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病入膏肓后: 40. 第 40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长公主病入膏肓后》 40. 第 40 章(第3/4页)

冤枉,声称有人栽赃构陷,然物证在前,其府上下三百余口皆下诏狱。

    再三日,宣戬私下屯聚兵械之事被掘出,燕山左右卫、熊渠前卫三营主帅被褫职羁押。

    期间,拱卫皇城的鹰扬卫左领军高颂,组兵发动了一起哗变,只是还未攻进内宫门,便被一方突降的人马包围镇服,却是本该跟随长公主离京的北衙禁军主力。

    高颂被活捉,交三司严审,供出幕后主使,正是楚光王宣戬。

    又三日,兵部左侍郎张松林脱冠请罪,口口声称自己渎职失查,却万万不曾参与此事。可就在这时,大理寺上疏一封,举证兵部代尚书张松林,杀害司天监令华苗新,并意图嫁祸昭乐长公主。

    这个六月里,上京的宗室与六衙皆生巨变,臣工人人自危,哗然一片。

    待中书两省与御史台终于反应过来,开始上书搅浑水,朝堂上站出一人,却是名不见经传的翰林待诏庸子鄢。

    但凡有阁老试探着求情,主张天子与宗亲同气连枝,宜缓赦细查,庸子鄢便甩出一封回驳折子,文脉盎然成峰,广引晋律故典,将对方堵个哑口无言。

    那如琢如磨条清缕析的文辞,令内阁隐约觉得耳熟,还有一种被压制的不安。等到左突右进怎么也吵不赢,才猛然惊醒,这哪里是庸状元的口吻,分明是当年江左梅探花之手笔!

    可梅鹤庭,他不是不在洛阳吗!

    难不成这一切都有他在背后参与——远在百里之外,运筹上京之内,这可能吗?

    由始至终,皇帝冠戴十二冕旒,端居御座,任凭庸子鄢出头。

    等内阁终于吵不过了,拟旨,擢庸子鄢为兵部尚书。

    吏部尚书进言,庸子鄢一来年轻不通兵事,二无功绩,甫降高位,恐怕不能服众。

    庸子鄢随和地回应:“不巧,下臣祖上曾出过一位左翼将军,讳字褚,曾随晋明帝平匈奴。”

    宣长赐在御座上浩然微笑。

    下朝后他回至便殿,换下朝服冠冕,拉开御案的桌屉,那里面只剩下最后一个锦囊。

    *

    京中腥风血雨的时候,梅鹤庭在汝州公署轻闲地架鹰喂狗,临风望月。

    他不喜欢刺史府,那里离公主行宫远,看不见殿宇的灯火。

    还是署衙好些,走到院中一抬头,便能瞧见九峰山间亮如月宫的光盏。

    这么晚了,灯还通明,她应尚未休息。

    未休息,身边便有人。

    身边是谁,与她,做着什么?

    那颗曾经只属于他的朱砂痣,极尽妍媚婉转时的荧荧颜色,会,被另一人覆在唇下吗?

    该杀吗?

    有些念头,不是不愿去想便能一刀切断的。盛夏天热,夜里也热,身着墨色纱衣的男子解带敞怀,露出一爿冷白的胸膛,有一道月牙形的小疤,在左襟处若隐若现。

    他怀抱一只小小的土黄色狗崽,望着行宫的灯光,每想深一层,抚在狗儿背上的力道就放轻一分。

    九尾原本最是黏他,此时在主人的臂弯里瑟瑟发抖,鼻间呜咽不敢叫。

    “公子,属下让厨房熬了——”姜瑾从小厨房过来,见到月下这诡异一幕,手中的温补汤险些端不住。

    上一回他有这种悚然之感,就近在几日之前,也是这么个夜里,他进屋见公子在烛下抬手比划着胸口,还以为公子的旧伤又疼了,走近,赫然发现他手里倒扣着一柄裁信刀,尖刃正抵心口。

    那一日他被吓得魂飞魄散,今夜却是看着眼前衣衫落拓的人影,被惊诧得目瞪口呆。

    公子向来是彬彬有礼的斯文,何曾这样儿过?

    自从去了趟行宫,公子就越来越不对劲了。

    皆因、皆因处理京城的消息往来,谋划施排,压力太大了吧?姜瑾舔唇安抚自己……定是如此,不然还能因为什么呢。

    瞟了眼九尾快被吓死的小可怜模样儿,他挪步上前解救,“那个,公子……喝盅补汤吧,您不能见天这么熬着。”

    梅鹤庭回神说好。

    他撂下九尾,反复盥手三遍,一丝不苟喝了那汤。

    他当然得顾惜自己的身体,这一身血,还有用处呢。

    喝完,他放出笼里的最后一只黑翎隼,循目注视它没入无边的夜色。

    姜瑾心头合计,上京那边的事差不多可以收尾了,不知还有什么需公子传信。想问,觑不见梅鹤庭隐于黑暗的脸色,又不敢问。

    倒是梅鹤庭看出他的疑惑,薄唇浮起浅淡的曼笑,“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想到长公主都来了行宫,那位久居洛阳的成玉公主,也该回她的封地去了。”

    “她的面首,太多了。”

    男子眯着眼想,出现在宣明珠身边的男人,他都可杀,可是,他没有立场啊。

    如今她身边没了他打扰,变得很是快乐。

    他不能破坏长公主的这份儿好心情,就只能远远地藏着,看着,忍着,替她欢喜着。

    心里疼吗?

    等把这腔热血赎给她,也就不知疼了吧。

    *

    楚光王祖孙三人赐鸩的日子定下时,梅鹤庭从汝州下了趟江南。

    正是满城梅子雨,扬州老家有梅氏宗祠,快舟急流一路南下的梅氏嫡孙没有带多少人,进城后独自去上了三柱香。

    见过父母,次日又要匆匆返回。

    梅太太已然知道长公主与儿子休离的事,若不是梅老爷按着,她就要二进京。见到儿子清瘦如许,许多埋怨的话便也没了,只用帕角抹着泪道:

    “娘往常便说你笑得太少,不懂得体贴哄姑娘……殿下多好的人啊,为咱们梅家生儿育女的,你、这你也能丢!也能丢!”

    终究气不过,从没和人红过脸动过手的妇人在儿子背上掸了两下。梅鹤庭尽受着,反而眉眼温润地安慰母亲。

    转而对父亲道,“出城前,儿子欲去拜访韩先生。”

    梅父点头,“他是你的启蒙之师,回来一趟理应当拜见。”

    这父子俩的相处贯来是如此,有事说事情,无事不婆妈,梅鹤庭便向双亲告辞。

    梅父忽问了一句,“你的玉呢?”

    梅鹤庭迷茫地怔了怔,下意识摸向腰侧。

    那里有令牌、香囊、佩刀、算袋,就是没了过去二十年不离身的家传无字玉佩。

    君子无故,玉不离身。他曾以为这块玉对于梅鹤庭来说很重要,比拟半条命也不为过,然而自从失玉后,他一次都没有想起过。

    她才是他不能离身的。

    鱼在水中,不知自己离不得水,要等上了岸,入了网,才能体会到无法呼吸是怎个滋味。

    “被儿子换了。”梅鹤庭咧嘴一笑,“换了三文钱。”

    *

    梅鹤庭是帝师白泱的高徒,光风霁月,这是人人皆知的事。但其实他在十六岁前,一直是随家乡的塾师韩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