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 90-94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 90-94(第1/6页)

    91武则天3

    贞观殿中,武则天正在跟大臣们商议国事。自从上次天幕出现后,着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毕竟天幕说的明白:武皇。

    前朝那些有权势的皇太后的,不论是如前汉的吕雉那般上了帝王本纪的,还是如前魏文明太后一般主导太和改制的。都担不起一个“皇”字。

    难道……想到那种有些荒谬的可能性,所有人都不敢说话。

    偏偏执掌朝纲的那一位行事如常,心深似海,所有人也就跟着装的若无其事,对天幕曾经的出现三缄其口。

    正在此时,天上又开始振雷轰轰。武则天心头一紧,面上却不慌不忙的放下奏疏,笑对阶下的大臣道:“仙子又来了,咱们出去听听吧。”

    【欢迎来到武则天系列的第二期,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由于李治武则天这两口子实在太爱改年号,那么为了防止大家时间错乱,听的云里雾里,所以咱们这次主要用公元纪年来表明时间。】

    公元纪年?

    武则天问:“各位可曾听过是什么这是什么历法?”

    众大臣摇头以对,武三思上前道:“太后,臣听着仙子的语气,怕是这些话主要是讲给其他仙众的,不过因太后圣母降生,仙人才开恩泽,让我等凡人沾光。因此,这公元纪年应该是天上的历法。”

    这话说的让人牙酸,有些大臣面露鄙夷,觉得武三思太谄媚了。

    【永徽六年,也就是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正式册封武则天为皇后。到了660年,史书里首次记载高宗李治出现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的症状。】

    狄仁杰在心里默默推算了一下,拱手道:“天幕以永徽六年为公元655年,倒推一下。这公元元年应该是……后汉平帝的元始元年。”

    武则天第一时间称赞道:“怀英博古通今,又精通算学,真乃英才也!”

    然后,她又表情玩味的呢喃了一句:“元始元年么……”

    在场的大臣都是读过史书的。这汉平帝根本就是王莽所立的傀儡,元始五年汉平帝病逝后,王莽更是立只有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帝,当时的太皇太后也就是他的姑母王政君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改元居摄,臣民都叫他摄皇帝,野心昭然若揭。

    果然三年后,王莽觉得时机成熟,就接受禅位,篡位成为皇帝。

    那么如今的太后……

    【当时李治刚扳倒长孙无忌,对朝中大臣尚不放心,而他的太子李弘才九岁,更无法担起社稷重任。因此没有外戚干政风险,又生性聪敏、涉猎文史的皇后武则天便自然而然成了能帮助李治处理政务的不二人选。于是以《资治通鉴》为首的传统史书里都认为,从此以后武则天不仅深度参与朝政决策,更在外朝以许敬宗、李义府为爪牙培植力量,把控朝政。】

    【但是!从666年泰山封禅以及前后朝中宰相人员的任命里可以看出,李治始终处在主导地位,而武则天只是在他的培养下,担任政治助手而已。远没有到越俎代庖的地步。更何况太子李弘年岁渐长,已经开始行使监国大权。】

    【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675年,李治好不容易顶着头疼培养成人的太子李弘却突然病逝,年仅二十四岁。】

    “唉……”想到自己早逝的长子,武则天也伤感起来。

    不论后世史书怎么评价她,她与李弘确实感情甚笃。

    【不得不说,虽然亲生儿子病亡,对母亲而言应该是锥心之痛。可对于彼时的武则天来说,却改善了她的政治处境。因为在此之前,有监国大权的太子李弘在处理朝政时倚仗的是戴至德、张文瓘、萧德昭这些人,其中戴至德、张文瓘既是朝中宰相,又兼任东宫左庶子。由此可见李治安排李弘接班的用心。但在朝政上,李弘和他的东宫僚属们经常与武则天意见相左。现在李弘病故,李治在处理政务上只能更加依赖武则天。】

    【于是在当年十二月,武则天上呈了奏疏《建言十二事》,明确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展现自己的能力。

    这十二条分别是: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也就是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毕竟李唐皇室认李耳为老祖嘛。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也就是将此前丧期的一年改为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也就是加薪。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这十二条,归纳起来是四大政策:一是富国强民,二是善用人才,三是笼络百官,四是提高妇女地位。

    这下子既是展现自己解决当下困局的能力,也是利用这个机会施恩于朝中百官。这十二条被李治悉数采纳,下诏颁布施行。武则天才算是有了政治资本。】

    武三思适时出来拍马屁:“太后高瞻远瞩,体恤臣民,连仙人都是认可的。”

    【李治当时的身体差到什么程度呢?一开始他想禅位给太子李弘,但是还没付诸行动,李弘就病逝了。而就在同年,李治思前想后,想要禅位给武则天。可见那段时间他确实感觉坚持不住了。】

    【这事儿听着离谱,却是《旧唐书》记载的:“高宗以风疹欲逊位,令天后摄知国事,与宰相议之。”但是成功肯定是不可能成功的。中书令兼太子宾客、检校兵部尚书郝处俊闻言立刻劝阻说:"礼经有云:天子理阳道,皇后理阴德。然后讲了一大通什么各司其职什么祖宗基业,大臣们的反应也都很激烈,李治就算了。】

    【此时她所能倚重的是从666年泰山封禅到675年武则天称天后期间,她凭借参与政务权力培养起的学士团。因学士们日常在大明宫右银台门后值宿,故被时人称为北门学士。和唐朝此前的亲王学士团一样,北门学士的表面工作是帮武则天润色文字、撰写书籍,而实际的工作则是参与决策,以分宰相之权。不过武则天的这一优势在李治的逊位之议后便不再明显。】

    【首先是李治吧武则天踢回替补席,调整高级官员,为新太子李贤保驾护航。他任命明确反对武则天的中书令郝处俊兼太子左庶子,与郝处俊同一阵营的中书侍郎李义琰兼太子右庶子。次月李治又授予李贤的属官太子左庶子张大安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权力加入宰相团。

    其次是李贤本人,史书记载李贤容止端雅,深得李治喜爱。成为太子后,他不仅被立刻授予监国重任,执政能力还得到了朝中大臣们的交口称赞。此外李贤也继承了李唐家的传统,他以为《后汉书》做注解为由集结了一批学士,从而培养自己的力量。】

    而提到李贤,殿中的气氛就不怎么好了。

    今年年初,太后刚下旨复了李贤雍王的爵位。可人都故去了,去连个追封都没有,说明太后仍然心里有气。

    【但是,说句难听的,政治斗争哪有甘心认输的,到了这份上就是不进则退,也顾不得什么母子亲情了。】

    【武则天令北门学士撰写《少阳正范》《孝子传》教育太子该如何做一名合格且听话的孩子——言外之意就是李贤现在还不够令父母满意。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