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 3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小皇子》 30-50(第40/52页)



    其实这三部分都赚钱,只是赚多赚少的差别。

    肥皂这种东西,家家户户都要用,低端肥皂确实便宜,可成本也便宜啊。

    一边是种植的皂荚树果实,一边需要各种优质油脂。

    所以不论哪一种,都在源源不断为纪国提供财力物力支撑。

    当然,皂荚做的肥皂卖了高价照样有人买单,可想着毕竟是百姓都要用的东西,加上种种考虑,所以定了堪称低廉的价格。

    纪凌自然知道这些,他现在正把几个工厂交到工部。

    工部由纪叔公跟母亲萱夫人管着,所以非常放心。

    从铸造室,到白纸厂,肥皂厂,水泥厂,还有庆国工匠来之后建的雕刻厂,皮货厂。

    单有这几个东西,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往纪国流通。

    纪国文武官职,中央官,地方官,都在这次一一充实人才。

    纪国国都官学,一共四百九十五名学生,基本都通过考核,前五十名已经正式授官,剩下的各有安排,按照学问深浅去各地学习。

    这是第一批学生才有的待遇。

    以后的纪国官职可没那么容易好获取,一届考生里,能选个一百多个,就顶天了。

    再加上庆国来的一批人,全都安排好职位,所有空缺该补就补上。

    在其他国家还在操心赵,梁两国的时候,纪国内里已经完成真正的转变,一切政务畅通无阻。

    以国都官学为首的国子监正式成立,国子监主簿自然是庆耘,耘先生。

    他的十几个弟子,分别主管诗书礼几项,再有派来教导学生骑射的夫子,此处变得更为正式。

    国子监最大官员,国子监祭酒,自然是纪凌担任。

    这点谁都没有异议,虽说他的官职在名士之上,可这位置也坐的名正言顺。

    纪凌本不想担任,但父亲跟大哥都觉得,如今的国子监是他创立,要是他不当这个祭酒,那纪国也没人能当了。

    六部的官员填充,算是完善整个体系。

    礼部尚书为杜邗。

    户部尚书交给公子钦。

    工部尚书纪叔公,萱夫人。

    兵部由纪胜兼任,后面会再选良才,主要能文又懂兵的太少了。

    吏部这种主管官员升迁的事给了脾气不好的缪成志,他公私分明,又是纪伯的岳丈,给他绝对没错。

    倒是刑部尚书暂时空缺。

    想要找个熟悉律法的人很不简单,便是现在的纪国里,也没有完整的律法可言。

    其实纪凌下意识想到郑国郑锡,郑锡一直想修律法,可郑国并非由他来管。

    算来算去,还是缺人才。

    不是说下面的官员,而是真正的大才。

    别看纪凌跟郑锡互坑了几次,但纪凌看着他还是眼馋。

    听说现在郑锡还在前面安置新占的城池,郑伯已经不催他了,倒不是不想催,而是催了没用。

    律法的事也要提上日程。

    有完善的律法更是一大进步。

    除了国子监跟六部之外,再有独立出来的就是内务司以及主管祭祀的司天监,这些基本都由萱夫人负责。

    但萱夫人现在事多,干脆让纪胜的夫人郑姬帮忙。

    虽说郑姬并未处理过这些事,可她显然是愿意的,带着自家两个妹妹一起帮忙。

    纪国上下,还真没一个闲人。

    到今年腊祭之时,纪国内里的变化堪称巨大。

    所有事情有序进行,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坏处,大概就是大家工作更细致?

    以前职责不明还能摸个鱼,现在?做梦!

    这种内部的变化,甚至只有自己人知道,在外人看来,纪国依旧在生产各种东西,根本不知道依托这样强大的效率,他们的新城已经建到更南边了。

    按照现代地图来看,整个安徽以及小半江西已经被纪胜带着的骑兵画入地图,还有大半江西没画也只因为那边条件太过恶劣,山高水险,还不是建城的好地方,人力和工具都不上。

    而且越往南建,城池规模越大,如果不是东边归祁国管,纪凌都想绕开祁国去看看海岸线。

    纪国腊祭,今年规模依旧不是很大,可整齐的官员队伍,以及一条条今年的成就,应该可以告慰祖宗吧?

    现在天下诸侯形势,庆国倒了,排名第二的卢国变为第一。

    卢国共有城池七十九座,人口过千万。

    昌国六十二座,人口也已经超千万。

    接下来是祁国,六十座城池,人口只怕是如今天下之最,他们重农,所以百姓不说吃饱,但至少比其他国家强点,古代农业又依托大量人口,所以人数必然不少。

    可也有个问题,祁国这些人口,其中至少三成为农奴,这个时代大部分国家是不准奴隶打仗的,故而统计的时候,是与牲畜同列。

    紧接着郑国,新添了九个城池之后,已经有五十一座城,人口近五百万。

    后面为庆国分裂出来的梁,四十二城池,四百多万人口。

    赵,四十二城池,同样四百多万。

    怎么数着数着,纪国又排最后了?

    纪国,十七座城池,人口刚破百万。

    不是纪国不努力,是底子太薄。

    四五年前,纪国任人揉搓,连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加上国都也才五座城池,人口五十多万。

    最开始一两年还不敢大力发展,能有现在的规模,已经很好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纪国的城池数量虽然还是垫底。

    但纪凌有信心,接下来一年里,根据现有的人力物力以及官员体系的效率,明年的纪国城池跟人口数量,绝对直接翻倍。

    这不是夸口,而是纪国厚积薄发,基础打得十分牢固,必然会迎来飞速发展的一段时间。

    毕竟那么多人才不是白白培养的。

    说到底,还是两个字,发展。

    还是要发展。

    纪国人没有沾沾自喜,他们的实力还没强大到可以休息。

    不过一定要说,纪国不算最后一名。

    那不还有周王室,他们现在就三四座城,人口不到二十万,听说今年米粮都困难。

    好在周王的妹妹研究出一种丝绸花纹,不知怎么织的,穿上的时候隐隐透着金光,拿到郑伯那换了不少好东西。

    周王妹妹翻过年也才十二,好像是母亲从小教她种桑养蚕。

    放在一两百年前,周王的妹妹何至于这样苦。

    不过这位跟郑锡一样,也是个人才。

    要是能来纪国就好了。

    纪国虽然因为锦族的缘故,现在不愁麻织布,但丝绸手艺还是逊色。

    他们南边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