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幼儿园2: 220-2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王府幼儿园2》 220-230(第6/16页)

没晒干,我让大东他们去书院借些柴火来。”

    老爷子看他。

    亭子已经转身去找大东大西,言辞简短,大东大西会意离开,亭子也转身看向老爷子,见老爷子还在看他,亭子才折回,“雅文书院离得不远,老爷子,等柴火来了,晚些再生火吧。”

    亭子虽然平日里玩世不恭模样,但粗中有细。

    方才青黛小姐第一个捉到螃蟹,亭子就知道老爷子想起了大公子。

    过往在军中,都称大公子少将军。

    虽然大公子是老爷子的外孙,但性子也好,为人处世也好,都像极了老爷子。

    后来大公子死守边关至最后一刻,邵将军带援军到的时候,大公子身中数箭,手中还握着那面染血的旗帜,跪坐,面朝乡土。

    当时军中不少人看到这一幕,痛哭涕零。

    邵将军亲自将大公子背回了城中,但不知道要怎么同老爷子说。

    其实,老爷子都猜到了。

    这段往事他知道得最清楚。

    因为,他早前就在大公子帐下……

    大公子从小就跟着老爷子。

    他那时在老爷子军中,老爷子让他跟着大公子,这一跟就是十余年。

    当年边城危机,敌军里应外合,破了边关戍守。

    细作身份未明,敌军来势汹汹,军中谋事都让军中退守,以确保大公子安全。

    但当时边城百姓根本来不及撤离,若退守,边关必定横尸遍野,百姓流离失所。

    面对敌军的有备而来,几倍十倍于边城的兵力,那一战极其惨烈。

    所有人都知晓援军要到需一月,但边城的兵力最多只能死守半月。

    所以想退的人,想守的人有,根本分不清中间哪些是细作。

    他和大东大西是大公子最信任的人。大公子让大东大西散边城百姓,又借疏散百姓之名,让他去了九城。

    坞城龙蛇混杂,不是清静之地。

    但坞城当中,藏了不少早前辰王宫变叛乱被牵涉的军中将士。

    这些人无法露面,无法鸣冤,但又有军中气节,不会为一己之私谋乱,原本辰王宫变之乱后,要以死明志。

    是老爷子说服,藏于坞城当中。

    这些将士有早前跟过老爷子的,也有早前不在老爷子麾下。

    但老爷子的一句“军中男儿,是当保家卫国死于疆场,还是死于内斗牵连”,让所有人陷入沉默。

    辰王叛乱,已死不少朝臣将领。

    有死得其所,也有不该死于其中之人。

    这些都伤及西秦命脉。

    沉冤昭雪,是一定要当下,昭雪不得便凭添亡魂,还是静待时机?

    听了老爷子话的将士大都藏去了坞城,也有以死明志之人当场血溅校场。

    大公子让他夜以继日坞城。

    此事并未告知过旁人,所以军中都以为边城必破,援军必定来不及驰援;敌军和细作的目光都在邵将军的援军上,并未放在坞城。

    所以坞城将士敌后偷袭,与大公子内外呼应,杀了敌军措手不及。

    这一战给边城拖延了时间,坞城和边城的将士亦战死无数。

    但这一战挫败了敌军的士气,让敌军将领不敢贸然行动,惧怕边城背后还有未摸清的底细;这一战,也揪出了藏在军中的细作,边城才有坚持到邵将军带兵驰援的喘息之机。

    这一战,也让大公子即便离开边城,朝中和军中都不会有人再拿此事嚼平远王府舌根。

    但大公子没有走。

    —— 我若走,城墙之外便都知晓边城被弃,失一寸容易,失一城也容易,但失去的这一寸,这一城,再想拿回来,再要多少小家支离破碎,多少百姓成为难民流民?

    —— 我若留下,前车之鉴在,敌军会忌惮,边城士气会高涨,就多一分可能守到邵将军领兵驰援。坞城的将士才不会白死,他们还有身后之名。

    —— 人终归有一死,死不可怕,愧对亲人可怕。大东、大西已经护送边城百姓离开了,你也回京,替我将这封信亲自交到老爷子手中,说孙儿不孝,不能在他跟前尽孝了,日后,让青黛、扶光替我尽孝。

    —— 你我来生再做同袍,下次,换你留我走,扯平了。

    ……

    亭子目光黯淡。

    边城一战,可歌可泣。

    天家也力排众议,替藏于坞城的将士正名,洗刷了冤屈,没有死于内斗,死于疆场。

    大公子也长眠于边城。

    青黛小姐和扶光公子不足一岁便失去了父亲,甚至,都没有印象父亲的模样。

    而在此之后,老爷子重回了边关。

    老太太怕青黛小姐和扶光公子疏于照顾,将人接回了平川。

    这是外人能看到的。

    但旁人看不到的,经此一事后,天家同老爷子,同平远王府之间的微妙变化。

    外人看来,天家更为敬重老爷子,更加依赖平远王府。

    但经历边城和坞城之事,亭子心知肚明,这些本可以借着洗清冤屈谋逆作乱,或是自戕于校场的边关将士,会因为一生敬重老爷子,老爷子一句话,这些人可十余年如一日,藏于不见光之处,又会因为大公子求援,不惜赴死。

    权力是最考验人性的东西。

    君君臣臣,也最是让人拿捏不透的关系。

    天家和老爷子都心知肚明,但都知晓进退,维持这种平衡。

    所以大公子一死,老爷子宁肯将青黛小姐和扶光公子丢在家中,也去了边关,是要安排好军中之事,尽早抽身,免去君王忌惮。

    军中都敬重老爷子,但世子只在军中呆过两年便回了京中,不掌军中职权。老爷子也留在京中,只在这次郭立阳稻城兵变时,在天家跟前求旨赴前线。

    郭立阳早前曾在老爷子麾下,边城之战时,与大公子靠背信任,大公子守城,郭立阳带兵在城外游走伏击。

    老爷子曾对郭立阳寄予厚望,郭立阳也确实是带兵之才。

    但尝过权力滋味,人是会变的。

    老爷子最后一趟去京中,边缘了郭立阳,怕他在军中兴风作浪。

    但郭立阳还是到了稻城兵变这一步,老爷子必须要亲自清理门户,做给旁人看,也做给天家看。

    辰王叛乱,天家登基,天家也不止一两次当众提起老爷子救他于为难之时,他铭记心中。

    但天家还清楚,老爷子虽然几次救他于生死水火当中,但先帝在时,励精图治,勤于朝政,时常邀老爷子入宫,彻夜畅谈西秦国中朝政,与临近诸国之间的博弈,在老爷子心中,先帝是真正有抱负的君王。而天家,越过看重皇室血脉这一环与他的死穴,便处处着眼都是于此,始终少了些君王的远见。

    在对燕韩的态度上,先帝与天家也有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