乱的‘太平’。

    总有不走运的,水灾、饥荒或是瘟疫,一家老小就没了性命。

    贾政下场,堪堪吊尾的位置,考中了一个举人,只等着再学几年,再谋参加会试。

    史苗看得出来,贾敬的事情,着实给了贾政不小的打击。

    他如今也渐渐成熟,愈发能体会到,他们这样的人家,就是想读书,读了是不是能进官场,都要看上面人的脸色。

    于是贾政对于科举一事,反而淡了心思。

    林如海出了孝期的第二年,京城会试,林家和贾家结伴进京赶考。

    这回进京声势浩大。

    史苗给宫里递折子请示想回京城,老皇帝马山就应下来,还慷慨的赏赐了东西,权当是贾府进京的车马费。

    贾赦回京这几年的表现,皇帝陛下很满意。

    吃吃席,应应卯,就是一个无功无过不惹事的勋贵子弟。

    说纨绔也算不上纨绔,比起真纨绔来说,不够骄奢淫逸。

    京城里四王八公,荣国府现在最不刺头。

    史苗回到京城前,贾赦早就收拾好了荣禧堂,让史苗安置。

    先前嫁在京城的贾姝、贾媃、贾娴三姊妹都来了,带着各自的儿女在二门内等候。

    史苗一进二门,众人簇拥而上,哭天抹泪的,弄得史苗看见人群都发憷。

    瞧瞧贾姝三姐妹,离家时候还是小姑娘,现在都长大了。

    史苗也渐渐老了。

    贾姝带了两个儿子,贾媃带了两个儿子还有一个通房生的姑娘,贾娴也带了两个儿子。

    史苗才在屋里坐定,几个孩子挨个上前请安,问姓名年岁,然后又有赏钱。

    贾瑚和贾琏两兄弟在京城,和这几个表亲倒是熟悉,下去以后又给贾珠两兄弟引荐。

    贾珠他弟,也是原著里不存在的一个人物,按着族谱取名贾琮。

    史苗记着原本红楼里贾琮是贾赦那边的儿子,偶尔带过几笔。

    经过几次蝴蝶效应,贾琮这个名字,落在了贾政家老二身上。

    贾姝家老大全哥儿年纪最大,而今也有十来岁,姊妹们还好,当下最好奇的还是小姨母贾敏。

    反正他听先生说,国子监的算经就是这个姨母编写的。

    先生还可惜姨母把心思放在算学上,近年来文章辞赋上,反而太少了,虚耗光阴和才华。

    全哥儿也知道,小姨母哪儿都好,就是没孩子。

    私下里早他听母亲和祖母婶娘们议论过好几次了。

    今日一见,小姨母果然是天人之姿。

    全哥儿可惜的心里暗自叹气。

    莫不是今后就没人承袭小姨母的衣钵?

    再看姨夫林如海,和姨母

    确实是一对璧人,若是姨父能高中,这个样貌,当探花最合适不过了。

    全哥这么想着,却被打发带着弟弟妹妹们玩,大人们还有话说。

    他只能不甘心的先和贾瑚一起招待几位在大人跟前装模作样的混世魔星。

    姊妹们多年不见,虽然亲热,史苗也看出来,都是来回车轱辘话,贾敏和几个姐姐能聊的话题,已经不多了。

    贾姝她们,重心免不得要是家长里短,围着孩子转。

    贾敏没那么多分享的,诗词歌赋,贾姝等人已是有些生疏,至于种植、算术、天文、地理、医药等等。

    贾敏知道几位姐姐就算想聊也是有心无力,倒也不提出来冷场了。

    等这一回散了,荣国府给林海和贾政腾出来院子专门读书。

    贾敏和丈夫兄长讨论文章考试,倒还更自在一点。

    史苗留了贾敏和林如海在荣国府上住。

    荣国府好歹挂着一块匾额,能挡很多不必要的应酬。

    高墙大院的,安保工作也比林家在京城的宅子好。

    林如海没拒绝,一来长者赐不敢辞,再者贾敏多年未归,也该叫她多多住几日。

    况且,林如海还想看看,妻子小时候长大的地方。

    贾敏笑道:“掐指一算,我离开京城,竟然将近二十年了。”

    贾政想起昨个儿去见国子监和博士的情形,隐晦道:“这一科,说是圣上主考,实则应是那一位。”

    贾赦瞥了他一眼,老二掉科举里了,动不动就提。

    谁都不提,就他提。

    贾赦道:“忘了母亲如何说的?东揣摩,西揣摩,揣摩到驴蹄子上,阴差阳错,弄巧成拙!世事无常,瞧瞧如今是谁住咱们旁边!”

    贾政被怼的没话说。

    谁又想得到,旁边的宁国府,被摘了匾,改了院子,现在竟然变成了甄家的地盘?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都不用三十年,三年之中一个京城就能翻出多少风云来。

    京城会试,结果在史苗预料之中,放榜那日一家齐齐整整的等着。

    敲锣打鼓的声音远远传来。

    小厮气喘吁吁跑进来:“姑爷中了第三,二爷中了二十二!”

    林如海的成绩在意料之中,贾政让人惊喜,众人欢欣鼓舞,荣国府外锣鼓喧天。

    “给老太太道喜,给姑奶奶道喜。”

    “有赏,有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