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辅导夫君考状元》 50-60(第12/15页)
殷志急道:“你算哪根葱?”
老人却缓缓坐下,道:“我不是葱,是人。”
随意点了一壶花茶,老人自顾自看起了街上的风景,根本不在意眼前的几个读书人。
殷志自觉颜面大失,不由道:“老东西。”
老人不气反笑:“我啊,确实是老东西了,不少人
都这么说过我。可是被你这样的黄口小儿说,却是第一次。怎么?来白鹭洲书院求学吗?”
殷志道:“怎么?不行吗?你都上得了茶楼装斯文,我等莘莘学子去白鹭洲书院,岂不理所当然?”
老人轻轻品了一口茶水,才道:“当年白鹭洲书院文天祥殿试之时,曾以‘法天地之不息’立论。主考官王应麟读后大为赞赏,认为文天祥忠直如铁石。白鹭洲书院之学子,至今常诵《正气歌》。眼前小子,你去白鹭洲书院,岂不玷辱了书院先贤?”
殷志道:“在堂堂白鹿洞书院,我亦出类拔萃。到白鹭洲书院,自然可为书院添光。你又非白鹭洲书院山长,亦非吉安府知府,更非江西大宗师,有何资格指责我?”
老人点点头,道:“确实,我非山长、知府、大宗师。我也不指责你,且看你在白鹭洲书院能如何。”
说罢,老人不再搭理殷志,安心品茶。
殷志等人自觉无趣,结伴离开了。
肖平和阿丰看看天色,觉得应该去和曾夫子汇合了。离开前,二人来到老人面前,施了一礼,道:“多谢老丈方才直言。”
老人也不起身,受了二人一礼,问:“两位小友,可曾读过东坡居士的《留侯论》?”
阿丰摇头,肖平点头。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的散文,曾芸芸早已嘱咐肖平要熟读。
老人直接引述了《留侯论》中的一段话:“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老人说完这一段,看向肖平和阿丰,问:“你们可明白?”
阿丰挠了挠头,有点不明白。
苏轼此文,浑浩流转,变化不羁,肖平很喜欢,与曾芸芸多次探讨过,对文意十分熟悉。老人言语刚出,他便明白,便道:“老丈的意思是,言语之争,纵然赢了,也不足为勇。最有力的反驳,乃是在读书进学上胜过他们?”
这一次,阿丰也懂了。
老人点点头,道:“孺子可教也。”
肖平和阿丰又行过一礼,方才下楼。
老人坐在茶楼上,看着两个少年沐浴在下午的阳光中越走越远,脸上犹自带着笑容。
第59章 中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吟诵这首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时,曾芸芸正在鉴湖畔的新村过中秋。
新村的第一批房舍都已经建好,正巧选择中秋节这一天入住。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肖平和曾芸芸在文峰村与大伯、二伯家相处得并不好,受到了林大海的邀请之后,干脆到新村和大家一起过节。
早在中秋前几天,新村的妇人做好了米果和月饼。看到曾芸芸和肖平到来,她们尤为热情,把准备的各种好吃的都端了上来。
新村的居民都认为,他们能过上好日子,多亏了曾芸芸和肖平。他们便通过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曾芸芸和肖平的感激。
因为曾芸芸的亲和力,白日里,附近的学童也都聚拢到了新村。大家热热闹闹地吃了顿午饭。
吃完晚饭,曾夫子现身湖畔,和附近的村民一起烧塔。曾芸芸也参与其中。
中秋烧塔,这是吉安府传承已久的风俗。虽然之前的那个曾芸芸记忆中有类似的片段,但是亲自参与,她还是第一次。
鉴湖边上,两个塔早已静静伫立于明月的清辉之下。
曾芸芸眼前的这个塔,宽三尺,高七尺,是附近村里的顽童四处搜捡砖块瓦片搭成的。
白日里,他们现在鉴湖边上寻一处平地,然后以土砖垒塔。先打一个有两个灶口的六边形基座,一个灶口用于投放燃料,另一个用于掏出木炭和木灰。然后再用瓦片一层层破缝叠压,慢慢收腰,形似宝塔,塔顶留出空口,供吐火舌。
此时,鉴湖边上的男女老少几乎都聚集在这里,每户都带来一捆稻草、竹片、秕谷等。
月上中天,四个青年舞起黄龙旗,六个学童撑着宫灯,村民们摆上柚子、月饼,点燃香烛,鸣放鞭炮拜月。祭完塔神后,三声锣鼓响起,曾夫子作为主烧人将酸酒放入塔内。酸酒等燃料被点燃后,烧塔开始。
火焰蹿升,在夜色中尤为醒目,整座宝塔吐出火舌,远远望去,将半边鉴湖水都染红了。曾夫子又浇上菜油,火势更旺,香味四处飘散。
于是,村民们耍起了龙灯,唱起了山歌。
肖平也随之一起唱,曾芸芸则笑着听:“烧塔烧塔红之红,养出崽来大似龙。烧塔烧塔发之发,家家供猪三百八。作田郎,有米吃;读书郎,做官家。”
新村的居民来自福建泉州府晋江县,那里同样有烧塔的传统,被称为“烧塔仔”。新村的孩童,同样以碎砖和瓦片,叠造了一座七层“塔仔”。此时,林大海将柴草、树枝、树叶、锯末、谷壳等点燃,砖塔通红。新村的居民争相将盐、茶叶、大米、松香粉、白酒、香醋等洒到塔间,发出“哗哗叭叭”响声,震彻夜空。
肖平告诉曾芸芸:“各地烧塔,风俗相近,但是来源却不同。有些地方说元朝甲长暴虐,人们于八月十五烧塔为信,一起行动,推翻了甲长。不过在吉安府,则多说烧塔是为了纪念文丞相。当年,文丞相在吉州、兴国等一带领兵抗元,为助抗元士兵中秋夜渡河,当地村民在渡口砌起砖瓦塔,用稻草点燃为其照明。从此,中秋烧塔便流传下来了。”
曾芸芸和肖平并肩闲聊着,沿着湖畔渐渐远离了村民。不过塔火熊熊,依然能照到这里。
曾芸芸抬眼看去,圆圆的月亮投影到湖中。凉风袭来,波光盈动,不改清辉。
曾芸芸注视着月亮良久,道:“平哥哥,你看这月亮多么奇特,曾让李白写下‘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稚气之语,让苏轼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让天下游子牵动了‘望月怀人,见云思友’的愁思。中秋月明人尽望,而在平时,它孤零零挂着,多少人都忘记看它一眼,更吝啬于一句赞叹。”
肖平抬起头,看着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悄无声息却又气势磅礴。此时,夜空洁净而深邃,闪着绸缎般柔滑的光,更衬托的明月的高贵。七八个星散落天外,像一盏盏如豆的灯火,闪着柔和的光泽。
肖平看着曾芸芸,用手触碰了一下她的发丝,然后问:“芸芸,你还记得父亲当年带我们赏月的情景吗?”
曾芸芸点点头。在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