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 第95章 番外二(第2/3页)
的话。
果不其然,还没过三天,安临琛的案头就摆上了“倭国投降,水军大捷”的消息。
顺利地都让安临琛以为对方是故意来送人头的了。
倭国战败,自是遣了使臣前来求和。
使者还在路上,但是这使者的亲笔信件已经到了安临琛手里。
他这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倭国,是来打秋风的。
乾清殿,安临琛打开倭国使者来信后,又将自家相关信息的密折读了读,顺利理清了前因后果。
事情还要从边上的棒国说起。
棒国弹丸小国,即使中原大地闹内乱也不敢冒头,在等到新皇确定登基后,他们便早早恢复了建交,算是最早吃上大锦红利的国家之一。
他们陆陆续续从朝贡赏赐里得到不少好东西,又从民间贸易里得到了不少优质棉布、便宜纸张、便宜蛋奶。
要知道,这些在棒国里可都非常昂贵且难以见到,人家大锦就这么随随便便地卖给他们了。
巫神在上!感谢巫神为他们带来好东西!
因为大锦的交通便利,不少棒国商人都喜欢前来大锦做生意,毕竟稳赚不赔;而有些跨国商人同样游走倭国,自是把大锦的消息带了过去。
但是如今的倭国天皇,是个有野心的。
他清楚大锦从古至今都是以儒家治国,那必然是讲究仁礼的。
所以他想着,为什么不稍微发点兵打一打试试看呢。
若是大锦回应迅速,说明他们确实发展的不错;若是外强中干,只是经济方面好些,那他们倭国未必没有机会——
可惜天皇的想法是好的,却万万没想到大锦发展得居然那么快,船上拿出的新式武器他听都没听过,更别说见识了。
他的属下们还没看清楚、没摸到大锦水兵跟前,就被炮轰得渣都不剩了。
天皇瞬间腿软成狗,忙不迭地服软低头,飞快派人前来上贡、求和,以及求庇佑。
所有相关信件折子看完,安临琛又拿回那份倭国使者的来信,捏在手中,懒洋洋地抬眉。
这信件是以华夏文字写成的,还算有文采。
先是大段笔墨描述了中原大地有多地大物博,皇帝治理的有多么好;接着通篇都在哭诉,倭国穷困,苦难成吨,即使官员们兢兢业业,但倭国天然物资不丰,百姓常年衣不蔽体,食不安寝,不似大锦人民安居乐业,一年到头连口肉都吃不上;甚至连他们的天皇陛下,也经常粗茶淡饭配腌咸菜的吃着。
最后,更是着重表达了他们十分喜爱和慕儒天.朝文化,希望能够遣派人手过来学习大锦的治国之道。
这信上的信息若是十分制,最多一分是真话,其下九成都是假话。
百姓衣不蔽体是真的,从天皇到贵族层层欺压百姓也是真的。
但是天皇穷到吃素,必不可能。
安临琛看着最后那言真意切的恳求,不由冷嗤一声,果真历史都是有相似性的。
这使臣,在信中说万分希望他们大锦能让他们倭国恢复进贡,他们愿意每年多进贡几次。
这种把戏……怕也是跟那棒国学的吧。
现在的附属国大多一岁一朝贡,多数都在过年的时候,就相当于是国与国之间的年节礼。但是有些国家,却是一年来个三四五六次,比如棒国。
万寿节(皇帝生辰)不管办不办,来一次;太子生辰(同之前)来一次;过年来一次;若是大锦发生什么大事了,他们也会借着借口来一次。
比如前些年的‘大锦官道全面翻新’来贺了一次,‘兰式织布机诞生’,也来贺了一次。
“陛下,该传午膳了。”
麦冬今日当值,进来就看到自家陛下正在发呆,不由笑着提醒了一句。
安临琛回过神来,看是麦冬,随口百度了下:“麦冬啊,你可记得,去岁棒国的进贡贡品礼单?”
麦冬还真记得,他站着想了想,才回复道:“陛下,臣记得应是一些高丽纸、高丽参、杂色玛瑙、形状奇特的石头,说是神赐祥瑞……哦,还有一些牛皮和羊羔。”
是很薄,很薄的礼。
所以麦冬扫视了一眼以后,倒还记得个七七八八。
“这棒国每年来的次数多,但每次的贡礼都大差不差;臣记的不一定准确,陛下若是急需,传唤礼部的大人们?或者臣给你翻翻礼单去?”
安临琛摇头:“这就不必了。那每次回赐些什么?”
这次麦冬的回答更为准确,毕竟这岁贡和宫中的年礼是算在一起的,每年宫中给各家各处的回礼都会给他过一遍。
“约是绫罗绸缎一二十匹,白银二百余两,陛下使用过的碗碟一副、金字赐福一套,哦,附属国的国君会额外得到两套赐服。和朝中的正三品大臣的额度相差无几。”
毕竟这些附属国也是称臣的,那他们也就相当于地方上的臣子,年礼自是不会少。
不过大锦臣子的年礼后来有按功劳分发多的,他们没有。
安临琛微微皱眉,这给得还挺多。
大锦虽然富了些,但是何必拿自家银钱去犒赏外人。
既如此……
今天的最后,陛下还是召见了礼部尚书和鸿胪寺卿。
倭国使者团到达的当日,座下接待的人竟然还算隆重。
主要是大家都太好奇了。
已经有十来年没有外邦敢挑战大锦威仪了,他们想来见识下这是什么品种的铁憨憨。
出使大锦的倭国官员们一路走过来已是忐忑不已,尤其到了盛京后允许他们下马车逛,见识到了太多的新东西。
那路,是怎么做到这么平整干净的?
那窗户那么大,上面装的竟然是琉璃,而且几乎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天呐,大锦人都这么富裕的吗?!
那些琉璃灯,就这么大刺刺的挂在街边当路灯,而不是挂在贵族家里?他们倭国不少贵族府邸都没有一盏琉璃灯呢!
更别说,一路走来,人群各个衣物崭新,身高体壮眼神明亮,竟是半点找不出挨饿受冻的样子。
大锦,竟然已经发展到这等境界了吗……
他提心吊胆地跟着人到了大锦皇帝面前,就又接着被吓了一大跳。
【恁多的人!】
倭国派出的使者团一共约有二十来人,但真到了皇帝面前的,只有三人,其他人就是陪衬背景板;其中负责正面发话的,只有一个使臣。
对面怎滴来了这么多人!
这硕大的心声距离自家的大臣够远,让安临琛一眼看清楚是谁发出来的,他不由微微抬眼数了下今日到场的人。
不说本就该到场的鸿胪寺各位、以及礼部的人;后面跟着的项将军为首的武官、吏部严老头为首的文官各位、还有些藏在后面侍卫队伍里偷偷摸摸的一些小官们,林林总总,竟是超过了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