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野草生西南[年代]》 20、成都(第1/3页)
黑老鸹对自己多年不见的大徒弟有了一番了解,才安下心来,正式跟着方结义去了一处院子,那是方结义的孝敬。
方结义除了房子,还送了一个中年厨娘、两个洗衣打扫的干孙女——小老婆生的一堆孩子里挑出来的两个伶俐女儿,方小梅和方小荷,以及一箱银元。
黑老鸹这下如同鱼入大海,自由自在的很。他立即过上了满街泡茶馆到处给人算命玩的快乐生活,让周立行去跟着方结义学点东西找碗饭吃。
方结义听了黑老鸹那一番话,心中也自有一番计较。
要说黑老鸹算命是坑蒙拐骗吧,那肯定是的!但要说黑老鸹说的话没有预见性呢,那也不对。
方结义见识过黑老鸹未曾颓废之前的样子,晓得他曾有雄心万丈,能谈天下大势。所以黑老鸹说的,他信。
于是方结义开始绸缪起来,他对自己的一堆小老婆和子女做了一番安排,铺子房子田地该分下去的分下去,女娃子能定亲的定亲,男娃子能做工的做工,确保他哪天走了,婆娘娃儿些有着落。
然后,他提议让周立行进堂口。他现在虽然混得不错,手底下上千号兄弟,除了茶馆,还开着剧院、赌场、酒楼,自个儿也顺便做运货的生意。可哪天如果他真的带着一批弟兄们走了,堂口里还得有个他能信实的存在。
他莫名地信周立行。
周立行跟着黑老鸹漂泊到此,眼见黑老鸹开始真心的停下脚步,有了个固定的窝,有了亲人一般的徒弟,开始享受养老生活,便也跟着定了心。
他能在峨眉山上待三年,便也不介意在这成都也待些年岁。
于是,方结义开了堂口,难得地召集了各排领头的爷们,一起见证周立行入堂口的拜香仪式。
点香,唱词,杀鸡,歃血,立誓。
周立行波澜不惊地走完了所有的流程,顺带认得了堂口的几位大爷们。
然后,他从底层做起,先干起了跑腿送信的幺哥,负责跟留在成都歇脚客商们联系。
方结义这般打算是十分精妙的,虽然他开了最高规格的堂会来欢迎自己的小师弟入堂口,但他并不打算一步到位把周立行提到高位。
毕竟江湖规矩,排位是靠功绩升上去的,他当老大,必须赏罚分明。师父的面子要给,这是忠义,师弟的位子要低,这是道义,不然就对不起其它弟兄。
给客商们送信,既安全又容易得到额外的打赏,还可以让周立行迅速了解人脉,也可以锻炼锻炼周立行的交际能力。
他也没让周立行一个人跑路,还给周立行配了两个堂口袍哥的子侄——谷娃子和石娃子,与周立行差不多年纪,天然的小弟跟班小狗腿。
于是这头方结义一脑袋地扎进了筹备抗日的繁杂事务中,周立行则是悠哉悠哉地穿行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送着那轻飘飘的请柬和信件,没事的时候就跟着黑老鸹继续学各种阴招,过得舒适得很。
日子就这么过了一段时间,转眼便是过年,整个成都城四处张灯结彩,老城门上挂起精美的丝绢红灯笼,又高又厚的城墙上也挂满了灯笼,寒风也阻挡不了人流涌动,各处集市摩肩擦踵,穿新衣吃年饭,鞭炮四处响,热热闹闹地期待新的一年。
等到府南河边的柳枝长出嫩芽,桐子花开谢,周立行又蹿高了一节,他不爱吭声这段时间恰好过了变声期,声线也从以前的清亮少年音,变得有些低沉。
年后,各地的客商开始来往,周立行负责带着两个比他还小一点的小幺哥,专门负责向堂口合作的客商送信。
这一天,他见到了深埋在心中,想都不敢想的人。
同一天,方结义接到汇报,说他的小师弟被别人家的漂亮姨太太给勾掉了魂!
*
两进的院子里,过年的红灯笼、红窗花依旧鲜亮。
院子里的橘子树已萌出了点点嫩芽,芙蓉花半开半谢,正是冬春交融的时节。
太平缸里的睡莲叶子绿了一冬,橙色的锦鲤摇头摆尾浮上来晒太阳。
王喜雀头上插着镶碧玉的金簪,粉嫩的绒花插在耳鬓,身上穿着春桃色的斜襟绣花夹棉长袍,酱红色的绣花裤,黑色绣花鞋子,正如一朵开到繁盛的芙蓉花。
她依靠着缸子一边喂着锦鲤,一边和个一脸刻薄相的管家婆子说着什么事,此时门房来报,说门外有袍哥送信。
木茶商这几个月都不在成都,于是王喜雀便带着管家婆子一起出门去收信。
几个月不见,周立行长高且长壮实了些,和外人打交道多了,整个人看起来成熟了许多。
王喜雀见到认识的人,眼神一亮,又见周立行拿着信件,身后还有两个少年跟班,一时有点拿不准该不该相认。
周立行一时间心跳如鼓,手足无措,嘴唇张了几下都没发出声音,一时间场面就这么僵住了。
管家婆子左看右看,觉得气氛不对,她赶紧拐了一把王喜雀。
王喜雀见周立行愣着愣着脸都红了,噗嗤一下笑了出来,温声道:“弟娃,把信给我噻。”
周立行忙不迭地递出信,好不意思地回答,“喜雀姐,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你。”
见周立行认她,王喜雀心中松了一口气,她询问道,“你进忠义堂了?”
周立行点头,他还有好几家的信件要送,也不能在这里多耽误,但见王喜雀的神色,应该是想问问他知书知礼以及青竹叶的情况,但这肯定不能在这里说。
他略微思考,回答道,“我现在改名叫周行善了,跟着师父回成都,堂口舵把子是大师兄,给我找了些事做。我这几日为堂口送信,之后空了就在茶馆或者师父家,姐姐你收了信,之后涉及到生意也是要来堂口的,到时候咱姐弟俩再聊啊。”
王喜雀点点头,收下信件,目送周立行离开。
周立行转身走出去不到三步,回了下头,再走出去不到五步,又回了下头,直叫他那两个小跟班摸不到魂头。
“哥,你丢魂了啊,一直回头找啥子?”
呆头愣脑的石娃儿跟着回头,只看到那个漂亮的粉衣姨太太在笑,以及蓝衣的婆子撇嘴不知道说些啥,肯定不是好话。
谷娃儿扯了一把石娃儿,“闭嘴吧你,周幺哥多看几眼漂亮婆娘,你不要戳穿撒!”
周立行这才硬生生止住自己回头看的脑袋,虎着脸呵斥这两个小跟班,“闭嘴!再乱说,打嘴巴子了啊!”
石娃儿和谷娃儿,是方结义特地指给周立行的两名少年,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五岁,都是袍哥兄弟家的子侄。
民国时候的小孩子,除了富裕殷实人家能供孩子上学外,绝大部分的孩子是不上学的。三五岁之前就由大点的孩子带,七八岁就可以帮家里做活,十岁出头就能出去做工。民间有句俗话叫十二岁朝天百姓,也就是说十二岁就能当大人来用了。
虽说民国法律规定男女结婚年纪是男十八、女十六,可民国还规定过一夫一妻呢,然而还不是有钱人家的姨太太小老婆满天飞。在民间,贫苦人家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嫁出去的不少,有钱人家十五六岁的男孩子结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