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30-140(第9/36页)
“还请先生畅所欲言,不必有所顾虑。”
萧先生犹豫了一下,想着信中裴二郎和沈娘子没有说陛下太子等字眼,全篇都是探讨如何教育孩子,倒是不怕陛下看。
他给谢恒点点头,谢恒就从怀中掏出那封鼓鼓囊囊的信呈给皇帝。
皇帝接过来,展开快速看起来,越看越快,越看眼神越亮,不断点头:“对,就是这样,正是朕之所想!好,说得好!与朕不谋而合!”
他看得停不下来,把信纸翻得哗啦作响,“裴二郎和沈娘子究竟何许人也?真是天才,天生的老师!”
他在信中看到了方才那一幕。
信中所言“顽童捣乱,切勿给与眼神,更忌气急败坏指责他,激起他更强的叛逆心。要不动声色,让他摸不着底,在他可能受罚的时候轻描淡写地揭过去,再轻飘飘看他一眼,他不但不会叫嚣,反而会犯嘀咕,暂时收敛”。
皇帝哈哈大笑,“先生,看来咱们需要配合,朕方才无意中助攻了一次‘可能受罚’。”
萧先生拱手,“陛下对太子的爱令臣动容,只要陛下和娘娘能暂时克制,不让殿下觉得父母溺爱他,遇事就给他撑腰,教导太子的任务也会轻松许多。”
皇帝保证:“放心,朕绝不做溺爱孩子的东翁,惯子如杀子,朕深知这点,从不溺爱太子,先生只管放手教导。”
萧先生微笑,心里却吐槽:你不溺爱,你最溺爱了。
好在咱们也没想严厉对待太子,不会引起陛下的心疼,按照信中所言,还可以请陛下配合,将教育太子当成一堂长期的、有趣的课程。
只要皇帝不溺爱、护短,萧先生觉得他们完全可以实践信中所说的几条理念,将太子引导成一个有责任心、好胜心的太子,而一旦他有了责任心,读书学习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恰在此时,太监来报:“陛下,张公公一行人进京了。”
皇帝大喜:“让他们即刻进宫。”
第133章 勾引他 天下第一粉
张公公和水嬷嬷宫嬷嬷几人在船上已经沐浴更衣,下船后直奔皇宫,进宫便直接去了乾清宫。
后面两名侍卫和几名太监抬着一口木箱,抱着几个坛子,那是裴长青和沈宁以及孩子们给阿恒和萧先生的礼物。
当然,也有……皇帝的。
进了乾清宫,水嬷嬷宫嬷嬷等人都规规矩矩跪地行礼,拜见皇帝。
唯独张公公瞬间红了眼圈,膝行向皇帝,声音颤巍巍地带着哭口腔,“万岁爷,老奴整一个月未曾见到陛下,真是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可想杀老奴了。”
皇帝表面嫌弃,心里受用,“一把年纪了不要做小儿姿态,快平身吧。”
众人谢恩起身。
皇帝没有先问裴二郎和沈娘子,而是先问小珍珠:“张公公,朕送给小丫头的金子,她可喜欢?”
张公公笑道:“陛下,喜欢,喜欢得紧呢。珍珠小姐还送了回礼。”
他从怀中掏出一方杏黄锦缎,双手呈给皇帝,“这可是珍珠小姐的心爱之物,有生之年第一件金饰呢,当回礼送给陛下了。”
当然,人家不知道是皇帝送的,以为是他送的呢。
皇帝接过来打开,捏起来看了看,笑道:“貔貅?”
他抬眼看向谢恒和水嬷嬷宫嬷嬷几人,哈哈笑道:“倒是符合小丫头的一贯形象。”
谢恒听得心口微微发紧,下意识用袖子挡着手悄悄拽了拽萧先生的衣袖。
萧先生在他手上轻轻拍了一下,让他不必担心。
皇帝将貔貅包起来,交给张公公,“仔细收好了。”
张公公先收进怀里,生怕耽误时间,旁边这些天负责伺候皇帝的乐公公咬了咬牙。
张公公又给皇帝说了阿年、宝儿,他们如何喜欢陛下送的玉佩,如何招待他这个老人家等等。
最后他笑着道:“陛下,那点心和山楂糕日子长久,不新鲜,老奴怕吃坏陛下肠胃,就替陛下吃掉了。”
皇帝并未生气,反而笑得更加愉悦,说吃得好,不能浪费了孩子们的心意,毕竟豆腐娘子家也不富裕。
张公公又挑着沿途漕运、官道、百姓景象说给皇帝听,说了自己对豆腐村的印象以及见闻,着实夸了一番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变着法儿地吹皇帝彩虹屁。
皇帝听得很是愉悦,听到张公公做主让王永冯彬去负责桃源皇家学习班,他也没异议,反而点头赞许,“那个学习班要坚持下去,豆腐村的学习班能一直办下去,没理由朕的不行。”
他又问了其他人关于沈宁一家、豆腐村等事儿,听得很是感慨。
“朕虽为九州皇帝,却也只见到一个豆腐村,若天下有识之士都愿意带着乡里安居乐业,天下何愁不太平。”
众人纷纷说是。
心里想的却各异,又有几人能不求回报带领他人安居乐业?
哪个不是想付出一分求三五分的回报?
像豆腐村这种情况,怕是不可复制。
水嬷嬷和宫嬷嬷又呈上沈宁裴长青送给皇帝的礼物。
他们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太祖于乱世建立大庆朝,为天下百姓谋一条生路,感谢当今陛下任政爱民,使得普通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过上温饱的好日子。
虽然……大部分底层百姓并没有过上温饱好日子,可吹彩虹当然要吹得好看点。
若是谄媚的就会说富足好日子了。
最后叩谢皇帝陛下赐福、名号和墨宝、金银等物。
夫妻二人携全家、全族、全村愿陛下保重龙体,健康长寿,也祝皇后娘娘千岁安康、太子殿下如何如何,最后送上家常薄礼,聊表敬意。
皇帝一边看信,一边微微颔首,还要跟萧先生分享,“先生,这二郎和沈娘子究竟何许人也,竟然有如此见底。可惜童年时不曾启蒙,白白耽误这些功夫。”
若是早日下场考试,早日参加殿试,那朕不就早日慧眼识珠了么?
旁边安静站立的谢恒躬身,“陛下不必遗憾,裴叔早年并未开窍,即便启蒙读书也未必能入陛下法眼,裴叔和沈姨都是大器晚成相。”
皇帝哦了一声,大感兴趣,“阿恒,你仔细说说。”
谢恒也不藏着掖着,反正皇帝都派锦衣卫嬷嬷太监的去豆腐村了,还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
谢恒就将裴二郎和裴端、吴家的恩怨简明扼要说了一下,“裴叔和沈姨从前被大哥大嫂压制,自认蒙昧愚孝,倒是裴叔摔破头以后突然清醒。可见人要想大彻大悟,需得经历一些风雨,若是一味顺风顺水,必然不会发生转变。”
皇帝笑起来,这孩子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底,随即眸色幽深,忍不住心生怜惜。
是啊,人不经历苦难,怎么会坚强?
自己正是因为从小受苦,所以能体谅宫人、农人、百官、妃嫔之苦。
这裴二郎死过一回,幡然醒悟,这谢恒小小年纪为父母所伤跟着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