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政变生存指南: 160-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大唐政变生存指南》 160-170(第12/14页)

处,便与当地的官员及地方才子聚会宴饮,同赋诗文,一路留下不少佳作。

    八月过半,使团终于来到了离长安六千里之遥的碎叶城郊,此时西域已入秋季,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季节。

    几人抬头张望,一只金雕从他们头顶掠过,向着碎叶城的方向飞去。

    “一看便知道是到了谁的地界。”张孝嵩手搭凉棚,顺着金雕的方向望向远方:“苏舍人可要命使团快行?想来洛将军的人已经在前方等着我们了。”

    苏颋笑着应允,一阵疾驰过后,他们都望见,不远处新修的大路上,有“安西都护府”旗帜高高飘扬。吴钩迎在最前,向苏颋及使团众人道礼:“苏舍人、张御史、裴御史、王公子。将军命我在此迎接诸位,诸位一路辛苦了。”

    苏颋笑道:“吴判官客气了,我有一事相问。我自龟兹出发,一路轻装简行,不设仪仗,又刻意加快脚步,将军怎么知道我今日要来?”

    吴钩道:“舍人及使团诸公皆是器宇轩昂,风流倜傥,你们虽然轻装简行,但穿越碎叶道时,还是被不少牧民商人看见,我们安西难得遇到这般人物,那些牧人、商人都当成新闻来传了,所以将军自然会知道消息。”

    王翰和张孝嵩不由得对视一眼,两人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掩饰的笑意——吴钩不愧是大商人出身,把一句半真半假的话说得如此让人如沐春风。

    苏颋果然被这话哄得面带笑容,他不再追究行藏泄露的事,只命使团在路边就地休息。那些等候已久的侍从仆役们纷纷上前,为他们奉上新鲜的瓜果和饮水。

    裴耀卿年纪最轻,又是第一次外放出京,忍不住拿了串葡萄,就走到路边的荒野中去了:“那边白茫茫的,是什么地方?”

    “那边啊。”吴钩亲自把一碟点心奉到苏颋手上,又分神来答裴耀卿的问题:“那是今年扩种的棉花田,如今是收棉花的季节,裴御史若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棉花?”这种作物在长安及各地并不常见,苏颋好奇道:“那是什么东西?”

    “是与麻类似的衣料作物。用它织出来的布料柔软亲人,比麻布好穿。”他从袖中掏出一张棉布手帕,递给苏颋:“请苏舍人参详。”

    苏颋摸了摸那张厚实的棉布,手上的灰尘和汗水都被擦得干干净净:“这确实比麻布好上许多。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说来惭愧,是西突厥可汗、安西大都护阿史那献将军从崖州带来的。这种子比粮食好活些,碱地里也能种。”吴钩道:“阿史那献将军因流放久居崖州,他的几个侍从仆役,都是崖州的黎族子弟。他们善于种棉纺纱,便把这一套教给了安西当地的民众。”

    阿史那献流放二十年,回归依旧忠贞报国,在朝中已经传为美谈。苏颋听闻只是叹息:“也算是因祸得福。”

    众人一听,都好奇地往棉花田地中走去。暖暖的日头下,几个头扎头巾,裙摆系到腰间的妇女正一边拉家常,一边采摘棉花。她们都穿着长袖衣裳,手上戴着手套,棉花丢到背后的竹篓子里,很快那竹篓子里便堆成了一片洁白的雪山。

    王翰看着好奇,也伸手要摘一朵,甫一下手,便被多刺的棉株扎了一下:“啊,痛,痛!”

