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410-420(第9/21页)
方法。
比如现在,趁着改元改年号,就可以发行一波,先试试水,看看效果再说。
萨日格也拿出了一种制式汇票本,用来做大额交易,并提出,在天津正式建银行的申请。
中正银行开业五年,其中交易的好处大家已经看到了,萨日格想将参与对外贸易的钱庄和银号整合起来,开一个服务多元化银行。
弘晖将议政大臣和户部官员召集在一处,说明了发行纸币的意向。
德亨并没有参加此次朝议,他去西山营造营找阿尔松阿去了。
户部满尚书朱轼是保守派,持反对意见道:“用纸币代替铜钱,宋时交子,明时宝钞,已经验证过,乃是害民之举。况且,这纸币,只要掌握了印版和颜料就可私印,到时候地方上□□横行,国朝岂不是乱了套了?”
“且,发行纸币,赋税该怎么收,既然这纸币可以代钱使用,是不是也可以用之缴纳赋税?如果不能用来缴纳赋税,那说明这纸币连朝廷都不认,又如何让百姓认可,这就是可以代铜钱使用的钱币呢?”
看吧,能做到一品大员的,都不是善茬。
朱轼反对的理由,一语中的。
首先,你要承认这纸币可以用来缴纳赋税,用实际行动证明,这纸币就是钱。其次,如果地方上私印□□(这一点去年已经证实了),除了粮食绢帛这等实物之外,以钱抵税的,收上来的就是一堆□□,相当于将近一半的赋税打水漂。最后,用纸币来给官员发放俸禄,是不是在糊弄官员。
第一条,去年朱轼就跟雍正帝提过,雍正帝和怡亲王允祥商议之后,还是坚持发行纸币。
因为以纸币代铜钱之后,火耗没有了,百姓要交的铜钱就少了,其他诸如盐课收的都是税银,正课是粮食,商税也是银子,在雍正帝看来,如果能保证这三大项税收,其他用铜钱缴纳的苛捐杂税,都是蚊子腿,是在风险范围之内的。
最最重要的是,这些铜钱,其实多是地方上官员贪鄙,剥削小民而定的,真正送到朝廷上的赋税,其实只有粮草。
所以,发行纸币,有利于打击贪腐。这就是雍正帝的思维逻辑。
到了今年,除了第一条,朱轼又应时提出了□□的危害和对纸币的不信任,可谓有理有据。
弘晖对此也有应对,道:“随着对外贸易势头越发猛烈,国库存银渐丰,足以应对户部各种开支,朕打算,从天盛元年开始,地方税收,除了正课,其他杂附皆免,包括火耗。这一项新政,将以报纸方式,发布乡里,务必让每一个小民都要知道。”
好了,这下又有新话题了,朱轼问道:“敢问这报纸乃是何物,由何司主理”
礼部郎中哈图尔出列解释:“所谓报纸,乃是通告新闻之用”
其实,推行政策大方向好定,甚至是章程都好定,关键是底层干活的人,会不会干,或者说,愿不愿意干。
若是会干、能干还好,就怕使坏捣乱的,将一锅好粥给你搅糊了。
好在,户部郎中、主事、员外郎一级的,都是从雍正元年以来三次科举选拔出来的青年干部,不管朱轼这个户部满尚书同不同意,新朝货币政策革新是肯定的了。
户部汉尚书蒋廷锡奉行少说话多做事的风格,带着手下能干之士,和中正银行老总齐天泰对接,他一个八股进身的老学究,是不懂什么金融银行的,但他手下不是有一大批能干的人嘛,他只要擅于采纳手下意见,放年轻人出头就行了。
话说,这里面好一些人,都是雍正元年恩科他带去太和殿殿试的呢,雍正元年恩科和雍正四年正科,他也都有去文华殿阅卷,对手下这些年轻人来说,也算是半个座师了。
弘晖找朱轼谈话,问他有没有意向提前致仕。
朱轼老迈而矍铄的身体重重一震,脸色苍白的看着新帝。
弘晖面上看不出什么,道:“如果卿有意乞骸骨,朕自有路仪奉上。”
朱轼跪下,痛哭道:“皇上,若因政见之故,就请退老臣,老臣不服,国朝议事,政见不合者多以,若一个不合您心意就请退一个,恕老臣直言,非明君之为矣”
弘晖沉默听他说出,听完了,还是道:“莫非爱卿是舍不得高位。”
朱轼脸色那个精彩,他说了这么多,结果,皇帝压根就没听进去,而且不是一般的固执己见。
对汉家读书人来说,“舍不得高位”这几个字比任何毒药都毒,既然如此,他又何必自取其辱,当即脱下官帽,卸下朝珠,转身离开。
弘晖撇撇嘴,对赵拙言和苏小柳道:“就这气性,还一部尚书呢,估计平时被捧惯了,受不得半点委屈。”
赵拙言道:“朱大学士居官清廉刚正,亦是才高,很得先帝推崇。”
弘晖:“一顿饭只吃一盘子咸菜就是清廉好官了?他要是能带着百姓大鱼大肉,朕才认为他是个好官呢。”
啊这,这不能这么说吧?
朱轼辞官,徐元正来找弘晖替他说情。
朱轼此人,文人习气重了些,居官没什么耀眼的功绩,但也并无不妥之处,直接请退对新帝的名声不好,不如将他调往别处,比如,让他去修世祖实录,也算人尽其才了。
然而,弘晖不用他,并不是因为他不支持自己的新政,而是因为,朱轼曾经做过浙江巡抚,与浙江士族交从甚密。
还是那句话,居官“清廉”,做出实绩,并不妨碍他以文会友,结交朋党。
徐元正是浙江德清人,如今已经是浙江文人之首,弘晖请退朱轼,是在给他敲边鼓。
弘晖:“查嗣庭之案审理虽然牵强附会,但先帝有一点没有说错,科甲朋党相互荫蔽,攫取权利,徇私包庇,阻塞视听,已经是不能忽视的症弊。你身为内阁首辅,应该比朕看的更清楚明白才是。”
徐元正心沉到了谷底,皇帝这是在点他呢。
然而,科甲出身之师生同年,本就是天然同盟体,这是连改朝换代都消除不了的弊端,新帝能解除这个弊端吗?
徐元正不敢苟同。
然后,新帝接下来一个动作,让满朝文武官员意识到,他或许不能一下子切除这个弊端,但他确实可以打压科甲朋党势头。
至少浙江科甲朋党势头差不多从根子上给切除了。
新帝遵照先帝生前所下谕诏:停止明年浙江全省乡、会两试恩科。
也就是说,明年春天恩科,没有浙江学子的份儿。
你没有后生力量,等官场上这些老不死的死光了,或者被其他官员给搞下去了,等大清的官场再见不到一个浙江人的时候,浙江文气,还能延续吗?
又要怎么延续呢?
躲进深山里去修史书吗?
修完了不能让世人看见,也就是一堆废纸罢了。
而新帝此举,明里是在整治浙江最盛行的科甲朋党,真意是在为科举改革做预热,就是后来才被人明白的了。
【作者有话说】
七点半被叫去单位开会也是没谁了,回来都快十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