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19章【VIP】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19章【VIP】(第2/8页)


    所以,也不懂得满腔炽血被世道浇凉,一次次希望破灭、理想成灰,唯有空望北国怅然流泪……

    是怎样的一种滋味。

    他对宋孝宗和这个朝廷,还抱着不切合实际的指望,觉得宋孝宗会成为一位英主,最终一定可以金戈铁马,打回中原去。

    所以,谢枋得到底为什么要给他换皇帝?

    他不知道,谢枋得正是因为看见了他的评论区名称,建康府通判,判断他身处于乾道三年这个时间节点。

    所以,才许下了这个愿望。

    这个少年是他未来的徒孙,文武兼资,才华横溢,各方面都和他很像,甚至被后世史家认为是最能理解他之人。

    谢枋得并没有见过他,但半生都在为了他的身后事而奔走。

    只因不愿让他“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决心披肝沥胆以雪其冤。

    为他修祠,祭墓,著文,请谥号,加赠少师。

    据说他墓前常有疾呼之声,自昏暮至三鼓不绝,似鸣不平,日复一日,苍天也知其枉。

    直到谢枋得到来之后,焚稿相祭,这声音便再也没出现过。

    所以,《宋史.辛弃疾传》的故事,始于辛弃疾的杀敌渡江,终于谢枋得的秉烛夜祭。

    那个少年用半生的岁月向他奔赴,终于将自己的名字和他一同刻进了史书里。

    …

    此刻,许愿墙上传出一道声音。

    “由于王朝易主事关重大,本次许愿将进行万朝公投,每名观众一票。”

    “唯有原皇帝的反对率高于百分之九十九,才会进行更换。”

    观众一头雾水。

    我们甚至不认识这个皇帝是谁,怎么投反对还是赞成票?!

    遇到这种问题,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去问欧阳修,让他快发一些相关的史书章节过来。

    欧阳修无语。

    他是文豪,但不是许愿池里的王八!

    “辛弃疾生活的年代在我之后,我也不知道他是谁。”

    很快,元惠宗的宰相脱脱,也是《宋史》的作者,将本位面最近编好的《宋史.辛弃疾传》发了上来。

    【大元宰相脱脱:这是我写的传记,大家可以先看看。】

    【大元宰相脱脱:还有在写作过程中搜集的其他资料,比如谢枋得写的《祭辛稼轩先生墓记》,许多的奏折文书、地方公文存档,辛弃疾本人的文集,《美芹十论》、《九议》……对了,稼轩先生,这些可以发上来吗?】

    辛弃疾见到这个称呼,微微一怔,觉得没什么好隐藏的,于是点点头:“发吧。”

    脱脱得到许可,指挥几十名下属将大长篇《美芹十论》输入。

    还顺带上传了八卷完颜构本纪,三卷《宋孝宗本纪》,三卷《金世宗本纪》,《虞允文传》,《李显忠传》等一些辅助阅读材料。

    众人不由竖起大拇指。

    欧阳修,你瞧人家脱脱多敬业,发几十个新章节不带喘气的。

    再看看你,文章到现在还没更新一个字!

    【周世宗柴荣:朕见了《美芹十论》的十条军事战略,字字珠玑,不禁想起了王朴给朕的《平边策》,也是同样的高水准。】

    【北魏文明冯太后:朕看辛弃疾言辞犀利,淋漓如刀,将宋孝宗迎头一顿痛批,可谓毫不容情。李冲提议立三长制的时候,也是如此雷厉风行,当朝怒斥守旧派众臣。】

    【大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尤其是《美芹十论》里的这一句「惟陛下留乙夜之神,沉先物之几,志在必行,无惑群议」,一针见血,颇有狄仁杰平时劝谏朕,匡正得失的风范。】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巧了,辛弃疾的文章也让孤想起了苏绰的《六条诏书》,虽然并非一个领域,但贤才们高瞻远瞩,通察时局,忧心国家大政,思想上都有相通之处。】

    【咏絮才女谢道韫:请问四位君主,王朴、李冲、狄仁杰、苏绰给你们上书之后,现在都如何了?】

    【周世宗柴荣:当然是从善如流,让他当丞相了。】

    【北魏文明冯太后:当然是从善如流,让他当丞相了。】

    【大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当然是从善如流,让他当丞相了。】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当然是从善如流,让他当丞相……哦不对,孤才是丞相,苏绰是孤的谋主。】

    观众:“……”

    合着你们是专门跑这儿炫耀丞相来了?!

    可怜的辛弃疾,别人家的良臣都得到了重用,视如珍宝,只有他一直被埋没。

    观众本来还在嘻嘻哈哈,但随着继续往下阅读,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忧郁。

    从史料的字里行间,拼凑出辛弃疾的一生,当真是寂寞如雪,长歌当哭,万种凄凉。

    故事的开头,一切都还意气风发。

    少年鲜衣怒马,聚兵山东,旌旗拥万夫,挥剑裂浮云,以五十骑驰入五万人营地,生擒叛贼首领张安国。

    祖父羁留在北方沦陷之地许多年,常怀南归之意,携他一道“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谋划未成,却已郁郁而终。

    他怀着祖父的遗志,南渡归宋,授官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茫茫世路沉浮。

    从建康,到滁州,湖南,再到上饶,铅山,绍兴。

    当年南下之时,数十日就走完的路,却终此一生都没能再北上返回。

    这一路上,他亦有过许许多多的尝试,欲以一人之力,弥补百年帝国残山剩水之局。

    创办飞虎军,镇压茶商起事,整顿地方乡社,又一次次上书朝廷制敌之策,备战之略。

    可庙堂太高,纵然用尽四十年的岁月,也不能让那些血泪与疾呼穿透云霄,上达天听;

    江湖又太远,他心有牵念,不能就此放下一切,归去寄情山水,隐逸林泉。

    这世上最悲哀的事啊,莫过于让人亲眼见证一场毁灭。

    你见过理想最炽热的绽放,以为可以照亮万顷长空、亘古永夜,从此再深的坚冰都会因为心头热血而消融。

    却没想到,那并不是开端,而是最后的终结。

    从此整个余生,都在看着风中摇曳的星火一点点熄灭,残烛灯烬,伴随着□□,都终将无可挽回地殁于风雪。

    午夜挑灯梦回,尚思边疆烽火,征战心依然。

    到最后,却都化作了一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了解过辛弃疾的生平,再看他的诗文,就会觉得每一行每一句都写满了遗憾。

    那是生不逢时,倾尽一生却仍旧不能补天裂的长恨。

    千百年过去了,仍在风中传唱不休。

    然而,很快也有人提出了疑问:

    【魏文帝曹丕:辛弃疾的作品很好,可见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一位作者将自己的生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