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 10-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天官》 10-20(第7/12页)

   他担心这点,也是经过深思熟虑。

    依照他看,造反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固然朱棣当年以藩王身份造反,抢了侄儿建文帝的江山,也不代表有人可以跟着效仿。

    建文帝登上皇位后,先是重用儒生,施行改革,废除太祖旧例,御下宽仁,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成效却不尽人意。

    没有人会感激建文帝御下宽仁,反而会觉得他行事有悖祖宗家法。

    建文帝减免江南重税,后果是国库空糜。

    他下令限制僧道私田,分了他们多占的土地,损害了他们的既得利益。

    天下承平没多久,在藩王封土边疆,手握重兵时,建文帝开始削藩。

    明明是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却闹得“天怒人怨”,而后燕王造反,多少有些顺势而为的意思。

    现下天下承平已久,正德皇帝又不是昏君暴君,没有什么天怒人怨之举,宁王也不是边藩,手握数十万大军,想要推翻朝廷,可谓是痴人说梦。

    “天和”既占不上,剩下的只能靠“地利”。

    毕竟蒙古在关外虎视眈眈,朝廷有能力平乱,却未必能受得了持久战。

    偏生南昌府无险可守,要是想要跳出生天,蜀中就是最好的选择。

    老和尚闻言,思量片刻,摇了摇头道:“不会取道蜀中,蜀藩开府百五十年,经营蜀中以久,且又是出了名的亲善朝廷。宁王若是想要去蜀中,不等朝廷出兵,蜀王振臂一会,说不得就与之展开对峙之势。当是东进南直隶,欲取南京。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有占了南京,宁王才能抬出宁献王与成祖皇帝旧约,与朝廷划江而治。”

    道痴闻言,这才放下心。

    虽说兵祸起,定会殃及地方百姓,可他又不是救世主。

    王道洪与张真人的退避,无一不说明宁王反迹已露,朝廷却无动静。这只能说明,宁王势大,还有就是朝中有人阻塞视听。

    道痴只是千里之外的小童,哪里轮得着他操心此事?

    辞过老和尚,又吩咐虎头好生看寺外,道痴从山上下来。

    王家的马车,早已在山下候着……

    *

    京中王宅,王三郎回来,直接去了书房寻王青洪。

    “宗学七日后要进行大考……”王青洪闻言,不由皱眉。

    他原打算明日带道痴去拜会族长与宗学先生,后日开始便让道痴跟着三郎去宗学读书。

    在他看来,四郎已经耽搁数年,能早些就学当然是好的。

    另外就是让他早出晚归,避开王崔氏与王杨氏。

    当年的事情,不管是这两位谁做主,谁推波助澜,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经愧对道痴数年。

    王青洪不愿意让母亲与妻子再有什么不当之举,那样的话不仅冷了道痴的心,他也没法面对族中长辈。

    可突然出来个宗学大考,要是道痴这个时候入学,成绩不堪,岂不是丢了十二房的脸……

    *

    甩汗,这一更,还是昨天的。晕倒,前天欠下一更后,想要补足,可每天码完两更后,脑子就木了。从奢入俭易,从俭入奢难。有点这个意思。不过握拳,坚持住,脑子会越用越活,人也会越来越勤快的。吼吼。

    第十六章 访族亲,珉与瑾

    王三郎虽才进宗学小半月,可是也瞧着宗学里竞争不少。同窗们,不是比出身,就是比课业,年纪不大,可也都顶着势利眼。

    偏生自己的弟弟不管是出身,还是课业,都难以出彩,难免受人挑剔。

    他倒不会想着庶弟会不会给自家丢脸,而是想着是弟弟在家中,同自己一样三岁开蒙,未必就不如自己。说到底,还是长辈耽误了弟弟。

    他原盼着早日带弟弟去学堂,可没想到赶上大考,心下便有些踌躇,不过是担心成绩不好损了弟弟的自尊心。

    王青洪的心里有些奇怪,他就是从宗学出来的,当然晓得宗学的规矩,是一季一考,现下不是大考的时候。

    怎地突然要在这个时候大考,到底是为何缘故?

    他一时想不出是什么,想着明日要带四郎去拜会族长与执掌宗学的亲长,便将此事先撂下,反而问起三郎课业。

    王三郎道:“先生说孩儿时文尚可,并且吩咐孩儿多与六郎共勉。”说到这里,有些讪讪道:“六郎似乎并不喜孩儿,孩儿也不好过于强求。”

    王六郎是王珍之弟,王琪堂兄。在王三郎回乡之前,王六郎是王家小一辈子弟最出挑的。只是十二房回乡后,王三郎入了宗学,即便不是爱出风头的,可他课业出彩,先生喜欢,赞了好几次,就引得王六郎恼恨。

    王青洪本身自己少年才子出身,当初也是在宗族兄弟的嫉妒下过来,自是晓得儿子困然,道:“不必理会,四书五经与时文,该学的你都学了,让你入宗学,不过是多认识几个投契的族兄弟。等到明年下场,你就要去州学,与他们有什么好计较的?”

    王三郎点点头,显然父子二人都没有将明年的童子试放在心上。

    等到道痴回来,王青洪并未没有刻意问西山之事,王三郎却专程道耦院,正经八百地拉着道痴到书房,考校他的功课。

    可以说,除了大字还过眼外,其他的在王三郎眼中都不过关。

    他望向道痴的目光,添了几分担忧,道:“四郎,这几日我来给你讲四书如何?”

    因宗学大考之事,他专程告诉父亲,本是想要让弟弟延后入学。可等见了道痴,又觉得自己思量的不对。

    道痴既已经回家,这个年岁就当进学堂读书,自己真要延迟入学的话,落在旁人眼中则太刻意。按照父亲平素行事,未必会愿意让四郎延迟入学。

    听了王三郎的话,道痴有些意外:“四书不是入了宗学就开讲么?”

    王三郎道:“宗学里有两个班,七岁入学进蒙班,学三百千;九岁开始讲四书。因学里多是正月才收新学生,所以四书讲解多放在上半年,这会儿已经讲的差不多。”

    道痴道:“父亲对三哥已于厚望,怎好因我之事耽搁三哥读书?我没有关系,大不了先学着旁的,明年上半年再重点听四书。”

    王三郎见他如此,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想着要是弟弟真的去宗学,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受了委屈;等到转年自己离了宗学,就恳请王琪多照看些。

    心中安排妥当,他便也镇定下来,与道痴说起宗学里的大致情况……

    *

    次日,用罢早饭,王青洪便带了道痴去宗房给族长请安。

    不过两天功夫,针线房已经给道痴赶制了几套衣服。现下道痴穿着浅绿深衣,上头包了蓝色福巾,翩翩小公子的模样,同半月前那个光头小和尚形象截然不同。

    王老太爷多看了好几眼,赞道:“俊秀不亚三郎,有几分青洪侄儿当年的风采,青洪好福气。”

    王青洪道:“能不能争气,还是两说,不说旁的,就是功课这块,四郎就同其他族兄弟落下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