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150-160(第7/13页)
叫他支应湖州,帮你打理政事;另外我军中有一兄弟,名为燕青,你两个此前见过的,我叫他于两地奔走,你若有什么要事不决,就写信问我。”
周兰心点了点头,心里安心些许,“节度使此行多多保重。”
潘邓笑道:“你也多保重。”他说着想到了什么,问武松道:“我之前叫你准备的大蒜素呢?”
武松紧忙从怀中拿出一个锦囊来递给潘邓,潘邓拿过来放倒周兰心手里,“我听人说你兄长有肺疾,这是一疗程药丸,发作之后按日服了,或能根治。”
“啊……”周兰心手中拿着药丸,“多谢节度使赐药。”她隔着锦囊能隐约闻到那股胡蒜味,这不是那军中神药吗?
潘邓又说道:“梅溪镇之前商路不通,枇杷滞销,林都监去时已给想了法子,开辟了条新路,叫一队官兵护送,将梅溪镇全镇的的枇杷运到常州和润州等地了,你家的也在其中。昨日刚收到林都监信件,言说枇杷保存不易,你父兄跟随官兵一同运输,往北边去了,我接到信,也知会你兄妹一声。”
周兰心刚得知此事,心中诧异,也颇为感动,“多谢节度使。”
潘邓总结道:“遇到什么难事,自己解决不了的,多找上级,不要自己为难。”
组织会给你安排的,小同志。
周兰心舒了口气,“多谢节度使大人,我从宜兴到湖州,多赖大人相助,又蒙大人开恩,饶恕我与兄长,大恩无以为报,愿殚精竭虑,以助大人成事,但听大人差遣,无所不从。”
潘邓说道:“你之心意我已知晓,回府去吧。”
*
潘邓带着梁山军一路南下,扬州府韩指挥使也已押送着吕师囊等白莲教小首领到了京城。
此时童贯也到率军了燕京地带巡视。
虽说在朝堂之上,二府所定计策是先发夺人,趁着辽国被女真骚扰,自顾不暇之际,一举占领燕京。但商量归商量,真到打仗的时候,那群老褶子又不上前线,哪里知道前线将士的苦?
赵佶私下里也召见了童贯,据此君臣二人私下所定计策,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上上策也,首要一计,还是应该劝降燕京,若是辽国能同意投降,岂不是兵不血刃收回领土?
童贯也不能再同意,恰巧此时赵谋士进言,“此次出兵燕京,必然大捷,燕京百姓分离故土许久,怎能不想念家园?见到宋军来到,必箪食瓢饮迎王师!”
童贯听后也心中大慰,于皇帝通气后,两人更是认定不能率先开战,首要之事,还是应该以和平手段收回燕京。
不过事也有麻烦,乃是金使在宋,催促出兵。
自前年出使之后,宋金双方持续往来使者,此时金使便在汴京城中,正在等待宋朝皇帝的回信于使者共同回金。
此次金使来到宋土已经四月有余,原是赵佶此前飘忽不定,与金国联合后又踌躇不想发兵,便将使者停留在登州数日,但金使显然不吃这一套,愤怒之下以为大宋想要违背合约,欲徒步走到京师,面见大宋皇帝!
宗泽拿这些不讲礼仪的蛮人也无可奈何,又不能破坏邦交,留人不得,这才派人送使者上京。
彼时赵佶也叫皇家作院按照东平来的方子新打了铠甲兵器,雄心勃发,由主和再次转为主战,便热情招待了金使,商谈联合事宜。
不过现在嘛……
赵佶眼珠子一转,主意又又又转了一个弯,“联合出兵需与金国分地,可若是燕京人民盼望王师,我军到此地收回故土即可,何必联军叫那蛮人分一杯羹?”
第156章 东京城献俘
彼时招待金国使者的乃是国子司业权邦彦,以及观察使童师礼。
皇帝有意暂时搁置联金一事,二人对视一眼,心道怎么又转变了主意?权邦彦劝道:“既然是我大宋主张联合,此时却又搁置,难免叫金国以为我们违背合约,一来不合我天朝气度,二来恐激怒金国蛮人,不如……不如此事找太师商议之后再做决断?”
赵佶沉默不语。
童观察使看了看皇帝的脸色,说道:“蹴尔小国,打发便打发了,咱们只说辽国已知道了宋金联合之事,叫金使回去,再不理睬就是。”
赵佶面色似有缓和。
童观察使见了再接再厉,“我们使者去金国之时已三令五申燕云十六州乃我朝领土,战后必须划入宋土,可女真却不敬上国,竟然说出只把山前划给我们,自己要独吞山后的话来,这是何道理!左右他们也没有诚意与我大宋联盟,不如就此不再言及此事。”
赵佶点了点头,“此事朕再想想罢!”
二人离开皇宫,回去的路上,权邦彦越想越觉得此事太过儿戏,两国邦交,岂有如此左右摇摆的道理?那童师礼平日见他也是聪慧之人,为何今天如此没脑子?
他一路回到太学,将此事告诉了太学博士张纲,张纲听了之后果然也紧皱双眉,“一国之君怎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
再者说了,这样的大事竟然不与二府商议,而是独自与两个招待使臣的大臣询问一番便要自作决定,这如何使得?
不过他也没有什么立场询问此事,一来他并非二府官员,只有被召见才能入宫;二来之前朝堂之上议论联金一事之时,他是一力反驳的,只怕当时得罪了陈太师,因此也不去自触霉头。
不过张纲也为了国家大事发起愁来,只因他素来知道他们这位官家可是有名的爱发御笔手书而不经中书。
在朝堂之内,陛下那御笔手书发了便发了,一来有二府规劝,发不了多少,二来实在太过离谱的就算是御笔群臣也不会答应;可他们官家要是灵机一动,越过二府,直接直抒胸臆,发了封手书到金国去,那皇帝金口玉言,可就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
他没有猜错,赵佶此时就在起草国书。
赵佶当然不会像童观察使所说那样,用辽国当借口,假借辽国已经得知联合一事,从而终止联盟,打发金使回归——两国邦交之事岂能如此儿戏,就这样把话说死,万一日后还有重提联盟的那天呢?
赵佶铁划银钩,在纸上勾勾写写,终于写出一篇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模棱两可,博大精深的瘦金体国书。
这封国书承载了赵佶二十年的和稀泥功力,它什么也没肯定,又什么都没否定,看似洋洋洒洒,实则又什么都没说,此真乃道家至理,大象无形也!
赵佶放下笔,反复看了几遍,颇为自得。
*
张纲满怀心事,中午告了假,回到家中看顾夫人刘氏。
刘氏此时正倚在窗前看着窗外落花,五月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汴京城中处处春意盎然,然而春光再好,也抹不平刘氏心中哀愁,她又想到自家爹娘,掩面哭泣起来。
张纲进了屋中,问道:“娘子可吃了药?”
刘氏抬起头来,见丈夫回来看望自己,擦了擦眼泪,嘴角抿了抿,说道:“白日里怎么回来了?我这又不是什么病,只是心志不畅,哪里值当你这样?”
张纲一听,就知道夫人怕是没喝药,叫家人把下厨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