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乱世如何开辟大航海(基建)》 160-170(第12/17页)
有海军学院招生的宣传。
稍微机灵一点的海商纷纷将自己家中的孩子都送去了海军学院。
朱成文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海军学院的二期学子,没有什么能比看到收复安南更振奋人心的消息了!甚至比上次得知蒙古臣服都更为兴奋,因为蒙古臣服有利的是隔壁陆军学院的同学。
充实辽东,开拓蒙古,收复河套,远征西域,需要的都是陆军学院的人才,导致现在陆军学院的人一批批的被拉过去,军功蹭蹭蹭的升,时不时就能听到边境那些陆军学院的学子又立了某某功劳,又有多少在边境战场上脱颖而出的将士升迁之前被特派到陆军学院进行深造。
相比之下,与陆军学院一墙之隔的海军学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陆军学院在朝中迅速崛起为一股仅次于传统武官的新兴力量。
虽然同为军事学院,但是海军的基础相比陆军无疑要薄弱的多,不管是在人脉和军功以及未来发展方面,帝国的重心无疑是偏向陆地的,宋时搭建起来的海军学堂一开始并不为众人重视,甚至对于宋时要将海军从军事学院中分割出来,各自成立为不同的学院而感到迷惑。
不过考虑到现如今海上贸易路线对于大魏来说越来越重要,最后大臣们还是没有发表反对的意见,但是在资源倾斜方面,多少有些侧重的。
比如陆军学院的校区和设施无疑就要超出海军学院许多,更多的武官朝臣有意向的也多是把孩子送入陆军学院,而海军学院的生源多是来自沿海地区的海商或是官员的孩子,以及沿海地区挑选出来身家清白的少年人。
少年人多意气,相互之间有些摩擦,陆军学院与海军学院原本就是年轻人最多的地方之一,有些看不惯对方也是正常的。
尤其是如今的海军学院之中,除了陈渔将军和胡泉将军、以及郑一官和石香海以外,根本没有多少叫的出名号的人,因此海军学院的人对上陆军学院的人多少气势上多少有些弱了几分。
要不是学院墙上挂着的巨幅《万国堪舆图》,两丈长的图卷上,一大半都是海洋,上面显示的海洋如此广大宽阔,映衬的只有一本书大小的大魏土地是如此的脆弱渺小,海军学院的经费恐怕还要被削减一部分。
朱成文永远记得他进入海军学院时第一次看到那幅万国堪舆图的震撼与贪婪!
往年,总以为大魏幅员辽阔,疆土庞大,上到草原下到沿海,已经是穷天之功了,周边地区,不管是西南群山,还是西北沙漠与草原,甚至是辽东的森林雪原,总的来说,对于现在的大魏治理的成本高于收获。
最好的地方无疑还是华北的平原与江南的水乡,这些无疑都已经在大魏的掌控之中。
虽然大魏自称上国,也不是狂妄到觉得天地之间只有自己一国。但是其他的星罗棋布的小国虽然数不胜数,既不通文教礼仪,又穷困偏僻,距离大魏遥远,沟通困难,都属于不毛之地,不说茹毛饮血就连比起大魏旁边的蛮夷都算是落后的了,实在懒得搭理。
然而到了那幅图上,朱成文自以为幅员辽阔的大国,却只有那小小的方寸之地?
他不能接受!
他第一反应是:大魏怎么那么小?
随即升起来的就是:对于国土面积的贪婪。
虽然教师说过,如同大魏这般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属于富庶繁华之地的世间无二,但是朱成文还是很不舒服的。
既然世界如此之大,难道不是大魏开疆扩土的最好时机?
那次的万国通识课上完,所有的学子都感觉有些晕乎乎的。
在教师的口中,那些偏远地区文明落后,不通教化,根本不懂怎么耕种粮食,但是偏偏他们的粮食产量不仅高还能一年多熟,这让任何一个明白粮食产量意义的学子无不目放精光。
安南的良种也曾传到琉球和沿海和两广地区种植,以往的皇城日报也多有介绍,确实高产量许多,但是引进之后由于那些地区的温度和土地还是不够肥沃,到了内陆地区后多有减产,所以也没有全面推广,反而是召集对改良良种感兴趣的人一同加入研究改善杂交。
初办的农学院,召集了不少对于植物感兴趣的学子,不限年纪和学识,只要对于植物这块言之有物的就能入选,倒是让不少不学无术的勋贵子弟混了进去,想着借凭自己的身世和家族力量,能混个农学官也是好的。
因为现在的官吏晋升制度改善后,对于官员的要求已经是放低了不少,只要识字多少就能被安排进入当个小吏文员,但是对于勋贵来说:从小吏做起,这是在侮辱谁呢?
而农学院一放出风声来,农学院的学子毕业后都能成为朝中的农学官以后,勋贵们纷纷闻着味上来了,把家里那些不学无术的弟子或者族中的子弟都丢了进去。
宋时一开始的时候不仅态度温和甚至还是纵容的,这态度迷惑了不少人,等到第一期农学院的新生招满后,将里面的人一半派去辽东研究寒带粮食培育种植,一半派去琼州研究各类热带作物改良。
只有通过考核培养出适应性作物的人才能回到温带地区,进行其他的研究。
这种变相流放,让不少想混个闲差文职的勋贵都傻了眼。
对此宋时表示,虽然作物培育需要一定的天赋和运气,但是没关系,其中很多实验与培育都是重复劳动,控制变量以后记录观察情况,这些是个人都能完成,况且也不限制这些勋贵子弟带些奴仆或者是下人前去,毕竟作为勋贵官员子弟与平民不同,确实有一定的奴仆配额。
即使是宋时,在没有抓到对方的小尾巴,进行抄家活动的时候,也不好对人家动手的。
为了达成宋时的任务,让自家孩子回来,不少的勋贵都开始在自家所剩无几的田产佃户中搜罗人才助力良种改善,总不能真看着那些人在边疆待一辈子吧?
对于宋时而言,搜罗人才这方面,与其等人才自投罗网,不如抢劫来的快啊!
导致的后果就是,农学院虽然处于军事学院旁边,却常年不见几个学子,场地经常被海军学院和陆军学院征用成为约架圣地。
尤其是随着陆军在蒙古和辽东开疆拓土,陆军学院的人越来越多,约架的时候海军学院常常落于下风。
朱成文看着挂在学院里的万国堪舆图真的是浑身难受,什么时候才能轮到他们海军学院啊!!!
听到朱成文的话,郑森也是眼前一亮,夺过好友手中的皇城日报看了
起来。
果然版头上就用大字印刷着安南收复的情况!
上一届的海军学院的学子被陈渔将军带走,一起出访南洋已经两年有余,如今正是回归的时候,没想到刚停泊安南阮氏的港口时,却遇上了安南暴动。
安南可是大魏的朝贡属国,虽然之前的时候安南分裂叛乱,不服教化,但是作为天朝上国,又是安南的宗主国,遇到这样的事情,如何能不拨乱反正!
尤其是曾经被大魏册封过的高平莫氏,虽然偏居一隅,但是借着垄断商路和铁矿,也积蓄了不少的能量,趁着安南郑氏财政垮塌,国内通胀到天怒人怨,民间起义不断的时候,派出了从隔壁暹罗购买调配的的象军,以及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