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乱世如何开辟大航海(基建)》 140-150(第5/14页)
她点了点头:“对,只能在平整的水泥路上行驶,到了石板和黄泥路上,即使装了四个弹簧片也会有些颠簸。但是在水泥路上却平稳的能看书!等官道修到南京,想必这马车就能派上不错的用场!”
“不错可以按照这个骨架做出低,中,高不同配置的四轮马车,根据买主的身份再细分!”
两人上了马车体验了一番,果然比起之前的马车在减震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提升。
相比火器这样的东西,与战争无关的高附加值产品却是宋时最喜欢的外贸利器,况且这样的马车想必大魏的那些富商也会喜欢。
市面上流动的白银还是太多了,宋时多少还是想要再收拢一些回来。
要知道,宋时卖给洋人的无相散,一人使用的分量已经涨到了六百两了!
不过她刚下马车,就收到了贺章从前线传来的消息。
他派人押送了两个人过来。
却是:两个西方的传教士!
第144章 洋人要说,其实大魏的西洋人……
要说,其实大魏的西洋人也不算少。
用了一生精力融入大明的利玛窦,也是花了十年时间学习大魏的言行举止,才打入了当时的士人阶级,得以传教。
然后就被利玛窦找出了一条学术传教的路径,耶稣教靠着被利玛窦改良过的教义,以及利玛窦的人格魅力倒是在京师也引起过不小的波澜。
继承他衣钵的汤若望,为了在大魏传教也通过澳门那个小基地往大魏输送了不少的人,他翻译的《远镜说》就很细致的讲解了望远镜的制作原理,不过直到宋时破解了玻璃的制作方法后,千里镜才成为了军中的标配。
大魏一向对于西洋人还是算心怀警惕,总觉得是过来刺探消息的。
因此所有进入大魏传教的人,一旦进入就代表他们同意在大魏度过余生。
而大魏从来不留闲人,想要留下来,他们不仅自学汉语,更每每都有一技之长,比如擅长数学、天文、钟表、火器或者西洋绘画。
因为京师沦陷的原因,当时就连皇家都自顾不暇了。那些西洋人的下落就更没有人关心了。
宋时在海外的时候倒是也想过俘虏一些西洋人,来增加一些知识的交流之类的,毕竟她脑子里面记住的那些数理化的知识只够打个基础,想要完善体系却是做梦了。
每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的,数学作为基础,往上延伸的物理、化学更是分支如海……
万物工坊更接近于实用性质的研究与运用,可是其他学科的研究却是基础,而这些研究多半被归为杂学,在科举当道的大魏实在不好找。
可是,宋时一路上……从萨摩番打到大琉球,忙的不可开交,实在没顾上找些西洋人教学。
而且在沿海地区流窜的西洋人,主要是过来打劫、做生意的,不仅不会汉语,其他技艺也不太明显,光是沟通都费劲。
贺章新送来的那两个,却刚好是在大魏待了不少年的两个传教士:汤若望和利类思。
这两个人在大魏传教多年,汤若望原本是大魏的座上客,更
是钦天监中名声在外的西洋人,不仅擅长改良火器,数学天文物理哲学也多有涉猎。之前原本在京师传教,结果京师沦陷的时候,他躲了起来,并未随皇室离开,反而被闯王抓了去,就此就职在闯王营中。
而利类思则是入川后投了大顺军,因其天文知识被张献忠留用。
如今倒是成了闯王和大顺军的传声筒了,作为外国人,他们的确也不太在意大魏的实际统治者是谁,只要能让他们传教、
“是两个叛国之臣啊!”宋时看着眼前的两个金发碧眼的西洋人,因为进入大魏的时间已久,言行举止已经融入了大魏。
如果不注意对方的发色眉目,乍一看倒是和普通大魏人差别不大。
汤若望脸色涨的通红:“大人,我是天主的仆人,相比于忠诚,完成天主交给我的传教任务才是第一位的。”
宋时点了点头:“说的不错,不过因为你的背叛,我可以现在就下令,直接让耶稣教在大魏消失,甚至联系奥斯曼帝国的人,把丝绸瓷器和茶叶以及定价权重新给到他们。然后给他们提供火器和兵力一起攻打欧巴罗,我想奥斯曼的苏丹应该是会同意的!你说呢?”
汤若望的脸色一下煞白,要知道,传教士之所以义无反顾的投身这片遥远的国度,就是因为害怕绿教的苏丹抢先一步将大魏变成绿教的地盘。
而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统治着中东的十字路口,就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导致欧罗巴的各国不仅承受着他们的攻击,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所有来自大魏的商品,经过苏丹的地盘以后全部翻了十倍不止,价比黄金。
“大人!我知道错了。只要能将天主的光辉照耀在每一头羊羔身上,我什么都愿意做!”汤若望没想到眼前的人居然如此熟悉万里以外的欧巴罗和奥斯曼的恩怨,但是一时间也没有了法子,只是恳求的看着对方。
“说吧,闯王他们让你们来干什么?”宋时吓唬完了人就直接进入了正题。
现在闯王和大顺军都被逼入了蜀地,以蜀地的粮食和资源税绝对养不活那么多的将士的,不少的将士肯定要被分出来屯田,战力会进一步减少。
而闯王与大顺军彼此之间又互有争斗,为了资源很快就会陷入你死我活的地步。
这是宋时亲手给他们选的剧本。
蜀地那四周茫茫群山也会成为他们的葬身之所,当然如果他们愿意走山路,去西藏对上土司或者云贵之地对上白莲教,现代为了给这两个地方脱贫都脱了半层皮,他们愿意做好事,宋时也是不介意的。
却不知道,这个关头,他们派两个西洋人来干嘛。
两个西洋人说了半天,传达的只有一个意思:闯王和大顺军还是想投降。
宋时:“……”
汤若望这外交斡旋还是挺出名的,另一条时间线,他还曾作为南魏的特使联络罗马教廷借兵来着(当然也没成)。
这两个洋人的任务,显然是完不成了。
宋时直接让人把这两个洋人送进牢里,等候发落,反正他们的教义不许自杀,暂时死不了。
等关上一段时间,调理好了,再丢到学校去教课就刚刚好。
宋时学的数学几乎都还给老师了,但是利玛窦可是曾和徐光启一起翻译过《几何原本》的。
这两个人倒是提醒了宋时,她现在可不是在偏远的永明城或者是大琉球了。她已经成功的进入了帝国的中心地带。
虽然帝国百废待兴,但是那些因为单一的科举取士而无法一展抱负的人才,也可以开始收割了。
不管是修桥建路还是治理水脉,都需要大量懂得数学和物理的人才。
当初汤若望在京城的时候就凭借着自己的博学发展了不少的士人,其中多少都有些接受了西方的物理以及数学的教育,虽然利玛窦已经去世,但是汤若望可还活着。
顺着这些人的线,想必能挖出不少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