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读心后我宠冠后宫: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被读心后我宠冠后宫》 30-40(第21/31页)

下午去安嫔宫里坐坐?

    安嫔听闻这事,赶紧以头痛,身体不舒服为由给拒绝了。

    只有唐诗心里乐开了花,这可是提前下班啊,能不高兴吗?

    回到昭华殿,她美滋滋地睡了个午觉,醒来后也不起床,就赖在暖和的被窝中看起了皇陵被盗这事的后续。

    葛经义真不愧在刑部干了二十年,办案经验非常丰富,很快就通过路上残留的些许车辙痕迹寻到了河边。

    那地方是一片荒凉的小树林,林子杂乱地摆放着二十多辆马车,马车上空无一物,马儿也早就被放跑了,不知所踪。

    葛经义便带了人沿着河岸上下游寻找,还弄了一些船只在河面上搜寻,并派了快马前往最近的三个码头守株待兔。

    到了下午,大雾散去,露出平静的河面。

    官府的人在河上挨个盘查,每一艘船只都上去搜寻了一遍,又派人在河两岸四处打听,看有没有目击者看到可疑陌生的船只。

    可寻到晚上都一无所获,那艘载了皇陵金银财宝的船就像是在大雾中凭空消失了一般。

    葛经义和九江王一晚上都没睡,晚上审讯卫兵和杂役,试图找出可疑人员,到了白天又增派人手,扩大了范围搜查。

    可整整三天过去,他们将河流上下游两百里远的地方都查了一个遍,河上的船只更是一只都没放过,却愣是没找到任何的蛛丝马迹。

    别说人,就连船的影子都没有。

    葛经义没辙,跑到宫里来求助。

    但天衡帝没在承乾宫见他,而是在太极殿接见的他,自然也就没唐诗这个金手指。

    迟迟没听到福星姑奶奶的声音,葛经义试探地询问道:“皇上,要不咱们去承乾宫?”

    天衡帝瞥了他一眼:“承乾宫今日清扫,朕暂时搬到了太极殿。”

    那就没办法了。

    他只得将自己这几天的探查如实上报:“皇上守陵的一千二百名卫兵和一百一十名杂役都全部盘查了一遍,只发现了厨房有一名可疑人员,但咱们的人查到他时,他已经悬梁自尽。经仵作检验,他后脑勺长了一颗瘤子,恐时日无多。此人并无亲族,孤身一人,他死后线索就断了。”

    “而河岸边……”

    等他讲完,天衡帝才开口:“这么说,目前什么都没查到?”

    葛经义只能硬着头皮点头:“是。微臣无能,请皇上责罚。”

    “罚你有什么用?继续查,直到抓到这些贼人为止。”天衡帝冷冷地说。

    葛经义苦逼地退了下去,继续去追查这个案子。

    其实不止是他,连唐诗也不知道这批人将银子到底藏到了哪儿。

    那场持续了好几个时辰的白雾像是有魔法一般,将整艘船连带那一百多名盗墓贼都藏了起来。除了厕所、床上、浴室,好像又多了一个能屏蔽瓜瓜能力的地方。

    唐诗好奇了两天,找不到就算了,反正瓜那么多,她又不执着这一个,只是偶尔想起时会感叹这群人真厉害,在朝廷眼皮子底下干下这桩大事还没被发现。

    可朝廷却没这么容易放下此事。

    毕竟是当朝皇陵被挖,而且挖的还是死去不到两年先帝的陵寝,这不是对朝廷的挑衅吗?大臣们纷纷上折子,强烈要求增加搜查力度,一定要抓住这批盗墓贼。

    但就在这时,忽又有消息传出,京城外两座亲王墓被盗,痕迹很新鲜,应该就是近两日所为。

    这两座亲王墓都是七八十年前建的,是太祖亲兄弟的坟墓。

    在朝廷严厉追查的情况下,竟还有人顶风作案,太猖狂了,朝堂震怒,刑部、京兆府都面临莫大的压力,大理寺也被要求加入该案的调查中。

    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郭羽兴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宣布母亲已去世,他本来准备了丰厚的陪葬,但因不想有人打扰了母亲在地下的安宁,所以他决定减少陪葬,只留两件他母亲平日里最喜欢的衣物和一串佛珠葬于陵寝中。

    至于其他物品,他悉数变卖成金银,用于施粥,为母积德行善,以保佑母亲来世投个好人家。

    他说做就做,当天便在乞丐最多的养济院旁边摆上了两大口锅,熬上了满满两大锅热腾腾的粥,但凡是穿得破破烂烂的人或是养济院的老人孩子过来,都给一碗,浓稠又软糯,并不是做做样子。

    这个善行很快在城中的乞丐口中传开,不少乞丐慕名而来,一天连续不断,要熬十几锅粥。

    不到三天,郭家施粥的美名就打了出来。

    早朝上,天衡帝都还特意夸赞了郭羽兴一句。

    郭羽兴趁机提出了他关于“孝道”的看法,建议生前厚待老人,死后薄葬,多做善事,为老人行善积德,最后才提出丁忧应改为自愿原则。

    若是本人有强烈的守孝意愿,父母也赞成,官员当丁忧以尽孝心。

    但若是父母生前并不愿意儿女替自己守孝三年的,也可灵活处理。

    孝之一字,当以满足老人的心愿为最佳,而不是以刻板的规矩来定论。

    他甚至大胆地在朝堂上指出了一个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实,为了避免家中子弟丁忧耽误前程,多少老祖宗不敢死,拼着命吊着那一口气,就怕自己突然死了阻碍了子孙后代的前程。

    郭羽兴这番话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少保守的大臣抨击他不孝不忠,应撸官贬为平民。

    但也有一部分官员支持他,毕竟总有官员担忧自己干得好好的突然丁忧,也担忧自己哪天死了以后儿子丁忧不得不暂时断了仕途。

    而且郭羽兴还组织了一部分官员参奏他在江南参加乡试时的座师刘冬年。

    抨击刘冬年打着“孝道”的名义,随意淘汰考生,埋没了不少人才。

    这事在不少学子中间并不是秘密。

    那些受害者或是受害者的朋友,都组织了起来给皇帝上了一封万言书,先是肯定孝道并没有错,但当孝道走了弯路,变成某些人谋取私利,沽名钓誉,作践他人的工具时,将危害朝廷,危害国家。

    此事借由先帝皇陵被盗一事,越闹越大,京城半数以上的官员卷入其中,连追查盗墓贼的下落都没有那么着急了。

    唐诗整日里吃瓜都吃不过来。

    而且她还知道了这事不简单。

    郭羽兴之所以这么大胆,是因为接受了狗皇帝的暗示。

    也就是说,现在这一切的发展,都是狗皇帝在背后推波助澜。要不是有他的支持,就是给郭羽兴十个胆子也不敢这么大胆地跳出来,什么都敢说。

    唐诗搞不懂狗皇帝在打什么算盘,但她知道远在福宁行宫的太后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发雷霆,将寝宫里的瓷器摔了个粉碎。

    “皇帝这翅膀是长硬了,心柔死了,先帝陵寝被盗这么大的事都不知会哀家。”

    “现在又弄出什么孝道的讨论,想要废除丁忧,提倡薄葬,重新定义孝道。怎么,他是想不敬哀家这个母亲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