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盲盒,捡漏暴富: 第25章 第 25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时空盲盒,捡漏暴富》 第25章 第 25 章(第1/3页)

    国庆第三天,《战地家书》开播了。

    除了全国各地的观众外,还有几个特殊的人也在同一时间观看了节目。

    冯家全家人齐聚,冯素珍老人坐在客厅沙发正中间,左右是她的三个儿子,女儿嫁到外地年纪大了,儿孙不放心,不过也安排了些晚辈来到深市。

    两侧的沙发发上是第二代的儿女们,以冯添风为首成扇形落座,身后是冯家的第四代。

    所有人都安静的坐着,等待节目的开始。

    一阵沉重而激昂的乐曲响起。

    乐声减弱,温柔的人声传来。

    一封信在大屏幕上铺陈开来。

    【亲爱的爸爸妈妈,全家好!

    孩儿已经入朝,经过一个月的急行军赶赴“三八线”,现在天气在下大雪,严寒零下四十几度,我们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睡不好觉,全身是冷的,但我们的心是热的……】

    这封信是一位还在世的志愿军战士写的家书,当时参军年龄才十六岁,放到当今可能还要为了课业而头疼,每天只用担心老师在课堂上不要叫到自己。

    可在七十年前兵源紧缺的时候,已经要奔赴前线,甚至还曾带领“尖刀班”战士打头阵炸毁敌人的暗堡。

    战友一个个的倒下,最后只剩他一人毅然决然的抱着最后一个爆破筒冲向了暗堡。

    短短的一封信很快就读完了,镜头切换,屏幕里出现了一位身形枯瘦的八旬老人,身穿军装胸带奖章。

    【“哪有时间顾忌怕不怕,只关心任务怎么完成,根本不晓得死不死的问题,没有去考虑那些……”】

    屏幕前的人喉头突然哽咽了,看着那位老人,恍惚间仿佛见到了曾经的丈夫、父亲……

    冯素珍老人枯瘦的都有些脱相了,此时却紧紧地抓着孩子们的手,强忍着眼眶的酸涩,因为一落泪就看不到了。

    可就在此时,屏幕上被采访的老人却突然泪流满面。

    【“我们一起的战友,他们为什么,留在了那里,不能回来见他们的父母家人……我还活着,能回去看看父母……”】

    老人低头,话都说不出来了,他口中的“我还活着”没有任何庆幸,只有悲痛,抬起少了根手指的右手掩住了面容,随即面露痛苦的朝镜头摆了摆手。

    采访无法再继续下去了。

    屏幕前的无数人原本还坚持着,此时也再也破防了。

    “希云啊——”

    冯素珍老人悲痛的难以自持,被身边同样泪流满面的大儿子搂在怀中,有了第一个破防的人,在座的其他人也都忍不住了。

    冯程侧身用袖头按住眼角,本想偷偷擦去痕迹,一看身旁的弟弟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还不如他呢,看看其他兄弟姐妹,人人都红了鼻尖,心态瞬间就平了。

    冯家老大取了包纸巾,从长辈那里开始发,不到半圈就已经见底了。

    陈市怔愣的看着屏幕,任由眼泪顺着眼眶流下,瞳孔中满是懊悔……

    位于苏城的电脑前,温荑同样把纸巾按在眼睛上。

    直播的节目依然在继续。

    除了第一封家书因当事人还健在用旁白读信,后面就转回到演播大厅。

    数名德艺双馨的演艺家被邀请上台读信,有不少人甚至在读信的过程中几度哽咽的难以继续,却没人觉得他们不敬业反而更受感染,电视机前的人也都红了眼眶。

    一连十封信被读完,这些都是计划中的,紧接着主持人上台。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接下来这封信有点特殊,这是一位陌生的网友通过征集活动送到节目组的,而她并不是信主人的家人,也不是他的朋友,而是一位萍水相逢的有缘人……”】

    随着她的讲述,节目用背影拍摄的手法模拟了一位身着汉服的女子因缘际会从旧书中发现一封带着灼烧痕迹的信,镜头转向机场,带着行李的女子毅然决然奔赴陌生的城市。

    紧接着就是走街串巷逢人就问的加快画面,从白天到黑夜,就这样一直走着、问着。

    直到有一日她终于无意中拿到节目组的征集海报,之后便带着期盼忐忑的心情再次走进机场。

    期间主持人的旁白紧跟着“温荑”的脚步,镜头回到演播大厅。

    【“说这封信特殊,并不仅仅因为它是一封没来得及寄出去的信,更是通过写信人的笔向我们展现了当初战场上的动人故事。”】

    采访画面转到家书博物馆,张馆长的声音响起,镜头随着他的手看向那一面墙。

    【“一共十八封家书,封面全部由无名英烈书写,可这个人到底是谁,却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今天,我们收到这封信。”】

    影印版信纸在屏幕上旋转切入。

    电视机前一片哗然。

    “我去!好漂亮的字!”

    “比字帖上的都好看。”

    “这手硬笔楷书,不是童子功练不出来。“

    “哎,可惜了啊……”

    【“无巧不成书,在这封信面试后的几日,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英烈归国仪式召开,本台记者奔赴机场拍下了近千份烈士遗物的照片,其中就有冯希云的私印。”】

    主持人的声音大了,语气也多了些振奋人心的喜悦。

    【“在命运的安排和国家代表团不辞辛劳的奔波下,时隔七十年岁月,这封信终于要回到它主人的手中了。“】

    镜头随着主持人的话转向冯家大门口,一名孤独的老人站在那里翘首以盼,那将全部重量都支撑在手杖上的身姿由远至近,最终在看到八旬儿子捧上前的家书时泪如雨下……

    屏幕逐渐向上,最后出现在电视里的是湛蓝的天空,和一群飞过天际的和平鸽。

    ……

    温荑没想到周晴竟然是通过这种手法来展现的,不得不说,虽然没有人把那封信念出来,却通过一段故事让这封信和写信的人更加深入人心,甚至因为留白,让人产生了更多的好奇。

    不少人都看了重播,在书信那里截图,准备慢慢看里面到底写了什么。

    而此时网络上也随着节目的落幕展开了话题的讨论,其中半分之八十的内容都是在讨论最后一封冯希云的家书。

    事情的发展就如周晴预测的那样,甚至比她想的还要来的火爆。

    果然,关于窥私欲这种东西,喂到嘴里的谁都不喜欢,就爱自己挖。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后不知道是谁挖出了冯家人的背景身份。

    原来冯家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的第一时间就乘上了东风,冯家三位老爷子利用地理优势和商业敏感度首先发家,紧接着带动了整个冯家村。

    由冯家人创立的冯氏集团涉及数个行业,不论是传统的房地产实业还是新兴互联网媒体行业都做到了行业的领军标杆企业。

    就连冯家村安家的位置都被爆出来了,幸好的是小区靠山面海,别墅区更是为最里面,安保非常给力,至今没有人能冲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