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谋: 310-3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美人谋》 310-320(第11/15页)

随的忠勇同他一起葬送于此,于是便想到了了结自己的性命。

    “光禄大夫,王府的火实在太大了,若是大王在里面…”救火的武将粗喘着气找到光禄大夫说道。

    “王,一定在里面。”老臣看着府邸的火光,面如死灰,“今日的安排,就像是在交代后事,我早应该察觉的。”

    “下官今天明明看到了柱国大将军之女,陈娘子。”武将又道,“还以为…”

    “谁不是如此以为的呢。”老臣悲痛道。

    “将军,光禄大夫。”

    “我们在三大王的府邸中发现了两个身影。”

    火场外,已确认李康葬身后,群臣与百姓跪地痛哭,并指着西侧仍未还京的天子大骂,“君主将你逼得走投无路,朝廷将你视作反贼,可是楚国在危难时,是你撑起了这个国家。”

    “这世道,怎会变得如此。”

    “君臣猜忌,父子相疑,兄弟反目。”

    “血浓于水的情啊,为什么最后会成为相向的刀剑。”

    太康七年三月,南阳王李隆引大江之水,水淹夷陵,夷陵城陷,彭城王李康只得退守楚京,得知夷陵惨迅,引咎自杀。

    李康死后,朝廷顺利收复楚京,然而现在的楚京城只剩下一座空城,彭城王府的属官与门客除去殉葬者,几乎全部出逃。

    至于一些朝廷官员,皇帝本欲诛杀,为几个老臣以国家朝政不稳劝阻,遂下令赦免。

    ※ ※ ※ ※ ※ ※ ※ ※ ——

    太康七年四月,夏,平定彭城王李康之乱后,南阳王李隆前往涪陵迎驾。

    怎料一直在涪陵皇帝却并不打算即刻启程回京,他在等齐国的消息,在等武安侯萧怀玉得知李康自焚后的态度。

    然而齐国一直迟迟未有动静,加上平阳公主在齐国所做的事。

    忧心忡忡的皇帝不但没有册立李隆为太子,反而想让李隆代替自己前往齐国宣召。

    此举引来了李隆的恐慌与不满,一场新的风波即将在涪陵掀起。

    第318章 内战(二)

    ——涪陵——

    南阳王李隆平定李康之乱,虽未被立为太子,但却因功重新回到了朝堂,并受到了皇帝的重用,李康死后,群臣也将李隆视为了国家的继承人,纷纷暗中讨好。

    至此,李隆都一直尽心尽力的侍奉,未敢生反意,直到武安侯灭齐后,大军凯旋却迟迟没有消息,这让皇帝很是恐慌。

    “齐国的战事,早在一个月前就结束了,然而前线的大军不但没有回来,反而自行占据了齐国,武安侯灭齐时,正是李康之乱,朝廷无瑕顾及前线,武安侯每攻破一座城池,都会自行安排人手接纳,而不是上报朝廷,依臣看,武安侯在齐国不肯班师,有自立之嫌。”李隆分析着前线的局势,“况且他还是李康的朋党。”

    铲除李康之后,李隆在皇位的继任上,已经没有明面上的威胁,但他深知平阳公主的野心,而恰好平阳公主又在齐国,与萧怀玉一起。

    远征齐国的楚军,经过一年之久的战争,早已疲惫不堪,此时的齐国满目疮痍,李隆觉得,朝廷对此,是不足为惧的。

    然而皇帝的想法,却与年轻的李隆不一样,他已过天命之年,因为战争,让他终日惶惶不安,在蜀中数日,苍老了许多,便想起了从前的宁静。

    并且北边的燕国,田氏之乱已尽尾声,燕君动用了武力来结束纷争。

    战争的风险实在太大,而他一统南方的功业已经完成,只要武安侯没有明显的反心,这笔功绩,便永远是太康年间所立。

    现在的皇帝,只想用平缓的方式来解决武安侯这个隐患,哪怕是赐封地与异性王爵。

    “楚国刚刚从内忧与外患中走出来,国家不堪重负,如果再掀战争,天下一定会大乱,况且北边来了消息,新的燕君已经平定了田氏之乱。”皇帝将探子所呈燕国的消息递给李隆。

    “这种时候,楚国不宜再生动乱,否则,岂不是与他人做嫁衣。”皇帝看着李隆道,似在暗示什么。

    “陛下的意思是?”李隆小心翼翼的问道。

    “武安侯并没有明显的反意。”皇帝道,“朕可以让他做齐王,并将齐国一半的疆域给他做封土,如果他能接受封赏,于封地安分守己,也未尝不可。”

    李隆听后,眼睛都瞪直了,皇帝不但不想趁边将在齐国还未站稳脚跟时彻底铲除,反而还要赐封地,来平息战事。

    此举虽能获得短暂的宁静,但是边将割据一方,拥兵自重,就如国家的一根利刺,后患无穷。

    李隆看着皇帝,想说什么却又不敢,而接下来皇帝的话,更是让他感到害怕与寒心。

    “按照规矩,封王需要天子亲临,集文武百官,昭告天下,武安侯不会回楚国,朕老了,也入不了建康。”皇帝将目光瞥向了李隆,“你是朕的儿子,也是长子,将来国家的继承人,所以由你代朕前去最合适不过。”

    随后皇帝向贾舟招了招手,贾舟端着一个漆盒,盒子里是女子的首饰,乃从郑皇后手中所得。

    他知道自己的女儿平阳现在就在齐国,故而想以此为要挟,但他并不敢真的动郑氏。

    因为西北的边将,是郑氏的亲弟弟,这也是他不敢与武安侯真的发生冲突的原因之一。

    这些战争,彻底改变了朝堂乃至天下的局势,好在郑家并没有反迹。

    李隆听后,整个人都陷入了呆滞,自己刚刚为父亲平定了祸乱,不但没有得到应得的储君之位,反而成为了弃子。

    李康的死,是李隆间接造成,而李康对于武安侯不仅有提携之恩,更有救命之恩。

    自己在此时前往建康代替皇帝宣召,无疑是羊入虎口,而皇帝又岂能不知道呢,这样做,无非就是想拉李隆给武安侯赔罪罢了。

    “如果能替陛下,阿爷分忧,儿子愿意前往建康,代替父亲传召,试探武安侯。”李隆即使心中不爽快,也不乐意,但为了讨好皇帝,还是硬着头皮应下了。

    皇帝听后十分满意的拍了拍李隆的肩膀,“不愧是吾子,你自幼得我教导,众多儿郎中,朕最喜爱的也只有你,朕老了,楚国的将来,还要靠你。”

    “天佑明主,阿爷一定能够长命百岁。”李隆奉承道,“儿子只愿陪在阿爷身侧,尽心侍奉。”

    皇帝开怀大笑,“涪陵入齐,千里之遥,去做些准备吧。”

    “喏。”

    从行宫出来,李隆碰到了因功升任卫将军的巴陵侯萧承越。

    “见过南阳王。”萧承越客气行礼。

    “巴陵侯。”李隆点头。

    “王,看起来不太高兴。”萧承越道。

    “你说的那件事,我会重新考虑。”李隆回道。

    “王还需要考虑吗?”萧承越进一步道,“陛下已经做出了选择,不是吗。”

    李隆的脸色越来越阴沉,他看着这个升任为禁军将军的武将,“天子大权在握,只有不到一半的胜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