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12、第 12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12、第 12 章(第1/2页)

    这话秦念还真不好回答。

    提及周树人显然违反规则。

    鲁迅评价《史记》的原文是“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

    绝唱并不是指“最后一唱”,而是指史书造诣达到最高水平。

    鲁迅应该是在肯定《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体例,重点不在于是否“春秋笔法”。

    “发于情,肆于心”,就意味着相当主观。

    当然,即便很主观,《史记》也有“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的赞誉。

    因为别的史书更主观。

    司马迁好歹还会如实记录史实,比如张汤的廉洁与为民说情、比如卫霍的功绩。

    而同被誉为“史学双璧“的《资治通鉴》,就完全是历史为儒学服务,如果不能服务那就删改历史来服务。

    正如那位所说:

    “一部《二十四史》,大半都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

    【秦念:因为别的更差。你抑黜百家以尊崇儒术,后世那些儒生写的史书,就不只是春秋笔法的问题了。】

    司马迁对卫青霍去病张汤的偏见再大,也没有隐去他们的功绩。

    对李广再怎么偏爱,也没有改写他的真实战绩。

    但后世的史官……

    不提也罢。

    至于“抑黜百家”之说——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夹带私货,“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其实汉武帝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无论是从汉武帝提拔的大臣、还是当时的政令、以及汉昭帝时期盐铁之议中儒家对汉武帝的指责,都能看出这一点。

    所以秦念一般不说“罢黜百家”,她认为“抑黜百家”更为准确。

    以前她需要在考试时改成教科书的说法,现在的学生倒是不用在意这个问题:

    教科书已经改成“尊崇儒术”,删去了“罢黜百家”一词。

    ………

    李斯大惊。

    抑黜百家,尊崇儒术?

    法家竟在后世没落?

    好在李斯很快就想起秦念的“以法治国”。

    后世秦皇复国之后,法家再兴!

    此刻李斯也对儒学更为警惕。

    ………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不久前以年老有病为由,辞官归家。

    陛下虽然采纳了他的学说,却并未重用他。

    他当过两次国相,但都只是诸侯国的国相。

    见后世秦皇直指儒家之春秋笔法,董仲舒忧心忡忡。

    ………

    汉武帝往后的各朝儒生,都觉得无法接受。

    果真是暴秦,才会如此轻视儒家之学!

    【刘彻:何以见得?】

    李世民眉头紧皱。

    两年前,他就下令立孔子庙,以仲尼为先圣,颜子为先师。

    今岁,他又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

    后世秦皇却反对儒学。

    难道他看不到秦隋皆二世而亡?

    汉朝延续数百年,必有汉武尊儒之因。

    【秦念:规则所限,朕无法将儒生具体做了什么说出来。】

    【秦念:朕只能告诉你——刘彻,你在儒家独大的后世,名声可不怎么好听,比二凤差远了。】

    【刘彻:???】

    李世民还不能确定“二凤”是指谁。

    秦念先前有说“我朝百姓对三位千古一帝都有昵称”,称刘彻为“刘彘”,始皇帝为“祖龙”。

    这“二凤”显然极有可能就是第三人。

    虽说不能确定,但亦有七八分把握。

    “二凤”不及”祖龙“,却已远胜”刘小猪“。

    李承乾发现,他的阿耶嘴角已经快压不住了。

    ………

    秦念若是跟他说什么儒法之争,刘彻只会哂然一笑。

    外儒内法,何来儒法之争。

    但这句“名声可不怎么好听,比二凤差远了”,则让刘彻大怒。

    儒学自他而兴,却反过来诋毁于他?

    这叫什么?

    【秦念:天幕排榜是龙猪凤。】

    有这句话,那“二凤”就可以确定就是陛下。

    群臣恭贺,李世民怡然受之。

    ………

    刘彻则是勃然大怒!

    天意都认可他的声誉在李世民之上,李世民却是凤,而他是“猪”?

    名声差这么多,竟是源于因他而兴的儒术?

    “你儒家竟敢如此诋毁朕!”

    司马迁污张汤为酷吏,《史记》尚被认为是“史家之绝唱”。

    原是绝唱于此!

    朝堂之上,儒家官吏尽皆伏地,在刘彻的声声怒吼中瑟瑟发抖。

    后世儒生诋毁陛下,他们又能如何申辩?

    【秦念:若是让儒家来排这个声誉榜,刘彻,你很可能排不进前十。】

    刘彻怒极反笑。

    好个儒家!

    刘彻可不是什么心胸宽广之人,看到后世儒家如此对他,他怎么可能继续尊崇儒术。

    外儒内法,儒皮法骨。

    这张皮不好用,那就换一张!

    董仲舒脸色灰败。

    秦念若是兴儒法之辩,他尚可向陛下申辩。

    可如今却是儒家将贬抑陛下身后之名?

    就算没有天意规则“禁止谎言”之说,董仲舒也知道秦念所言非虚。

    儒家重“仁”,而陛下谥号为“武”。

    …………

    刘弗陵刘询却都没有要抑制儒学的想法。

    事实上,他们并不赞同武帝的穷兵黩武。

    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这是事实。

    【刘彻:第九个丞相是谁?】

    已决意不再尊崇儒术,但要以哪家的学说来替换儒家,刘彻暂无章程。

    待事后再议。

    刘彻也不想再听儒家之事,于是将话题转移回文臣。

    【秦念:赵周,下狱自尽。】

    【刘彻:……】

    刘据木然。

    少傅刚被免职,又轮到了他的太傅。

    赵周脸色苍白。

    忽闻噩耗。

    【秦念:罪名是明知列侯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