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香江旧事[娱乐圈]》 220-270(第19/77页)
了试,然后又在找了个地点隐匿着用固定机位拍了半天之后,回到出租屋里和杜利锋对比查验过——最后,双方都是同意了部分“写实”剧情采用偷拍现实的模式。
不过,尽管她和杜利锋两人各藏身一处,采取双机拍摄,但暗中固定机位偷拍的这种方式,始终还是不能如正经拍摄那样便利。
为了追求多角度多机位的素材,在日常伪装做义工和梁嘉威拍摄个人戏份时,苏韵和杜利锋基本都是无时无刻不在跟拍着的:早晨和黄昏的光线最好,可以拿来拍天台和需要光线的室外戏;而这两个时间段之外的时间,又正好能以走街串巷伪装做义工的方式,去进行对现实生活的偷拍。
一天的拍摄工作完毕后,一行人就陆续回到出租屋里聚首:他们倒是也想分头回家掩人耳目的,可惜租住的那个新楼的无良开发商,实在太过脑洞清奇。
为了省钱,地基没怎么打也算了,反正城寨里面楼挨楼的,就起到了一种奇异的互相支撑作用。也不至于沦落到风吹就倒的地步。
问题是,它这么一栋11层的高楼,楼梯都舍不得做,直接就挂靠在隔壁楼旁边,蹭隔壁楼的楼梯用……
住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真相之后,哪怕是见惯了后世地产开发商诸多骚操作的苏韵,也是为此而风中凌乱了好一阵。
不过呢,凌乱归凌乱,活还是得干。
回到出租屋之后,苏韵等人级从整理素材开始,到查看工程师陈长存的绘制地图,然后再安排明天的拍摄计划,日复一日,基本没有什么大变化。
而偷拍的这个问题——居民这边还好,等以后拍完了电影,再让福利会牵头出面解释和赔礼道歉,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至于那些仿佛随机掉落一般的城寨内非日常混乱戏码,那就是可遇不可求和富贵险中求了……
一般在遇到这种碰到就算赚到的情况,苏韵和杜利锋的分工都是很明确:杜利锋带着赵氏的摄影机在高处、远处拍,苏韵则带着系统出品的黑科技隐形遥控摄影装置,躲在更近一些的室内地方拍摄。
反正系统的黑科技足够给力,哪怕站到更远的地方,她也能通过实时反馈而进行遥控操作。
至于苏韵躲得近些的原因,为的却是掩杜利锋这个自己人的耳目了。
等把实地实景拍摄这个最高难度的大工程搞定之后,大部分对戏的室内戏,就能借用之前《城寨出来者》那还没拆的布景了——这部兄弟戏说来也是惨,仍然还在被勒令这改那改的,时不时就得为修改的剧情而补拍一些镜头素材,因此一直都没能拆那几个搭好的仿城寨棚屋布景。
正好,也便宜了苏韵这个要拍同题材的同事:潜入城寨拍摄的人越少越好、也越安全,他们这几个实在躲不掉的乔装进去,已经是够了。
其余角色不需要进入城寨拍摄的话,人身安全保障就大大提高,那么也能找到条件更好的艺人来演绎。
例如饰演男主角爷爷“曹老伯”一角的,历经几番辗转,就终于是请到了在圈内素有“银坛铁汉”之称的曹泽华。
这个著名的粤语片老戏骨,除却以大侠和探长的形象深入民心之外,六十年代那一夜豪赌输掉名下片场、戏院等物业共计超过3亿元的轶事,也是让港人乐此不疲地谈论了许久。
甚至还在《精装难兄难弟》这部恶搞电影里,以他为原型设计了一个“牛达华”的角色,与“李奇”、“谢源”这两个影射经典的怀旧角色同台争辉。
而苏韵看上的,就是他那种历经过无上辉煌、也见识过无边黑暗的沧桑心境。
“曹老伯”这个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却是男主角进入城寨的原因和引路人,并且最后还会给男主角说出电影想要表达的最终核心思想,对演技要求极高,所以是绝对不可以马虎。
在出租屋里整理素材的时候,趁着碎片的闲暇时间,苏韵又尝试了手绘一份概念海报。
征得同意,张榷嵘饶有兴趣地凑过来一看,立刻就被海报里头的意境给惊住了——
黄昏之中,巨大的飞机占据了整张图上方的三分之一有多,就连咸鸭蛋一般的夕阳,都被这人造的钢铁巨兽遮盖了大半个身影,只余金红色的霞与光,仍然执着地萦绕天际彰显存在,成为人与自然最后的对抗。
一个被钢铁巨兽和巨大建筑群对比得极其细小的纯黑色背影,奔跑在城寨高楼的天台之上。
天台那些乱七八糟的衣服、电线以及各种杂物交织成了诡异又和谐的观感,配衬着底下无数窗户和牌匾,隐隐便有种即使生于末日也要竭尽全力贯彻活在当下之意,但却又仿佛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未来废土狂欢般的气息。
而在那《九龙城寨:天台邮差》的手绘大标题下,更是有着一行仿佛是随随便便地斜写上去的小字。
“你眼中的地狱,可能是某些人的天堂。”
而天台邮差,就是来自于“天堂”之上的传信人。
第233章 第233章:天台邮差(1)
关于这部电影的概念海报, 苏韵不止画了一张。
除了黄昏这张之外,另一张亦是巨大的建筑群与人的背影为主要元素,但不同的是, 这一张的取景时间是夜晚。
这是一张夜晚站在天台上往下俯瞰的图, “人”这个元素被压缩成如蝼蚁般幼小微弱的存在, 再加上夜景的幽蓝色调, 便使得作为画面主体的四方高楼以及中央凹陷处, 恍惚化作了为一个吞噬万物的无底深渊。
如这般在最大程度上将人和物的大小差距拉到最大时, 所带来的震撼感, 时常就能更进一步地激起人内心里最深处的惊惧。
而这样的手法,苏韵亦在电影的开头使用了一次, 作为先声夺人的关注聚焦点——电影一开头,一身社畜廉价西装打扮的男主角家辉,就在轻缓背景乐的陪伴里, 坐上了前往城寨外围的计程车。
老港片开场总喜欢使用都市景色为底,搭配左右两侧演职人员表的经典操作, 苏韵这次自然也是不例外:这种拍摄手法,是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一种展示都市繁荣的方式。
画面在繁荣的现代化都市和家辉坐在车里的特写交织了几轮, 随后, 就开始了从车窗推移过去的仿第一人称视角。
黄昏的街道上,结束了一天巡逻工作的年轻小警察被年长前辈带着,逐渐从极具烟火气和年代感的居民区,陆续走向了现代化的都市区。
与之相反的是, 家辉所乘坐的计程车, 正从都市区往居民区驶去。
人与车交错而过之时, 小警察的朝气蓬勃和家辉的暮气沉沉, 便在这交汇的瞬间造就出了鲜明的对比。
计程车来到目的地的时候, 天色已经暗得差不多了。
家辉付了车钱提着行李箱走下,只见路边的路灯和四处街道商户、住户点亮的灯,形成了一片照亮黄昏与夜晚交接期的光路。
顺着这条光路再往前走一段,原本略微俯视和偶尔切换特写的画面,便随着视角的上移,亦逐渐变成了对前方的仰视——
杂乱无章的建筑群构建成了天然的城墙屏障,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的楼顶天台上,影影绰绰的杂物影子随着夜风轻摆,而城寨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