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25-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25-30(第11/33页)

布置十日,更是心中大喜:“那我便静候阁下的佳音了!”

    辛弃疾觉得这十天的时间有点短,但也勉强够用了。

    他将康区神庙前的土地掘了个底朝天,绕着殿宇埋了一圈火药。

    淳朴的吐蕃人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丝毫不知其中凶险,但见火药包装上尽画了些佛门的金莲、宝钏、佛陀等纹样,总道是为接下来的祥瑞做准备,丝毫不加过问。

    加上谢晦不时去仁波切杰擦面前露个脸,虚与委蛇一番。

    辛弃疾得以顺利瞒天过海。

    到了仪式当日,谢晦借故托辞自己仍在准备,抽不开身,请仁波切杰擦并康区部落高层领袖一并移步场中,观看祥瑞盛景。

    众人不疑有他,到了当场,方踏入正中心,便听见轰然巨响,破空连声,一片天崩地裂的剧烈动静。

    霎时间,熊熊火光冲天而起,为首的仁波切杰擦等人早被炸得碎裂成片,尸骨无存,空气中很快弥漫起了烤肉的香气。

    “呀”,谢晦一脸浮夸的惊讶之色,大声感叹道,“仁波切杰擦罪恶多端,祥瑞不愿现世,竟然演变成了天罚!”

    其他幸存的部落领袖:…@&^#*(鸟语花香)

    然而,还不等他们反应过来。

    只听轰隆连声,假扮作僧侣的五百名北府兵各自抽出武器,如猛虎下山般,冲入了毫无防备的人群,局势很快就变成了一边倒的清算。

    战后一清点,好巧哦,首领家族只活下来了仁波切梭丹一个。

    莫要推辞了,就是你,赶快上吧。

    仁波切梭丹不是傻子,看出了谢晦独独将自己留下,就是视为傀儡,想以此来掌控康区。

    很快他知道,谢晦并不是什么大理人,而是来自宋廷的征伐先锋。

    答应了,虽然是提线木偶,但还能活。

    不答应,只有死。

    仁波切梭丹与哥哥的关系素来不睦,没有什么复仇之念,更是被谢晦招来的天罚吓破了胆。

    当即将心一横,俯身拜倒:“愿归顺大宋,从此效命,以供驱策!”

    “大善”,谢晦笑吟吟地抚掌,“我自会传檄朝中,为你旌功册封,从此你便是我大宋麾下一王臣。”

    辛弃疾提醒道:“宜将横死当场之人皆送下去厚葬,再遣人作安息法事。”

    仁波切梭丹闻言,无比感激地看了他一眼。

    有个体面的死法,总比当作叛贼暴尸街头来得好吧。

    消息很快传开,当地百姓大字不识一个,乍闻换了领头人,还道是真佛降世,荡涤世间一切邪魔,愈加敬畏。

    谢晦又开展了减轻赋税,招抚民众,赈济孤穷,统一钱币,鼓励与四川、大理等地展开贸易往来,等众多善后措施。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他还收缴了所有官印纹玺,将康区的变故严格封锁在境内。

    而后如法炮制,以康区佛法交流团的名义出行。

    吐蕃之地地广人稀,相去甚远,音讯阻隔极其难通。

    加之以有心算无心,以热武器对冷兵器,很快拿下了几个邻近大部落,诸如安多、噶当、宁玛。

    随后进入了古格王朝。

    傅弘之原本在大理与吐蕃的边境横兵数万,严阵以待,这时,得到谢晦传讯,许多地方在名义上变成了自己人。

    大军当即长驱无阻地驰入吐蕃,所过之处,即负责镇压一些叛逆火花和不稳定因素,推崇文教,保境安民。

    他惟恐谢晦二人在远方有失,自领主力居后。

    另遣年轻小将毕再遇率领一支轻骑,星夜赶往古格境内。

    毕再遇年方十五,这还是第一次上战场。

    他是武艺大夫毕林之子,若论资排辈的话,应该是岳家军二代将领。

    傅弘之平生最喜欢拔擢后进之才,见他膂力过人,天赋异禀,时常在校场上切磋指点。

    认为他前程不可限量,只待一遇战机,便可大展身手,乘势腾飞。

    “小子好好干”,傅弘之大笑着拍拍他的肩,“斩将搴旗,戎马飞征,来日武庙必有你一席之地!”

    毕再遇心中漾起一股壮志豪情:“好!”

    ……

    古格王朝,号称继承昔年吐蕃之正朔。

    在雪山草原上,它是疆域第一广阔的国家,面积约等于二分之一的南宋(完颜构版本)。

    但实际人口仅有二十万人,基本等于江南地区稍大的一座村,或是较小的一座县城。

    就是这区区二十万人,创造了极为华美的艺术和文化。

    当年吐蕃内乱崩溃,一大批学者高僧西逃,最后都停留在古格王朝,就此扎根下来。

    兼之此地位于交通枢纽。

    北抵西夏、西辽,南邻印度,西边和西域一群小国时有交流,大批域外人士来来往往,颇有几分兴盛气象。

    一行人抵达后,参加了古格王朝的国宴。

    有一位西夏使者亦在席上。

    历来,许多来自古格王朝的僧侣会进入西夏效命,被封为国师、帝师等。

    西夏帝师,又称格西藏索帝师、仲帝师。

    不同于中原地区张居正这种帝师,指的是给皇帝传法的佛教上师,掌管西夏境内的一切沙门僧刹,地位尊崇。

    谢晦一路行来,见当地悬挂着许多色彩斑斓的漂亮唐卡,望之绚丽多姿,使人目眩神迷。

    他一向很喜欢这种看起来灿烂明媚的东西,一掷万金,买了几车带走,甚至还准备挖几个画师匠人回去。

    心中暗自决定,待会接手古格的时候尽量和平行事,可不能毁掉这些艺术创作。

    席上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谢晦将一杯沸腾的牦牛奶咕嘟咕嘟倒进茶盏中,诧异地说:“吐蕃人真奇怪,奶就是奶,茶就是茶,怎么能组合出这般奇特的口味。”

    听他这么一说,辛弃疾倒是想起来一桩趣事。

    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喜欢饮茶,北方喜欢喝奶,饮食习惯互相对立,并由此引申出了长达百年的唇舌之争,吵闹不休。

    “你外祖家,有个后人叫王肃”,辛弃疾告诉谢晦,“曾被南齐逼走,流亡北魏。”

    “到了北方之后,他经常以茶代水。鲜卑人嘲笑他的饮食习惯,赠送一个外号「漏斗」,说他每天要喝好几斤的茶。还将茶取名为「酪奴」,意思是「给鲜卑人饮用的酪浆做奴仆」。”

    谢晦:“……”

    哼,鲜卑秃头氏好没品味,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喝甜甜的果茶!

    但是,吐蕃奶茶也不好喝,甚至是咸的,他很快给自己换成了青稞甜酒。

    酒过三巡,忽见几名宫廷侍从引着一位盛装华服的少女进门,在场中央的一只金盘上站定,身形笔直。

    谢晦粲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