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惜奴娇》 140-150(第19/19页)
国哀。
西宫里,逐渐有了些人气。
说“人气”,并非大张旗鼓地来拜她这位受冷落的御侍,一切犹如春风化雨,一点一点渗入寂寥已久的冷宫。
起先是用度。早春的炭火燃得更旺;炉香里重又有了龙脑、沉香的味性不再浓烈;有损痕的绣墩被不着痕迹地换了新……
而后是侍奉的宫人,早晚更殷勤了些,欢笑也多了些。又有一日,秾李瞧见她们褪下了冬衣,隐约露出腕上金镶玉的新钏镯。
再又有耳目灵通的消息。宫人们为哄她欢心,会主动凑上前,在她耳边轻声说几句皇长子郭煌的近况。他聪慧秉钧啦、六艺精熟啦、仁贤果决啦……
她自然也晓得了朝堂上,自这一年始,便拉扯开的立储争议。争议的核心并不在于立哪位皇子为储君,而是要不要立郭煌为储。
——虽说天子春秋鼎盛,久不立储却总使人心不安。后宫子嗣零落,虽新近入宫的几位妃嫔中,已有人有孕,可既未知男女,又非嫡出,为何臣子们要弃年已十二、聪慧仁善的大皇子不顾,而去等候一个不知是否又会早夭的皇儿?
秾李将这一切都瞧在眼里。她缄口不言,却也在等待。
终于一日,等来了他。
郭显于深秋的一个午日,踏足了西宫。此时黄叶新落,他脚步踏于落叶枯枝之上的声音,像极了命运的转机造访秾李时,发出的细微、颤动而又令人心悸的轻响。
秾李得了信,早早已迎候在廊庑,远远在淡金的日光下望见他,微微有些讶异。
宫人们跪了一地,她却盯着他,将心中的话道出来:“您鬓边生华发了。”
诚然,郭显如今未满四十,可鬓边已有了霜白,久于帝位之上,渐渐地已不见了从前那一份舒适的从容。他变得更内敛、更有城府,也更冷漠。
郭显并未在意她的冒犯,只是瞧了她一眼,“你却未变分毫。”
秾李笑了笑,仍是青春正好,七年来西宫寂静的生活将她愈发打磨得如一颗内蕴温润的珍珠,淡然丰美。
仇怨似烈火,当初烧灼得他焦躁愤怒,恨不得打碎眼前一切;如今烈焰熄灭,连那点余温也逐渐冷却。他对着秾李,再难生从前的怨怒,反倒勾起了些陈年旧事的忆念。
二人也不再剑拔弩张,秾李亲斟了盏茶,递与他手边,“妾处无上等的茶汤,官家将就着用一些吧。”
郭显呷了一口。那茶微苦,回舌却甘香,不是最上乘,却也是今岁上的新茶。
他唇舌里回荡着茶香滋味,想寥寥问一句她近来如何,却不知从何而问。再一想来,实则他对她知之甚少,当初带她入宫,比起兴之所至,更像是一个意外。
他们之间有一时的沉默。
还是秾李先开口:“厚儿……可还好?”
这便才有话可聊。郭显道一切安稳,又依着她话头,不咸不淡地说了几句。
秾李晓得,他这一回来,本就不为着要说什么,不过是显个苗头,以示宽慈。
果然,他在西宫坐了一刻,再离开时,她这小小的冷宫,已然变换了风云。
嫔妃们得知了此信,便今日明日地络绎来走动。她们娇靥如花,眸中神情各不相同,但大体都有些嫉羡。
连章氏太后没几日也送来了些新秋的瓜果,俱是才贡入宫中的物件;又使女官妥妥帖帖问了饮食需用,方才笑盈盈地回了去。
秋后,连月拖到岁暮,秾李被请出西宫,复为淑妃。
又三月,天授七年开春之时,经由元羲等臣子谏言上疏,立李淑妃为后,禀凤印,入主中宫。
中宫所出,自然为嫡子。既嫡又长,其年五月,郭煌被立为储君太子,天下称庆,国泰民安,又议改元,来年为宝凤元年。
中宫续定,宫外被黜落的内侍李胜儿,复又回到宫中,随侍太子身旁;虽已不复为入内内侍省都都知,太子郭煌却时常呼为翁,宫人便皆称呼为“李翁翁”,荣宠更甚以往。
太平昭盛的年岁,人们很容易忘记过往。
一代人尚且记着从前荒芜疲敝,道无行人、屋舍破败、盗匪四起,也记着揭竿举事的群豪、不世出的英雄、翻天覆地的洪流;
二代之后,这些汹汹烈烈的往事由着人口口相传,黄口小儿尚且听说村口某某阿翁,拄着拐,成日里自夸:“我从前入过宁德军!随过单将军征战西戎!”
三代后,旧事成了半传奇的故事,在好无病呻吟的文人话本子里,在年节时愈发热闹的勾栏瓦肆里,在渐渐老去又喋喋不休的阿翁的颠三倒四里。
他们最终被逐渐淡忘。岁月走了几轮,年号换了一茬又一茬,连国号也一并更改,新的风云再次搅荡,步入往事轮回的覆辙,再无人记得“宁德”,再无人记得宁德军。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