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300-3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卷王的六零年代》 300-310(第14/15页)

有什么事,我要跟你们拼命!”

    中年男人被中年女人哭的心烦,无奈道:“行了,你也别哭了,回头给贵年多带些粮食过去,元宵节后就开学,你把贵年的东西收拾一下,过两天送他去临河去上学,临河的公社书记是个能人,把贵年送过去读书不会错的!”又对赵贵年说:“你去了就好好学,有事就去找你莲芳阿姑。”

    他说的莲芳阿姑,是石门赵家村嫁到临河大队的姑娘,关系说不上近,但真有事也能庇护一二。

    中年妇人见拗不过他们父子,只能哭着收拾东西,去儿媳妇房里抱怨这对无情的父子。

    她和儿媳妇是亲姑侄,儿媳妇可以说是她一手养大的,跟亲闺女也差不多,婆媳两人关系一直很好。

    她虽是个小脚女人,性子却要强的很,她儿媳妇不知道是不是自小寄人篱下当童养媳的缘故,性子温和婉约,很是听话懂事,贤惠能干,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能干人。

    她自己小脚不能跨越几十里山路送赵贵年到临河大队上学,就只能让儿媳妇亲自过去看看,她不放下那两个死犟种。

    马秀梅也不放心大儿子。

    她刚生产两个月,冬季活不多,婆婆又是亲姑姑,这两个月她都在床上休息,相当于正正经经做了两个月的月子,赵家一家都还指望养好儿媳妇身子,多生几个呢。

    到了报名之日,赵春华夫妻俩,连同小叔子赵秋华借了大队部的牛车,一起送赵贵年去临河小学报名。

    赵秋华小赵春华好几岁,现在还没成亲,由于赵春华是小队长,家里家外的重活累活基本上都落在了赵秋华的身上,每年家里的挑堤坝工作也都是他在做,明明是二十出头的青年,个子却比他大哥矮了一大截。

    赵秋华之所以要跟着一起来,是因为赵秋华就在这边挑堤坝,今后接送赵贵年上学放学的活,就要落到赵秋华身上了。

    一路上遇到许多人,都是带着孩子去临河小学报名的,其中大部分带的都是男娃,也有一些瘦的皮包骨头,年龄比较小的女娃,女娃是极少的,一般愿意留下女娃养大的,都算是有几分爱女之心的人家了,把这么小的女娃送去上学,倒是不图她们能学到什么,只为可以吃住在学校,可以为家里省点口粮罢了。

    远远的,还没到临河大队,只在堤坝梗上,坐在颠簸马车上的马秀梅就已经看到被高高的堤坝路圈起来的一望无际波光粼粼的河圩,和站在河圩的田埂上,用木泥耙在加高田埂的人。

    倒不是河圩里的水有多么的深,而是今年许书记还提出了可以在稻田里养鱼的事情,开春的春耕尚未开始,临河大队的队员们就开始为河圩的水田加高田埂,只等到天气再暖和一些,就买鱼苗放到养鱼场和稻田里。

    远远的,她也看不清他们具体在做什么,只以为临河大队现在就开始春耕了,忍不住问自己丈夫:“春华,他们现在就春耕,还早了点吧?”

    赵春华也在眺望着下面仿佛正在农耕的人们,答道:“哪晓得临河大队的人在搞什么鬼?我看石涧大队那边好像没什么动静。”

    马秀梅问:“是不是临河大队有什么特殊的种地方法,能丰收?”她认真的看,心里也想认真的学。

    谁不知道临河大队粮食产量高?可大家都说是因为临河大队的两天是河泥,土地肥沃的缘故,还开玩笑说:“要是我有那么肥的土地,我们大队粮食也丰收!我们是荒地开垦出来的,能和人家的土地比吗?”

    可马秀梅认为不是这样的。

    她是个没有读过书,却十分聪慧的女人,在她有限的条件内,已经尽力为自己谋得更好的生活条件。

    河堤上河风很大,即使已经过了春节,依然冷的很,赵春华怕冻着了马秀梅,让她窝在马车棚里别出来:“你把贵年抱好了,别受了风。”

    赵贵年乖乖被马秀梅抱着,一路安静乖巧的很。

    马秀梅轻声嘱咐他:“在临河小学里要好好的学,晓得吗?”她摸着怀中孩童的头:“要少说多看,嘴巴甜一点,看到女的就喊小阿姨,看到男的就喊小阿舅,看到老年人就喊小阿公、小阿奶,知道吗?”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小孩子在外面,嘴巴甜一点总是不会错的,这是她从小生活在姑姑家得出的生存经验。

    小男孩眼睛朝外面看着,安静点头:“阿妈,我晓得了。”

    来的很多人不知道河圩里的人在做什么,只羡慕那一望无际的水田,感叹道:“难怪都说临河大队的日子好过,有这么多水田,日子能不好过吗?”

    有离得近的石涧大队的人闻言,就不禁羡慕又酸溜溜地说:“你以为就这河圩里的水田是临河大队的?”说话的人指着河圩外面,隔着宽大河道对面的一大片水田说:“看到没?这一片也都是临河大队的田!”

    这些从山里出来,这几年好不容易有了些田地的人,看到这么多田地都是临河大队的,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我滴个娘哎,这么多田,这不得天天吃白米饭啊?”

    同样送娃来上学的石涧大队的人酸溜溜的指着远处碧色麦浪:“何止天天吃白米饭?还有馒头和面条呢,你看那麦子长的!”

    旁边又有人感叹道:“要不是他们大队有这么多粮食,又怎么敢免费让娃儿们上学?还包吃包住,听说水埠公社的山里娃来临河小学上学,每个月还送五斤糠米!”

    听的五公山公社的人都忍不住嫉妒了,不是滋味地说:“咋我们不是水埠公社的呢?”

    还有人不忿地说:“我们咋不是水埠公社了?过去水埠公社还是个区,我们五公山公社不就是水埠区下面的吗?也是后来把水埠公社划为了公社,才分了开来。”

    公社制度成立还没有多少年,这一代人都还记得他们是水埠区的人,上一次许金虎和许明月召集五公山公社的干部们来水埠公社开会,五公山公社的干部们愣是一点意见都没有。

    实在是他们很多人打心底都还认为他们就是水埠区的人,就该服水埠公社的领导们管。

    路上许许多多相遇的五公山公社的人,走着走着就不禁聚集着闲聊起来:“要我说,水埠公社是大社,我们五公山公社是小社,一直以来就是属于水埠公社的,就不该分什么水埠公社、五公山公社,都要一样的对待才是,他们山里的娃儿每个月能有粮食领,我们五公山公社的娃儿就没有粮食领,哪有这样的事?”

    众人纷纷点头应是,但让他们推举一个领头的人去跟临河大队的领导,或者水埠公社的领导去说这件事,又没有一个人敢带头。

    许金虎当上水埠公社领导的第一年,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十里八乡,他们很多人即使没有来过临河大队,也听说过临河大队许家村的威名,听说过许金虎的威名。

    只因为过去很多年,山里的山匪们没得吃,下山打劫,被许家村打杀过许多回,山匪们下山打劫都得避开许家村,不敢去许家村撒野,这些山里人听的多了,都害怕许家村和许家村的人。

    即使没见过许明月,只听她一个女人,能当上公社书记,他们就条件反射的把许明月想象成一个母夜叉似的女人,一定是身高九尺,青面獠牙,长的凶恶无比,才能镇得住野蛮的许家村人,压过那么多男人当上公社书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