    那埋头收棉花的女子们这才发现还有人在看,忙把衣裳放下去,拉起面巾遮住面容。其中一个年岁最大的女子走上前来,高声以吐火罗语骂了几句。

    吴钩哑然失笑,只得以吐火罗语向她辩解,两人来回拉扯了几个回合,那女子才知道这是“朝廷来的大官”,改以汉语向他们道歉:“实在抱歉,我们一向在田里散漫惯了,没给你们添麻烦吧?可别为难我们洛将军啊。”

    裴耀卿笑道:“洛将军是个好官吗?他要是个好官,怎么叫你们这些女郎来摘棉花?这棉株多刺,可把你们的手都扎破了。”

    “棉花的刺算什么。”那妇女叉起腰,一脸骄傲地道:“我从前被卖到这里来的时候,是在小酒肆里端盘子的。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还要时不时挨那天杀的老板打,赚得钱没有几分能到自己手里。现在虽然辛苦,但除了公家的,就是自己的,干起活来多有劲儿啊。”

    “你是被卖到这里的?”张孝嵩皱眉问道。

    “是,从前动刀兵打仗的时候,被天杀的突骑施人从家乡劫来的。”提起往事,这妇女扭捏了一下:“是洛将军把他们赶跑,还了我们自由身。老爷们,你们听我说,洛将军可真是天底下最好的官了,去年我们刚种”

    她说着说着就不免絮絮叨叨,从洛北的政策讲到自家的事情,四人站了半天,连腿都酸了。吴钩才好不容易从她的话里找到一个气口,打断告辞。

    《唐律疏议》中,“略(同‘掠’)人略卖人”皆是重罪。即使是“和同相卖(也即经过被卖者同意的买卖)”也是流放大罪。

    但到了李显的时代,这条法律已经形同虚设,朝中权贵如定安公主和安乐公主甚至放纵自家的奴仆在街上私自抢掠人口入府为奴。

    众人都从长安来,见那妇女骄傲的模样,喉中都像哽了什么东西,一时之间,都默然不语。

    吴钩察言观色,轻声笑道:“几位上官,实在抱歉,被这个插曲耽误了行程,如今日到正中,想来将军已在府中等待我们了,请几位同我移步回去吧?”

    “哦,”王翰第一个反应过来,率先点头:“诸公,我们走吧,看看洛将军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

    众人这才应了,接二连三地从棉花田里离开,裴耀卿走在最后,问吴钩道:“我刚刚在心里计算过,这棉花绵延不绝,想是有一千多亩吧?”

    饶是吴钩久于世故,面对这样的询问还是忍不住一怔——裴耀卿这位出身长安的清流臣子,哪里来的知识对农事的如此了解?但这神情很快被他自己掩饰下去,他笑着打了个哈哈:

    “裴御史果然慧眼,就是算得有些太高了,这棉花也就六百多亩,堪堪够碎叶城中的百姓使用罢了。”

    裴耀卿“哦”了一声,终于重新上马奔波。他们路过成片的棉花地和金灿灿的麦田,又看到一片又一片的荒野,终于在半日之后,来到了安西衙署的匾额下。

    洛北一身紫色官服,已在安西衙署中久候。

    苏颋等人被吴钩引入衙署之中,与这位久负盛名的将军打了个照面。

    望着洛北那双灿如流金的金色眼眸时,苏颋不自觉地感叹道:“洛将军少年英才如此,实在教我等无地自容了!”

    苏颋这感叹也不是无的放矢,苏颋在四十一岁入中书省担任中书舍人,已是朝中有名的“青年才俊”,与他同行的使团成员中,素有“神童”之名的裴耀卿今年也已经二十九岁,而眼前这位官居三品的洛北将军,竟然只有二十五岁!

    洛北躬身道礼:“苏舍人过誉了,我生平憾事,便是不能长于文采,如今有四位才子光临敝地,实在是让我这小小衙署蓬荜生辉。诸位,中午我已经备下宴席和乐舞,还请诸位不要吝惜才华,一道唱和几句,为我这里添添文气啊。”

    第170章  “我既执掌文馆,便有教化之责。倘若滥用民力,大肆营建,不就是舍本逐末了吗?”

    碎叶城的清晨是由鼓声唤起来的。当晨曦的辉光落在琉璃飞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