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模拟器: 12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帝后模拟器》 120-140(第9/28页)

奇怪起来。

    崔令公左思右想没找出问题出在哪里,又问,“是谁家主张关闭私塾的?”

    崔家家主想了想,“应该是温家吧。”

    温家,温忆秋当家。

    如果崔令公知道温忆秋早就把田地还给佃户,那他可以一下子就能想到温家提出这一出是藏着什么心,但是温家把这件事捂得很死,交还田契的事只让最信任的家仆经手,还跟佃户签订了契约,但凡谁把温家已经归还田契的事情说出去,就报官让他们赔偿买卖差价。

    这样一来,在其他家没有特意注意温家,去打探这件事的话,还真不容易注意得到。

    崔令公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怎么也想不通温家这个主张意在什么,最后只能勉强接受崔家家主‘大概是温家那小丫头气头上来没想那么多’的说法。

    接下来的几天,因为民学的不作回应,抗议的学子队伍越来越大,一些寒门农家出身的,家里人全家供着一个学子只为他们出息,关了私塾他们家里人当然不同意,拖家带口地去民学门前闹。

    连带着杨盛,原本在照州读书人之间很好的名声也被带得坏了几分。

    这样连着闹了七日,眼看着整个照州都被卷入反对民学的风波中去了,就在士族们满以为这法子有用的时候,民学有了回应。

    民学学官搬了套桌椅放到民学门口,在私塾学子和学子家人来抗议的时候,那几个学官们对他们说,“既然私塾关了,要不你们就来民学读书吧。”

    抗议的学子:……?

    你们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然后民学学官就张贴出来了一张告示。

    用通俗简单形象的话来说,意思就是——

    民学成立科举班,目前在照州先行实行,凡照州学子,经过考核后入学民学后,鉴于春闱在即,可以提前前往琼安进入太学学习,太学时有殿阁大学士讲学,还有考上科举的翰林学士、往年的状元榜眼探花等深入讲解科举题目考法,还有模拟殿试。

    在职的殿阁大学士,跟崔令公一样其实也都是大儒级别的,照州有三个大儒,琼安的殿阁大学士则是有七八个。

    抗议的学子:……怎么办,私塾突然就不香了。

    作者有话说:

    民学学官:能读公办学校,为什么要读私立呢?

    学生?拿来吧你!

    温小姐立大功

    第126章

    照州士族为什么创办那么多的私塾, 然后在私塾中选取有天分的学子接纳进入家学?可想而知,这当然是巩固士族地位的一种重要方式,前面也说过, 学识才是士族传家的根本,但是如果这个学识只在自己家里传传,那别人哪儿知道你这个传家学识的厉害?当然是要有选择地传出去。

    于是就有了以师生为纽带的家学, 有了私塾,从家学私塾中出来的人再去别处开设私塾教书,通常来说学过哪家学说的基本上就相当于是入了那个派系,这就形成了学阀。

    正常来说,各个士族煽动学子的这一手,应该是无往不利的, 因为他们手中确实是掌握着最顶级的教学资源,但是谁能想到民学这么不讲究, 直接祭出了太学。

    不满的学子们很难不动摇, 虽然最后并不是所有学子都动摇,但是至少有六成的学子心动了一下,加上就算是在私塾和家学也有普通学子和受夫子重视的学子之分,受重视承恩多的不至于被这么一勾引就勾引走了, 但是相比天才来, 普通的才是大多数。

    于是在民学贴出这个告示的第二天,就有学子果断加入民学了, 至于剩下的, 这些照州的那些私塾倒是真的有六成不用开了。

    这一手对于士族来说堪比釜底抽薪,赔了夫人又折兵。

    原本并没有怎么把民学和县令当一回事, 只是打算随手解决一下的士族沉默了, 自持骄矜的士族这才终于开始正视这件事, 各大家族的家主们互相递了帖子,打算聚起来重新商量了一下,力求接下来一击解决。

    崔家同样也收到了其他家族的邀请,崔家家主前往赴约,但是在赴约的前一天,崔家迎来了一位意料之外的客人,递上的拜帖上指明拜访的人不是崔家家主,而是崔家真正有影响力的人——崔令公。

    ……

    一天前,夕阳西下之时。

    照州县令杨盛从县衙离开,走在春分桥上,一身绯色官服还未换下,打算去民学时,他在春分桥上碰到了一个人。

    或者说是碰到了一个放浪形骸的酒鬼,整个人几乎是挂在春分桥栏杆上,半个身子探出桥外,在落水的边缘反复横跳,一个小厮模样的人从桥边的酒肆里跑过来,两手分别端着一碗酒放到酒鬼边上,那个酒鬼就立刻端起来咕咚咕咚喝完了,喝完后打了个酒嗝,挥舞着拿在手里的酒碗大声说,“再来两斤烧刀子!”

    杨盛的脚步顿了顿,还没有走到春分桥上,那酒鬼似乎就发现了他,扬声叫道,“杨浅才!”

    杨盛没应,那个人又叫了一声,“杨兄,快来!”

    “杨浅才啊杨浅才,在下十七天前赠你的诗,是没有送到吗?怎么一首都不给我回?莫非是嫌弃我文采不如你?未免太过无情了!”那个酒鬼说着念念叨叨起来,反而让人分不出他是真的发现杨盛在这,还是单纯地想到就顺便抱怨一番。

    听闻这抱怨,饶是杨盛一时之间也有些失语。

    他倒也不是不想回,问题是,回哪首?

    这个酒鬼——也就是照州人常称为柳狂生的柳疏飞,光是镜湖楼宴会之后赠给他的诗就多达五十多首。这个数量倒不是说他有多高产,而是因为柳疏飞赠的诗多少事有点不拘一格。

    这人不管是喝醉还是没喝醉都爱写诗,清醒时赠给杨盛的基本都是杨盛写一首传出来,他就写一首同题材的,知道的知道他是喜爱之下而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挑衅。不过这种好歹是比较正常的,像这样的杨盛收到了七首。

    其他的全是柳疏飞在醉酒的时候写的,估计喝醉了的时候也惦记着想杨盛回诗,送过来了一堆奇奇怪怪的诗作。有的是写在树叶上,有的是写在盘子上,有的是写在衣服上,总之什么都有。

    有的人吧,喝醉酒的时候比清醒时更有灵感,喝着酒就能写出千古名句来,但是有的人吧,喝醉的时候写的东西可能就压根没有脑子在身上。

    可能前一句正正常常,后一句突然暴躁,来个‘押韵什么的都去死吧’‘这韵谁爱押谁押’,或者整句里好几个字是奇怪的拟声词,像是什么汪汪汪呜呜之类的。

    大概是有一种脑干缺失的可爱。

    柳疏飞醉酒所作的诗,可能五六十首里面会有一首让人眼前一亮的。

    经柳疏飞这么一抱怨,杨盛倒是想起来那唯一一首惊艳了一下的诗,好像也该是回一下诗,那就回那首吧。杨盛思索着走上春分桥,正看到柳疏飞突然从腰间像是抽出一把剑一样抽出别着的笔,在春分桥的桥柱上即兴挥笔写起诗来,当杨盛走近时,柳疏飞头也没回,突然没头没尾开口说了一句,“杨浅才,你不会想去柳家吧?”

    杨盛驻足,“为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