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230-240(第6/13页)
事缠身,咱们家的这几个产业可就托付给你了。”
李应听东家说出这番话来,顿时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能遇到如此信任他的主公,也是平生难求,李大官人哈哈笑道:“东家信得过我李某,某自当竭尽所能!”
几人一路到了琉璃坊,此处比纺织坊小了不少,走进工坊,只见前院儿摆着一扇扇的琉璃窗,正等着送去工厂安装。几人一路去了后院里屋,潘邓和李大官人走进去之后,方掌柜神秘兮兮地把门带上,又点了灯,火苗燃起,叫人看清了屋子里的一面大镜子。
这面镜子足有一人高,周边的银框镂满了繁复的花纹,光是看着镜框就知价格不菲,然而最让人惊叹的却是镜面本身,它不同于如今常见的铜镜子,而是不知是什么一整块宝石镶嵌的,竟然能打磨得如此平整,薄薄的一片,能完整清晰,丝毫毕现地照出人影来!
李应猛地在镜中看到自己,一时间心里一惊,他摇晃两下才确定自己在照镜子,这是何方奇景?简直不似凡间之物!
他凑上前去,左看右看,十分惊奇,方掌柜凑上前来,小心翼翼地问道:“东家,咱们这琉璃镜该怎么卖?”
如此世间奇物,竟然让他们东家给做出来了!这要是拿去售卖,还不知能让多少人为之争抢!
潘邓看着这面镜子,脸上也慢慢浮现出笑容来,他记得自己前世世界上的第一面镜子,可是价值三万匹战马。如此清晰透亮的银镜,岂不是收割富人最好的镰刀?
距离风雅颂的琉璃器上市已经过了四年,是时候再出一款能风靡大宋,让人为之心颤的奢侈品了。
第235章 收复燕云
方掌柜见东家正在思量,又走过来犹豫着说道:“咱们制出来这宝物,可否要献与上面一份?”
潘邓听了此话,嘴角勾起,“这算得上是什么宝物?只是比铜镜照得更清晰些,又不是什么世上没有的东西,且不说这正中心的银镜印象太过清晰,不合中庸之道;就说这边框也奢华有余,雅致不足,不如宫里的文雅,就这样巴巴的献上去,倒显得你家大人我只会献些奢华之物了。”
方掌柜一听,也是这个理,他家大人如今已是宣抚一方的大官,不似从前那样,只是开封府的著作郎了。若想要献什么宝物给陛下,也是要献一些嘉禾这样的祥瑞才行。
“那……那咱们直接卖?”
潘邓说道:“第一批货不要在市面上卖,你只送给李掌柜,叫她卖给有缘人便好。”
方掌柜就明白了,这是要走有市无价的路子,之后狠宰一笔了!
潘邓看着面前的大银镜,说道:“再赶制出一面来,边框用黄铜的,别弄太多纹饰,我待要送人。”
方掌柜连忙应下,东家吩咐的事,他们哪有不放在心里的?连夜赶制铜边的大镜子,随着那一匣子衣物一齐送到了东京城。
*
屋里香烟袅袅,范老掀开匣子一看,见里面是叠的整齐的衣裳,“诶呦”了一声,又把匣子关上了。
这小潘大人送来的衣裳,也不知是里衣还是外衣,是穿在哪儿的,他们这些老黄历非礼勿视,非礼勿视。
另外还有一个上面打了木条,里面塞了棉被的大物件,眼见着是个贵重物品什,范老也没拿羊角给起开,叫人把它送到库房里立着,等主人回来再拆。
至于这匣子衣裳,就放到主人房里,等什么时候他从北地忙完回来了,自然就能看见了。
如今大人比以往忙碌了不少,前两个月就去了河北一趟,回来之后才待了没几天,又接了上令再次北上。
不过他范老丈虽只是一介草民,也能听到市井之中传言,如今皇帝英明神武,待完成太祖未竟之事,收复燕云十六州有望,他家主人再次前去北地,就是被皇帝派去再访金国,完成交割。
如今东京城里面的气氛就似没滚的沸水,只差最后一把盐,人人都知道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了,也人人议论,可我朝百姓毕竟生性内敛,这事儿不定下来,老百姓面上就只装作不在意,时不时还要轻视几句,“八成是假的!”,实际上心里有多焦急,只有自己知道。
范老心里也一心盼着主人回来,从他年少跟在主人祖父身边时,就听老主人念叨着燕云十六州,时至今日,国土终于有回归的希望,谁人能不期盼?
等主人回来了,此事若真成了,他就仗着自己在范家是个老人,劝大人给范大人去祭拜一次罢。
*
皇宫之内,赵佶一派喜气洋洋,正在选燕山府一路的长官。
这燕山府就是他给燕京起的新名字,赵佶本属意叫蔡攸去担任整个燕山府的长官,做一路宣抚使,为他安定北境。
可没想蔡攸自第一次北伐,和童贯两人灰溜溜地回到东京城之后,就再也不愿往北走了,燕山府那地方实在太过危险不说,也着实荒凉了些,长久待在那地方,穷山穷水又远离京城,不知图什么。蔡攸下了决定,他还是待在东京城就好,遂向皇帝推荐了另外一个人选,乃是当今尚书左丞王安中。
赵佶想让宠臣替自己镇守北地,可宠臣不想去,他又有什么法子?只能从善如流,叫王安中担任了燕山府宣抚使,再叫詹杜担任燕山府安抚使,之后让董平掌管军马。如此一来,燕山府一路的长官就是王安中,詹杜和董平就做他的副手。
王贵妃因为这事来寻过皇帝好几次,言崇德帝姬如今初嫁,怎好就让驸马董都尉驻守北地?我朝名将如云,如何不选个别人,将他换下来,也能让他们夫妻团聚。
赵佶平日里虽是个好说话的,也一向在宗室及姻亲之事上遵从祖训,但遇到这种大事,还是国事为先,“朕只叫董都尉在北面待个两年,安定局势之后便叫他回来了。”
赵佶有自己的考虑,有董平在那儿,也好牵制郭药师和他自己的军队。董平如今已与常胜军熟识,换成别人不一定能服众,燕山府一地凡事最好不要轻动,免得有什么麻烦。
王贵妃见此事不能更改,自然便回去劝说崇德帝姬凡事以国事为重了。
*
徐观等人二次北上,带了皇帝的国书、誓书,准备交给金国,完成交割。却没想事情并不顺利,金国大臣屡屡挑毛病,先是说誓书上遣词用句不对,又说誓书写得并不工整,几个使者左右为难,最终徐观自己改了三四次,才上交金国皇帝。
而后金国又让使者交出逃亡宋朝的辽国官员,得先将这批人交出来之后,金国才肯交割土地。
此事叫人更加为难了,辽国官员逃到宋朝领土之上寻求庇佑,便是不愿被金国俘虏,且信任大宋,若是把这些人就这样交出去给金国,实在有辱国威。可交割一事正在节骨眼上,金国这样卡着脖子,他们也没有办法。
徐正使说道:“诸位不必心急,咱们只说正在筹备,停上几天,金国大军也等着返回东北,不会在奉顺州久待,拖延一二,此事也就过去了。”
可他不急有人急,童贯听说此事过后,当即就抓了个姓赵的辽臣,交给金国。
如此一来,终于能交割了,数日之后,宋军大张旗鼓进入蓟州,打头的是河东军,跟在后面的是西北军,董平率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