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18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风起长安》 180-200(第2/32页)



    “卿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李怏拍了拍贺兰瑾明的手。

    “能够见到陛下,是臣的荣幸。”贺兰瑾明回道。

    “你们在平原郡坚守的事情,朕都知道。”李怏很是欣赏的看着贺兰瑾明。

    “贼子猖獗,臣未能守住河北,有负圣恩。”贺兰瑾明叉手谢罪道。

    “河北复陷,皆因朝廷决策的失误,朕并非不明事理之人。”李怏极为宽宏大度道,“卿能够平安回来,对朕来说,便是最大的安慰了,朝廷初立,朕还需仰仗诸卿的辅佐。”

    “陛下,”贺兰瑾明抬头,“臣听闻圣皇入蜀后派遣了房贯来拜见,陛下不仅让他做了宰相,还让他领兵。”

    听到贺兰瑾明的话,原本十分高兴的李怏,一下就变了脸色,“贺兰卿,何意?”

    贺兰瑾明跪伏道:“晋朝崇尚虚名,任用王衍为宰相,祖习浮华,以至中原动荡,而今陛下刚刚登基,社稷尚未兴复,应重有实才者,臣与房贯同朝共事数十载,深知其为人,房贯生性疏阔,河门海口,他所推举引用之人皆是浮华之辈,如此,与王衍又有何异,陛下以房贯为宰相,实非国朝之福。”

    对于房贯的任用,李怏心中自有打算,贺兰瑾明的横插一脚,让他十分不悦。

    “房卿入朝,多谈国事,以一介文人之身,请命前线效力,卿何故言其浮夸?”李怏问道。

    “陛下有所不知,臣行至河南,闻圣皇与天下制,命元子北略朔方,而诸王分守重镇,陛下可曾想过,圣皇之制,必然出自宰相之手,房贯为南朝宰相,岂能不参与?”贺兰瑾明道,“陛下作为元子,国之储君,却被扔到这满是风沙的边鄙,而枝庶宗王却领大藩,此制有违礼法,让诸子相互节制,说明房贯忠的是圣皇,而非陛下,房贯怂恿圣皇立下此制,让圣皇诸子各掌重镇,无论哪个皇子得到天下,他都能受到重用,这样的人,难道能被称作是忠良吗?”

    太上皇所下的制书乃房贯所为,此事李怏早就知情,之所以重用,是因为心中另有盘算。

    自登基以来,李怏所建立的新朝日盛,而燕军因为不得人心而渐衰,眼下京畿道除长安外,其余诸郡尽复李唐,也让李怏对于光复社稷信心大增,以为燕军不足为惧。

    “卿的话,朕会好好思虑的。”李怏很是敷衍的说道。

    “陛下!”

    对于贺兰瑾明的不懂进退,李怏有些恼怒,“卿与房贯之事,朕都知道,朝廷现在急需用人,往日那些恩恩怨怨,就不要再提了,公报私仇只会落人口实,给自己留些体面吧。”

    贺兰瑾明心中一惊,他还想解释什么,可看见李怏阴沉的脸色后,只得俯首听命,“喏。”

    作者有话说:

    大概其实,陆善是真的不想传位给陆庆绪,所以陆庆绪铤而走险的相信了李忱。(不是完全信任)

    至于那些老头,是明白如果传位小儿子,必然会发生内乱(父子两一个德行)现在的燕是经不起内乱的。

    李忱太懂这些人的想法了。

    非历史走向,咱只是套用了安史之乱为背景,非历史~

    另外曾经我在文案上写过苏荷会是女版的郭子仪(编编不让用历史人物而作罢)咱那句话的意思其实不是那个人,而是他们的历程相似罢了,所以军事上,苏荷的天赋远高于父兄。

    第182章 平胡曲(十六)

    最终, 李怏并没有听从群臣的劝谏,反而力排众议,任命房贯为招讨使, 并按旧制, 设立监军,派遣中使作为监军一同出征。

    得到重用的房贯, 便又上奏皇帝,请求自选参将, 此举也得到了李怏的支持。

    房贯便从群臣中挑选了几个文弱书生,其中,以御史中丞邓瑾善为副将, 户部侍郎李义为行军司马, 给事中刘易为行军参谋,至于投奔新帝的那些名将, 他们大多都看不起房贯这样的读书人,所以房贯一个也没有选。

    李怏此举,引起了朝中武将的不满, 然而面对新君的施压, 他们又不得不将手中兵权交出。

    ——禁中·元帅府——

    元帅府内, 将领们聚集在一起宣泄不满,长平王李淑与长史李必只得尽力安抚。

    “元帅, 长史, 陛下让几个不懂军事的书呆子带兵,这算什么事啊?”

    “我等不远千里, 带着麾下亲兵前来投奔, 本是要报效朝廷, 收复中原的, 而今却被冷落在此…”

    “两京尚未收复,社稷未兴,陛下如此行事,实在是太过让人寒心 。”

    “让几个书生挑大梁,这天,迟早会塌。”

    “诸位将军,稍安勿躁。”李必一边劝阻,一边命人端来御寒的好酒。

    “李长史,陛下最是亲近您,您难道就没有办法劝谏吗?”

    李必长叹了一口气,他望了一眼主座上的长平王,众人便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陛下这般做,是要效仿圣皇吗?”诸将怒道,“大业未定,就开始提防自己的长子。”

    “够了!”长平王呵斥道,“你我皆为臣子,于君命,当唯命是听。”

    长平王的发话,众人这才安静了许多,但他们心中的不满,却是难以消除,“大王,我等麾下士卒,如今都由一个书生统领,这如何叫人放心。”

    “是啊大王,陛下不重用我等倒也没什么,但是冷落朔方节度使,而启用一儒生,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自叛军造反,朝廷军队节节退败,唯有因陛下为太子时所举荐的苏仪将军在河北取得胜利,大快人心,而今天下诸将中,死的死,伤的伤,还能够带兵的,唯苏将军声望最高,陛下召将军赴行在,却弃而不用,是何道理?”

    对于父亲做法,李淑长叹了一口气,“诸位将军稍安勿躁,此事,待寡人与长史商议,再上奏陛下,与诸位一个交代。”

    “我等愿为大王效力,听命于大王。”

    李淑很是无奈,一天下来,应付武将比上战场都累,作为儿子与臣子,虽然心中不认可,却也只能替君王向众人做出解释。

    李淑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禁中,他没有回自己的府邸,而是去了孝真公主的暂住地。

    刚一入内,李淑也宣泄起了自己的不满,“姑母,作为儿子,我自问没有做出任何不忠不孝之事,对于曾经的东宫,我也是尽心尽力,翁翁不喜欢阿爷,我从中调和,东宫几次临危,都是我去冒险求的十三叔。”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李淑红着眼眶,“现在两京还在叛贼手中,天下的百姓还没有归处,他怎能因一点疑心,只顾自己手中的权力呢。”

    然而孝真公主却好像满不在乎,不以为然的说道:“父子猜疑,从李唐建国开始,就反复上演着。”

    “就好像是上天降下的诅咒一样,从未断过。”

    “诅咒?”李淑大惊。

    “淑儿,你要记住,你与陛下,先是君臣,而后才是父子。”孝真公主提醒道。

    “就算如此,陛下想要提防我,也不能任用房贯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