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220-2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风起长安》 220-240(第26/30页)

叔侄二人天人永隔。

    因是正旦,皇帝驾崩后,大明宫内秘不发丧,但长安城内,因为禁军与府卫的增兵,导致气氛紧张了起来。

    早在之前,李淑就将长安的驻防进行了调换,而大明宫也由李怀恩统领的神策军在把守。

    孝真公主的南衙只能在宫外,但十六卫中,有四卫仍是皇帝的人,其中巡逻城防与宵禁的左金吾卫,便是皇帝的舅舅吴叙在执掌。

    得知大限将近,李淑便提前安排好了这些事,李忱与苏荷的一千人马并没有顺利进入长安城。

    但长安城内有金吾卫与神策军的接应,各地折冲府的将领,包括靠近长安京畿各州的折冲府,此时也都在京城,被禁军暂时囚禁于大明宫中,无法调动地方府兵,所以孝真公主在京的势力,远不如禁军。

    这也是为何李忱一定要抱病举行大朝会,为的就是控制住南衙。

    在一切未落定之前,禁军都会保证长安城内不会出现大的兵乱。

    这些禁军将领都是忠于大唐的功勋老臣,孝真公主在朝中虽也有些势力,但真正忠心于她的爪牙,都已被李淑铲除,这也是导致姑侄关系破裂的原因。

    丹凤门内,诸国使者还不知宫中发生了何事,但是周围禁军林列,大唐天子迟迟不宣召,于是引来了不少议论。

    含元殿前的文武百官也是一头雾水,直到孝真公主派人将他们宣至宣政殿,他们这才知道,皇帝于刚刚驾崩于紫宸殿。

    孝真公主本想控制住崔氏,但因为李淑提前安排了禁军才未得逞。

    而她在长安城拦截李忱的府卫,也因为李淑的安排,导致没有拦截成功,李忱被神策军与金吾卫成功接进了大明宫中。

    对此,她只能寄希望于将自己当做生身母亲的李瀚,虽未被立为储君,但李淑将其抱养于大内的目的,群臣皆知。

    更何况除了李怀恩之外,这些禁军都是皇帝任命的人,他们服从于皇帝,与下一任新君,并不会直接帮助李忱。

    朝中除了崔裕,并没有李忱的人,且文官多厌武将,尤其是女子身的苏荷,虽有匡扶社稷的功劳,却并不被这群男性文官所认可。

    加上自己所持有的南衙府卫,足够扶持李瀚登基了,只要李瀚登上那张宝座,自己就能控制住整个局面。

    即便是朔方军要造反,孝真公主也不畏惧——

    ——宣政殿——

    孝真公主拉着李瀚在宣政殿内啼哭,于是众臣便知皇帝已经大行。

    “大行皇帝未有子嗣,临终前,将皇弟托付于吾。”孝真公主向群臣说道。

    诸臣皆掩面痛哭流涕,“陛下。”

    “陛下。”

    “东宫虽未立,然陛下驾崩前,亲自下诏将幼弟接入宫中抚养,并赐名李瀚,子承父业,如今未有子,当兄终弟及。”孝真公主又道。

    沉痛在失去仁主的百官们,痛定思痛,面对孝真公主的这番话,大多人都是认可的。

    虽未有遗诏,但抱养子嗣,便已是向群臣说明了继承的人选。

    崔裕作为政事堂首相,他站出来问道:“先帝十四子尚在幼冲,主少国疑,大行皇帝手足众多,怎能让一个孩童继承大位呢。”

    “对。”崔裕的话很快就引来了群臣的议论,除了依附于孝真公主的,还有把柄在孝真公主手中的这些人,是无条件支持外,其余大臣都站在崔裕一边。

    除了主少国疑之外,他们明白,一但李瀚登基,那么孝真大长公主就会成为帝国的实际掌权人,女主当政之事将会再次重演,这是他们不愿意见到的。

    孝真公主自然猜测到了崔裕会站出来反对,于是命人将李淑的九弟舒王李温带入了宣政殿。

    李温生性懦弱,一直居住在十六王宅,其生母吴氏,为李怏的昭仪,如今出居道观,落到了孝真公主手中。

    “舒王已至成年,且有两子,无后嗣之忧。”孝真公主向群臣说道。

    舒王的出现让群臣再次陷入了争议,讨好孝真公主的纷纷赞同立年幼的李瀚,另一些认为主少国疑的便提议立舒王,有的还在观望,并未表态。

    “大行皇帝刚刚驾崩,嗣君的确立,何必如此着急呢。”崔裕说道。

    “今日本该是正旦大朝,然而陛下突然驾崩,北唐国境诸邦虎视眈眈。”孝真公主道,“只有确立的嗣君,才能防止大乱。”

    “雍王已经奉诏进京了。”有大臣说道。

    “雍王手中有陛下的遗诏。”还有大臣从中说道。

    此话引来了群臣的议论,“陛下是朔方军以及雍王辅佐登基的,陛下会给雍王遗诏,也在情理之中。”

    “不如等雍王入宫后,再做商议吧。”

    对于风向的突然改变,孝真公主恼火的看着崔裕,“雍王是崔相的亲外甥,崔相拖延时间,莫不是为了等雍王到来,好扶持雍王吧。”

    崔裕没有说话,但孝真公主知道,百官之中,尤其是武将,受镇北王恩惠的并不少。

    虽然李怏和李淑两朝都是文官当道,但在动乱时,武将的作用明显要大于文官。

    不过孝真公主已经进入大明宫的途中,安排了数批杀手阻拦以及暗杀,大臣的话,让他们多了一条,抢夺遗诏。

    原本繁华的长安城,因为孝真公主所安排的刺客,瞬间变得混乱不堪。

    尽管有金吾卫与神策军的接应,饭李忱还是被困在了长安城内的街巷中。

    苏荷带着仅有的人马保护李忱冲破重重阻拦,然而埋伏的刺客实在太多,护卫几乎损失殆尽。

    在混乱的打斗中,李忱手中的遗诏也被抢夺,仅以身免。

    “快!”

    就在苏荷与李忱身陷囹圄时,一支金吾卫赶了过来。

    “下官乃左金吾卫大将军吴叙,奉大行皇帝遗命,护送雍王登基。”

    李忱看着吴叙,她不顾危险飞奔入城,便是为了见李淑最后一面,听到吴叙的话,李忱瞬间湿红了双眼,“你说什么,大行皇帝?”

    “早在很久之前,陛下的身体就不行了,他是为了您,才撑到今天的。”吴叙说完,擦逝掉泪水,便将雍王扶上了马车,“大王快些走吧,下官来断后。”

    李淑就好像事先预测到了一般,入宫的路上吴叙安排了三辆马车,分三路向宫城进发。

    刺客们不知那一辆车上坐着李忱,所以只能分三路伏杀。

    最终有两辆马车顺利抵达丹凤门,进入丹凤门,李忱也就进入了安全的地方。

    作者有话说:

    无法做评价,孝真是因为仇恨,主要是她亲眼见到母族被灭,这不单单是老皇帝一个人做的,还有那群宗室,所以她讨厌姓李的所有人。

    她其实也了解李淑,同样李淑也很了解她,李淑虽然恋爱脑,但是有底线。

    李淑知道孝真赢,会死很多人,包括李忱。

    要是李淑能无条件支持孝真做任何事,就不会有自己的悲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