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你听我解释啊(快穿)》 180-200(第10/29页)
丽的孩子, 竟是他的公主, 说出去谁敢信?垂首佝腰,一点儿天家公主该有的气势没有,哪里像他郭挥?
他有多久没仔细打量过这两孩子的样貌了?皇帝已然记不清。作为一个帝王, 每天有数不尽的大事等着他做决策, 他得为天下百姓考量, 得为朝堂各方势力考量,为他的身后名声考量, 偶尔闲暇之余, 也有数不尽的人挖空心思上赶着讨他欢心, 他的时间被填的满满当当,不争不抢之人, 根本没机会到他面前晃悠。
可身在紫禁城, 哪个不是这么过来的?当年他也是在一众兄弟中几经生死, 才奋力拼出一条活路,方有了今日地位。不争不抢,还指望有人主动将所有好东西全部双手奉上?天下间哪有这种好事?谁有这个福气享受这份好命?
反正他郭挥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种好运之人!
既做好了不争不抢的准备,那便去坦然承受后果吧。总不能在享受了平静安然的日子后,反过来怪旁人没将优渥的生活条件,高高在上的权柄主动送到你手里,让你没能呼风唤雨吧?
要知道身处权利旋涡,哪有人能高高在上又与世无争?哪怕是他这个皇帝,哪怕是已经仙逝的太皇太后,一辈子都不曾做过这样的美梦,世上哪有双全法!
不知为何,皇帝稍微反省了一番,反省的后果,便是他自己没错,错的是余答应!
身处后宫,始终没认清这残酷的局势,想带孩子过与人无争的安静日子,便该坦然承受这份安静背后代表的毫无存在感。而不是眼下又与他说些有的没的来指责他没做好。
皇帝懒得和一后宫女子讲这些事情,将目光转向大女儿,沉声问:
“云儿,父皇也不与你讲什么大道理,只问你一句,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做什么选择,承担什么后果,这个道理你懂吧?”
闻言郭月收回即将退出大殿的脚步,对着他盈盈一拜,语调中甚至都带着几分轻快道:
“这是自然,不论佛家还是道家,都讲因果,女儿这几日常诵经文,也略有所得。
好比我们郭家祖上规定每年要采选秀女入宫,这是因,父皇你选母亲入后宫,这便是果。父皇你选母亲入后宫,这是因,生了我们姐弟三人便是果。生了我们姐弟三人却置之不理,这是因,我们姐弟三人没有长成您期待的样子便是果。当初您一步步的选择,造就了今日的后果。
女儿相信,相比于母亲,父皇您可以选择的路要多许多,您与母亲之间,您永远是可以选择的那人,而母亲永远是被迫没得选的那个。在千万种选择里,您既选了那条,便要承担眼下的结果。”
皇帝:“……”
大太监:“……”
皇帝本想借女儿的口,让余答应这个糊涂蛋明白,在皇宫中,只有站得高,手握权势之人,才可以和人讲道理,他说的话就是道理,他的道理才会有人听,有人遵循。
若站在底层仰望众生,即便你心中有万千大道理,也没人会迁就你,附身去听,去遵循你的道理。
这里讲的是弱肉强食,拳头硬就是最好的道理。
人人心中皆有道理,然而只有站在权利顶峰那人,才有资格去制定道理,才有能力让别人按照他的道理行事。
可万万没想到,竟会被女儿一通说教。
他也不能说女儿讲的不对,但也不完全对。
他说的是帝王之道,能悟出来是聪慧,悟不出来也无碍,没必要强行让一个小姑娘去懂。懂了却可望不可及,不如一开始就不懂,让她坚持自己的原则也好。
郭月站在姐姐身边,见父皇不说话,行了个道家礼,脆生生道:
“女儿常听人说,世间万事互为因果,没有绝对的因,也未得绝对的果。也就是说,世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端看用什么角度去看。好比眼下站在我与姐姐的立场上,父皇您既一日不曾关怀过我与姐姐,便不能要求我们一见着您,便生出旁的姊妹那般对父亲的敬仰。
于我们而言,能长成今日这般已是诸多不易,我们很满意长至今日,不曾生出妄念,未曾害过一条人命,行的正坐得端,站立天地之间,无愧于心。毕竟我们做了我们能力范围内最大的努力,也得到了我们想要的东西。
作为女儿,我们孝敬母亲,敬重主母,常为不曾谋面的父亲祈福。作为孙女,祖母在世时每逢初一十五,定要去她老人家跟前请安,从不间断,她老人家去了,我们日日佛前三炷香,不曾疏忽。作为姐姐,我们关心幼弟,小维身上的衣裳鞋袜荷包香囊,大多出自我们之手。至于作为公主,那确实很抱歉,从没人告诉过我们应该要如何做。总之我们已然尽力。
您若觉得哪里还有不满,该从您自己身上找问题。您该问问您自己,作为一个父亲,您是否在您能力范围内,尽了最大努力给您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给了充足的选择?
作为一个丈夫,您是否问心无愧的尽了丈夫应尽的责任?作为一家之主,在您的管理和带领下,家里妻妾是否和睦?子女是否互相关爱?仆从是否遵守规矩?”
皇帝:“……”
大太监:“……”
皇帝想和这母女讲律法,这三人给他讲人情。皇帝跟她们讲人情,这母女和他讲责任。皇帝和她们讲责任,这三人和他讲担当。
纯纯的耍流氓。
但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皇帝也不能当做什么都没发生,直接说人家说的不对。
作为人,他确实有所偏好,他看重身为嫡子的太子,欣赏身为长子的老大,赞扬老三的谋略,也喜欢活泼的二十,老四乃至老十六,各个在他心里有鲜活的印象。他的精力有限,给了这些孩子太多关注,旁人自然注定被遗忘。
但这种偏心,他不能当着没被偏爱的孩子面儿,大喇喇说出来。不能明晃晃告诉孩子:
“父皇之所以不重视你,是因为你母亲不讨父皇欢心,你自己不够活泼聪慧。是因为你从不主动去争取父皇的关注,你不争取,父皇没空去关注你。”
她们与他讲的是她们的道理,可皇帝遵循的是他的道理。
这世上没有叫皇帝附身去迁就她们的道理,那只能她们努力上前,顺着他制定的道理走。
若她们非要皇帝按照她们的道理行事,前朝后宫无数人,各有各的道理,做皇帝的要不要也去附身迁就,按着他们的道理走?
这朝堂迟早乱套。
皇帝心里感叹,悟不透这一层,这母女三人永远走不到人前,终归是太天真。
如今能在前朝后宫显露锋芒,长盛不衰的,哪个不是懂了这个道理,揣摩规则,顺应规则,借风行事的?
皇帝觉得可惜,若这是两个儿子,早早地在上书房接受先生们教导,或许将来大有所为。
眼下这般,皇帝问郭月:
“你自有你的道理,咱们父女谁都无法说服谁,那各自退一步如何?父皇不要求你像其他姊妹一般,学些劳什子规矩,你告诉父皇,你这身打扮,是想如何?”
郭云实话实说:
“女儿想出家做个居士,若能在宫外有个由女儿做主的道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