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也想做明君: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朕真也想做明君》 80-90(第7/21页)

把事情招了个干干净净,其中涉及朝中大小官员四十七人,数额有一百五十万之巨。

    沈九皋上折时向皇帝为陈爻请功,首功。

    陈爻惊愕的同时,发现照夜府这个鬼气森森的破地方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至少照夜府卫人都不错,很大方,就是说话不招人听了点。

    ……

    许玑将茶奉上,江三心对他轻轻颔首。

    许玑沉默退下。

    不知是不是错觉,许玑总觉得江三心这个人身上有些让他很眼熟的东西。

    江三心与萧岭一道用茶。

    无论是追讨陈欠,还是处理贪官都进行得如火如荼。

    但令人惊讶的是,作为一甲榜首的江三心,并没有参与其中。

    似乎,并不受皇帝重用。

    然而,他出入御书房的次数一点也不少。

    两人对谈了许久。

    萧岭饮了口茶,“至意所言,朕知道了,至意细致,是朕之福,国之幸。”

    江三心的意思是,并非所有挪用国库银钱都不可原谅,用在公事上的,便不需还。

    因为当时的官员面临了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就是见不到皇帝,没法汇报任何公事,耿怀安也不愿意批准他们出于公事的要求,无可奈何之下,部门官府要运转,手下官员欠俸要发,不得已从国库挪用。

    若还要这样的人还,未免委屈。

    萧岭自是要采纳的。

    江三心非常沉稳安静,他似乎对外面的大好局面毫无感触,也不在意在外面的官署,比在御书房中向皇帝谏言能更快加官进爵。

    江三心垂首,笑道:“陛下谬赞,臣不敢当。臣但有所成,皆是陛下教导之故。”

    许玑突然知道哪里熟悉了。

    江三心,说话有点像谢之容。

    许玑看着正在喝茶的皇帝,心情很是复杂。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

    第八十四章

    自新政始月余, 朝中风气大改,国库日渐充盈。

    暂兼尚书衔的户部刘侍郎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三朝老臣, 行事稳妥, 只是太过温吞谨慎, 万事决计不肯得罪人, 只求荣退,本季账目核算完毕, 送到他案上后,刘侍郎看后默然不语许久后对身边的郎官叹笑道:“多少年没这样富裕过。”

    萧岭所制定政策由审计司、照夜府、刑部等部执行之好,成果之巨,见效之快, 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小郎官是武帝崩逝前最后一批进士, 入户部才一年,仍是一身书生气。

    政令明发天下, 朝野巨震。

    虽然皇帝追讨陈欠和整顿贪官污吏的出发点是好的, 然而手段未免酷烈, 又处处不离银钱,堂堂天子命人向臣下讨债,实在有失体面。

    小郎官看着上面那骇人的数字, 不知为何,低声说了句, “不知是多少人的性命。”

    若是皇帝行事温和些,清流们也不会这般反对抵触——官员毕竟是皇帝遴选出的, 所谓刑不上大夫, 官身贵重, 不应辱之, 若放在先前,官员即便犯罪,也应留予体面,若是重罪,便令其自裁,所贪污银两亦一笔勾销,然而今朝不同,不仅将罪官羁押在牢狱中,还要将银钱讨回。

    那审计司的萧司长更是刻薄至极,官员在牢狱中自尽,他竟还要追款。

    “陛下此举,”他声音愈发低,颇有几分叹息之意,“大约会寒了天下士子之心。”

    杀便杀之,何必辱之。

    要是魏嗣在这恐怕会拿出晋律告诉他何为国法,可惜魏嗣不在。

    刘侍郎不是与人争辩的性格,闻言只捋了捋胡须,笑道;“这话同我说便罢了,万不可拿出去说。”

    小郎官闻言,轻轻点了点头,很不心甘情愿。

    刘侍郎看着没再说话,他知道小郎官的话其实反应了不少官员的想法,有两种人反对皇帝的举措,一是挪用公款和收受贿赂者,二则是认为君子重义轻利的清流。

    君王谕旨明发天下,向臣子讨债,像什么话?晋自开国以来几百年都不曾出这样一个荒唐帝王。

    叹武帝子嗣太少,只萧岭萧岫两个,萧岭登基时萧岫还只是个十二岁的小孩,哪及太子已近弱冠。

    刘侍郎只做公事,超出公事范围一律不管。

    他已经年过七十,只等寻个最恰当的时候乞骸骨风光归乡。

    至于朝中风起云涌。

    老人越喝了口热茶,惬意地闭上眼睛。

    与他何干?

    小郎官若有所思地站着。

    若是放在从前,刘侍郎会指点身边郎官几句,但他现在懒得废口舌,聪明人自能看清晰局面,愚拙者他出言点拨亦无用。

    寒天下士子之心吗?

    刘侍郎一笑。

    不,不会。

    皇帝此举主要打击的是在朝中为官多年而行为不端者,只整顿官吏这一样事,不知空出了多少位置。

    要知道无官的士人永远比官位多得多。

    皇帝打压了一批人,又扶植了一批人。

    审计司已不再是数月前刚刚设立的新府衙,干尽了得罪人的事,这几个月来,审计司官员有功者官职晋升速度之快叫人妒,叫人羡。

    在审计司中,如今既有前程,更有圣眷,不知多少人挤破脑袋都想进审计司。

    若是不能入审计司,去刑部也是好的。

    因为恩科开了数场的缘故,礼部亦非常受皇帝重视,在礼部前程亦上佳。

    再不济,有人咬咬牙,把眼光投到了照夜府。

    奈何照夜府文职官员太少,况且照夜府并不缺文官。

    翌日,早朝。

    在中央官员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英元殿的官员们又得来了第二个让人眼前一黑的消息。

    皇帝要裁撤冗官!

    有官员咬咬牙,上步道:“陛下,臣以为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裁撤官员,恐会使各部乏人,捉襟见肘,难以应对局势。”

    经过小半年的相处,官员们已经清楚了皇帝的性格,比起先前的暴虐,此时的萧岭虽然更不可捉摸了,但脾气好了许多,至少很讲理。

    萧岭允许朝廷中出现不同于自己的意见,不过前提必须是有的放矢。

    萧岭面对反对的声音毫不意外,点点头,示意那官员继续说下去。

    上一句话尚算有理,后一句却是含了怨气的抱怨之言,“况且眼下朝廷频开恩科,礼部开恩科北场、南场、西南、西北,所选出进士不少,翰林院臃肿,若要精简官员,不妨从翰林院开始。”

    凤祈年眉宇下压,不满地往那官员身上看了眼。

    你什么意思?

    恩科北场、南场都已结束,西南场正在进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