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如何开辟大航海: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乱世如何开辟大航海》 140-150(第10/14页)

术标准化,规范化,那么除了冬季实在没有桑叶的情况下,其他三季都能源源不断的养殖蚕虫。

    而如果是岭南地区,哪怕是冬日也不见得不能养。

    三个育种室,地下铺有火龙,每面墙上都开有四面玻璃小窗。

    每个育种室的温度控制不一样,以此来找出最适合蚕种发育的温度和湿度。

    而每天相关的数据和蚕种的变化都要记录在案,因此,还要教她们填表识字。

    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不过齐栩会一点点的教她们-

    园外,宋时也在忙着平衡桑树种植与粮食种植的问题,以及打击桑叶期货。

    是的,在还没有多少经济资本运转的时候,江南地区已经率先孕育出了桑叶期货贸易。

    因为桑蚕业早已是江南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蚕虫每天要吃的桑叶都必须是当天采摘新鲜干净的,一旦养的蚕虫多了,消耗的桑叶就是天量,只能从市面上买。

    而天气和市场波动都能影响桑叶的价格,而蚕虫一旦断粮很快就会饿死,从而桑叶的供给对于蚕农来说就是重中之重。

    说是生丝赚钱,其实养蚕过程中,桑叶才是最赚钱的那个。

    一旦短缺,蚕农要不高价购买,要不就血本无归。

    嘉兴王江泾曾出现“一船桑叶换三亩水田”的极端交易,因此桑叶期货应运而生。

    松江府的裕丰典当首推“桑叶当票”,苏州丝业行会的青叶堂发行叶筹,凭一张:“霜降前交割桑叶百担”的契约,便可提前锁定桑叶的价格。

    因此囤积居奇,散布假消息哄抬叶价,甚至以次充好的人,数不胜数,对于单家单户的蚕农来说压力极大,甚至不少人只能走向借贷还贷的路子……

    因此有人作诗:桑叶绿时银霜落,茧成日近白骨多。

    宋时自然不能眼看着他们,这样敲骨吸髓的破坏桑蚕产业的未来。

    经济的问题,就应该用经济来解决,宋时在江南试点了低息贷款,反正都要借钱,不如管官方借。

    由官方中转,不管是桑农还是蚕农,都可以用桑叶或者是蚕茧来抵押,去官方换取粮票,再凭粮票去官方的仓库之中取粮食。

    期间甚至不需要金钱流转,粮食就是最大的硬通货。

    宋时的插手引得江南地区的那些以桑叶期货为生的人纷纷不满,整个期货市场被宋时这一弄,根本无法维持下去了。

    各种谣言四起,市面上的桑叶期货不降反涨,大有和宋时同台唱戏的意思。

    原本以为经过了江南疫情,那些人会安分一点,没想到,对方还想当面打宋时的脸。

    经济问题不想用经济解决,那就用封建势力解决吧。

    好好的教人没用,那就上鞭子吧。

    宋时直接让锦衣卫去搜罗消息,给出名单,然后带着人马挨个的查抄过去。

    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吃个够!

    宋时一边收拢那些人手里的桑田,一边给辽东和大琉球、琼州的人口填充事业做贡献。

    正经的良心钱不想赚,反而天天盯着那些地里寻食的百姓那仨瓜俩枣,不如去边域挖矿,那也比在江南待着有贡献。

    反正桑蚕业起头花销大,也算他们最后能为江南做出的贡献吧!

    养蚕工坊外的桑田里,经过月余的努力,另一个能影响江南百姓生活的尝试正在成型。

    第148章 鱼塘想要发展桑蚕业,最大的……

    想要发展桑蚕业,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用地的竞争。

    没有比经历过乱世的人更明白,粮食的可贵之处。

    人没有丝还可以有麻,有棉,甚至是皮毛。

    所谓遍着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不管是古今中外,丝绸从来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因此尽管从种桑、养蚕、缫丝,纺织等等环节都是由百姓去制作,但是作为成品的丝绸却从来不是他们的生活用品。

    乱世之前,大家会算一亩桑田的盈利能超出水稻数倍,至于粮食,从粮店买就行了。但是当乱世来临,粮价涨到二两白银一石,五两银子一石,甚至有价无市的时候,再多的桑木也换不回一颗救命的粮食。

    很多人绝望之下甚至将家中的桑树砍伐掉,改种粮食,又或者将付出了极大的心力建好的桑园贱卖,只为换得一**命粮食。

    种了桑木就无法种粮食,种了粮食就无法种桑木,这就是摆在江南最大的问题。

    而且就算种粮食也不是那么轻易的事情,不管是水稻还是小麦,哪怕是新出的番薯、土豆、六谷子也不能单一的种植,否则地的肥力会被消耗殆尽。

    只能按:春种土豆,夏收后种绿豆肥田,秋种冬小麦这样来循环,由于小冰河时期的温度,中间种的那一轮绿豆往往等不到收获时节就要全部埋入地里肥田,才能让冬小麦获得足够的营养。

    而六谷子在贫瘠的坡地也不能单种,只能在每两行玉米间种一行大豆这样套种,玉米秆为豆蔓支架,豆根固氮肥田,才能让产量不至于太过稀少。

    为了一口粮食,每个地方都在拼命增产保收,对抗天时。

    宋时又怎么能将强行将良田改种桑树呢?

    为此宋时找了徐光启一起走访了江南很多的村子,去实地考察,最后,当看到一个靠湖边的村子,大大小小鱼塘旁边,被垒高的地基上种着一连串的果树的时候,宋时终于想起了以前在岭南地区看到的桑基鱼塘。

    所谓的桑基鱼塘,是因为某一地区水网交错,许多地方地势低洼,种植作物很容易遭受水淹。因此百姓们就把低洼的地方挖深为鱼塘,将挖出的土覆盖在四周的土地上筑成塘基,这样一来土层增厚,从根本上解除了水涝之害。

    原本不能利用的洼地重新被利用了起来,在垒高的塘基上种树既可以守土固基,还能增加收入,而鱼塘里往往是以最好养活的鲫鱼为主。

    走访的时候宋时看到已经有不少的人家在塘基零零星星的种了桑树和其他的果树,只是还不算成规模,不过想必是没有技术问题的。

    宋时记得她去岭南那个农庄玩的时候,主人家有介绍过,桑基鱼塘的一大好处是种桑、养鱼、养蚕,三者相互促进,桑叶养蚕,蚕粪喂鱼,而鱼塘里挖出的塘泥又可以作为桑树的有机肥料给桑叶增产,从而构建出理想的生态环境。

    而鱼塘,里面养鱼也不必要单单只养鲫鱼,宋时小时候看农业频道有提过,鱼是可以混养的,最有名的就是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混养模式。

    鲢鳙控藻防腐,草鱼清塘助通氧,青鱼除螺保堤。

    现在的大魏百姓能摄入的蛋白质含量还是偏低的,没有速成的白羽鸡,光凭兔子还是不足以维持肉类的供给。

    而且大量养蚕,虽然蚕蛹很少作为主流的蛋白质补充,但是如果做成虫粉,以其高蛋白质的成分,不管是喂鸡鸭还是喂鱼都能提高它们的成长速度和肉量。

    江南地区水网密布,很多的洼地,滩涂,如果能推

    行四大家鱼的养殖模式,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