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乱世如何开辟大航海(基建)》 190-200(第12/14页)
的状态,如今能加入大魏简直就是十辈子都修不来的福气,来自大魏的恩赐……
杜门仔细的打量着远处万丹港口,那样子不像是打量着陌生的区域,反而是在巡视自己的领地。
万丹位于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的中间海峡,不仅是南洋最大的胡椒产地,同时因为其扼守巽他海峡西口的位置,是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重要商贸集散地。
欧巴罗的商船每年仅胡椒一项,在此地的采购量超500吨。
万丹虽然名义上是由苏丹统治,实际上实权受到了八大贵族制衡,尤其以掌握港务的吉打邦家族与掌控内陆种植园的巴杜依家族矛盾最深。
尤其是在西洋势力入侵,荷兰人占领了巴达维亚后,葡萄牙人退守苏门答腊,整个爪哇大部分区域都被荷兰人所控制。
万丹距离旧港并不远,距离巴达维亚则更近了,导致荷兰人不仅对万丹实行胡椒收购价压制,以原本三分之一的价格强行收购。
甚至还会在当地香料产量过高,容易波及欧巴罗香料价格时,直接将收拢的香料投向烈焰,批量销毁,以维持其垄断的价格。
荷兰人与葡萄牙人在爪哇斗的难舍难分,面对香料贸易的高额利润,英格兰人自然也不甘示弱,在万丹建立了一个英格兰商馆,以高于荷兰30%的价格抢购当地的胡椒胡椒。
因此,双方因为胡椒而结成了死仇,就在前几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安汶岛屠杀数十名英格兰商馆人员,试图提前将英格兰驱逐出南洋的香料市场。
“按理来说,以万丹的位置,现在又是香料的季节,这个地方不应该这么冷清,谨防有诈,你们控制住那群英格兰人,派人选几个机灵点的,打扮成土著去万丹打探一下消息!”杜门看着千里镜中显得有些萧条的万丹港,再三思索还是决定先不靠岸!
原本惴惴不安被包围了一路的英格兰人看着突然停下的大魏“镖局”护送人员的大船,心中也是一个激灵:“为什么不走了,马上就要到万丹了,你们不会反悔吧!该教的《南十字星导航法》我们可都是已经交给你们了!”
他们呐喊的声音无人理会,英国商人的四艘商船都已经被大魏的人牢牢把控,是走是停都由不得他们说了算。
就连那些英格兰的水手也没人出头,因为大魏的镖局接管了英格兰的商船后,整个商船上的伙食和待遇直线提升。并且不管是大魏人,还是英格兰的贵族,亦或是搏命的英格兰水手,吃的都是一样的食物。
一天后,从万丹打探消息的人乘着小船回来了,带回来的还有一个华商打扮的青年-
天山南北
新近被安排过来的新兵们,一个个骑着马在大漠戈壁上奔驰,兴奋地吱哇乱叫,一边学着蒙古队长的呼号声,一边将手中的鞭子挥的噼啪作响。
原本的第一前线,如今在镇远军的强势扫荡之下,早已经变成了后方,整个战线不断扩大,西北漫长的边境线也就愈来愈需要大量的人手填充巡逻。
虽然补给相对困难,整个路线上的驿站还在不断完善,但是作为训练新兵的场所却是最好不过的。
毕竟镇远军的骑兵要求是:日行百里,来去如风。
只有这样的骑兵才能在这广阔的戈壁与草原上形成成建制的机动队伍,对残余漠南蒙古部落形成有效的打击,顺便游荡清剿那些沦为草寇的蒙古势力。
而新兵往往不经过长时间的拉练是无法达到进入镇远军的最低标准的。
原本属于喀尔喀部落的河套地区,在大量擅长水利建设的汉人入驻过来以后,将整个河套平原规划一新,原本只能放牧的草原,不少变成了良田,大量的苜蓿种植在河边固地养地,和作物一轮一轮的更替种植,以免过分伤地。
不少的蒙古人也就慢慢的定居了下来,虽然还有不少放牧的,但是更多在归化城接受了教育的蒙古人有不少开始投身军伍。
毕竟现在边疆,虽然有一定的科举名额倾斜,但是对于文风不盛的边疆,能说口不错的汉话已经费了老鼻子劲了,更不用说考科举,反而是骑马射箭更适合他们,而军队的待遇本身也是边疆地区最好的。
这个空子反而被一些南方文风过甚,无法出头的读书人把控到了,甚至不惜举家移民边疆,重开一条赛道,以期望获得更加顺利的晋升希望。
北方频繁到几乎如同喝水一样的战争,也以某种方式纠正了南北方经济偏斜的问题,随着大
量军需物资一同北上的,还有数不清的商贩和百姓。
官道的建设和沿途驿站的搭建,能创造出来的商机和岗位数不胜数。
南北之间巨大的经济差异,以战争的方式,开始有缓解的迹象,随着工业化的萌芽,南方大量工厂兴起后,没有获得职位而变成游民的百姓和山陕甘地区的边民纷纷涌入河套。
河套平原在梳理了水利设施后,几乎一下子扩展出来了数百万亩的良田,蒙古人不擅长耕种,自然还是要擅长耕种的汉人过来开垦。
目前工厂和土地的矛盾还不算大,虽然大量的原始工作岗位消失,但是同时大量的技术工人也应运而生,此消彼长,整个江南的工业区一片欣欣向荣,一种有别于传统农耕模式的新型生活方式率先在工业发展繁盛的地域散布开来。
只要有大魏的户口,愿意博一条生路,不管是去边疆廉价买田,还是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亦或者是随移民的船下海,几乎没有用不上的劳动力。
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社会对于人口的需求量在不断的上升,宋时离开之前的医学院此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破除迷信,到科普新生儿养护,以及青霉素等特效药对于一些常见病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整个大魏的疾病死亡率被拉低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京师之中,也因为随着海运航线传回来的南溟考察日志,而陷入了新一波的动荡之中。
新生的大饼总会引动大规模的利益的纠葛。
而原本在永明城要服役到死的程德政因为大规模的人事调动,获得了重返京师的机会。
一桩原本早已烟消云散的婚事又重新被摆上了明面。
第200章 万丹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苏门答腊和爪哇,因为势力的频繁更迭,所以大魏的使馆还没有安置到这里。但是不代表这里就没有华商,相反,得益于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这两条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关隘,苏门答腊和爪哇都有不少的华人华商,有在大魏养到十六岁后送过来的,也有些甚至已经在岛上待了好几代,不少连汉话都不会说了。
“万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杜门看着眼前汉话都还说的不太利索,一脸惊魂未定的万丹华商陈启源。
他原本是在十五年就下南洋的华人,一直待在苏门答腊和爪哇等地,处理生意。大魏的情况,隔上几年也能听到些许,尤其是前些年大魏战乱时,不少人家下南洋求活路,导致万丹的汉人也多了不少,至今已经有差不多三千闽粤华侨定居于此。
整个万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