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女世子》 200-210(第5/13页)
内众人叩拜。
皇帝带着新册立的皇后身着衮服与祎衣前往宗庙谒拜,而后才回坤宁宫行大礼。
——坤宁宫——
帝后相对而坐,女官奉上合卺酒、两只青玉杯,西侧斜入穿内的霞光稍稍爬走,天色渐晚。
皇后拿起酒壶斟满一杯酒递给皇帝,皇帝接过浅浅抿了一口再交由皇后,皇后将其饮尽,随后再由皇帝斟酒递给皇后,流程如旧。
合卺酒喝完,皇帝挥了挥手,宫人们便识趣的行礼退下。
赵希言起身,将旒冕摘下,抻了抻宽大的衮服走到沈禾身侧坐下。
“捏捏我。”赵希言拿起妻子的手,指了指自己的脸。
起初沈禾还不知道她的用意,“什么?”
“我怕是梦。”赵希言解释道,“梦醒了,你就又走了。”
听得解释后,沈禾捂嘴笑了笑,觉得众人跟前不怒自威的皇帝在她眼里,仍像一个孩子,笑止后,她认真的对视着赵希言,随后扑进她的怀中,喃喃了一句,“怎舍得走呢。”
尚服局新送来的衮服有熏香的味道。当然,还有皇帝身上独有的气息,熟悉,而让人依恋。
【作话】
明皇帝大婚流程很繁琐,所以简单写了一丢丢,但大多还是虚构的哈,皇帝登基前娶妻了的只会行册封大礼,所以这种盛世不是每朝都能遇见。
204.帝后
——翌日——
皇帝大婚,百司休务,因仁孝张皇后故去,内廷既无太后也无太妃,故而皇帝大婚后第二日帝后谒见皇太后的礼仪便省下了。
一夜劳累,使得早起成为习惯的赵希言拖到了日出才醒,一觉醒来,看见帐外的光并不是烛光,于是慌乱起身,以为自己要误了早朝,将有些酸胀的手从被褥中抽出,“坏了……”
而后便感受到了身侧传来一种熟悉的气息,以及左手拿出时感受到了一丝光滑与柔软,那是女子肌肤独有的触感,赵希言侧头一看,顿时松了一口气,随后脸色逐渐浮现幸福的神色,原来这并不是一场梦,一脸坏笑道:“若是梦,手怎会酸呢。”
她侧卧在榻上将手搁在枕头之上撑起半边头,眼睛一眨也不眨的欣赏着沈氏的睡颜,另外一只手也极为不老实的伸进被褥里轻轻抚摸着光滑的肌肤,乌黑浓密的秀发穿过她的五指,如倾泻的瀑布。
沈氏逐渐从睡梦中醒来,慢慢睁开眼后,挪动着身子爬到了赵希言的怀里继续睡着,中间也没有说任何话。
赵希言见她卷缩在自己怀中,便笑道:“这么多年过去,姐姐的习惯,依然没有变。”
沈氏蹭在她的怀中,“陛下可不要忘了,妾身如今可是比陛下还小呢。”
赵希言听后,仰头笑了起来,随后俯下身凑在沈氏耳侧小声道了一句,“皇后在床上的手段,可不像一个刚及笄的女子呀。”
沈氏听后羞涩的将头埋进了赵希言的怀中,涨红着脸道:“说什么呢。”
赵希言搂着妻子躺在榻上,“这些年,姐姐去哪儿了,我在宫内派锦衣卫四处打探你的消息,却总是落空。”
“天下这么大,锦衣卫人数有限,哪能处处都能探到呢。”沈氏回道。
“这些年,我在宫中可谓是艰难度日。”赵希言向沈氏诉苦,“每日都有理不完的政务,还要面对大臣们的催促。”
沈氏遂笑了笑,“妾在民间也是有所耳闻,学士们围堵乾清宫上疏,吓得陛下都不敢朝了。”
赵希言听后翻身压上,笑吟吟的说道:“姐姐这次现身,莫不是因为大臣们的催婚,姐姐怕我另娶了她人为妻吧。”
心思被猜出大半的沈氏伸出手一把揪住赵希言的耳朵,“你敢。”
除了大臣们的催婚,民间还流传着时常入宫的金城郡主与皇帝本就有一段旧缘,会成为日后的皇妃。
赵希言连忙捂着耳朵求饶,“不敢不敢……”
二人穿上中衣,沈氏拉着赵希言到镜台前坐下,一边梳头一边回着适才的问话,“天下这么大,就算穷尽一生,也无法去到每一个地方,能与所爱之人相伴到老,又何必在乎是自由还是束缚。”
赵希言抬起手握着沈氏搭在她肩膀的上的手,“你呆惯了应天府,那咱们就不留在应天府,皇帝也不是一定要天天待在紫禁城中。”
——
洪佑四年,皇帝下诏命有司加快顺天府的都城营建,派遣工部官员前往顺天府对宫城进行查验。
三月初八,清明节,自皇帝登基,一改太宗时百官唯春节,冬至,及皇帝生辰才可休假的规定,亲自定制百司一月三日休沐,节日则按唐宋之制。
——坤宁宫——
尚服局的女官送来皇后的礼服,并由宫人侍奉穿着与挽髻,“奴婢入宫这么多年,陛下似乎极少出紫禁城,也从未去过东苑。这次,一定是因为皇后殿下您来了。”
沈氏知道这只是原因之一,看着铜镜里的自己,容颜不衰,缓缓说道:“清明射柳,陛下想要去东苑,是因为迁都在即,这或许就是最后一次了,故地重游。”
紫禁城内的女官与宫人有着年龄的限制,到一定年龄都会被遣送出宫,婚嫁自由,故而这些都是新的面孔,对于皇帝的往事也是从宫内一些老太监的议论中听到的,因此她们都不知道,东苑那块地方对于皇帝意味着什么。
皇家御园,招待过数位君主,曾几何时,虎狼环伺,皇帝在其中斗智斗勇,是困境也是新生。
清明休沐,因皇帝大婚之喜,故于宴请百官,皇帝前往东苑,观看射柳比赛,这也是皇帝自登基以来首次驾幸东苑,但东苑内的场景,她却无比熟悉。
她曾在先帝两朝的端午宴上夺魁,在东苑赢得了那条春水玉带,在她登基之后,这条从战场上缴获,沾染了鲜血的玉带,被赐予了原主人的女儿金城郡主。
万人的仪仗队从紫禁城出发,宛如一条长龙,皇帝携皇后乘坐玉辂,宗室百官相随。
当车架刚从紫禁城出来,便听到街道两侧充满了欢呼声,百姓们跪伏一地,山呼道:“陛下万岁,大明荣昌。”
这一幕,也令皇后沈氏震惊,却又丝毫不意外,她端坐在皇帝身侧,任由皇帝握着自己的手,撇头看向卷起珠帘的窗外,“我在京这么多年,亲眼见两朝帝王的盛衰,但未有一朝,能让百姓如此,尽管是武功盖世的先帝,也未曾被百姓如此爱戴过。”
赵希言道,“当你吃尽苦头,有一个人送来一个甜甜的果子时,你便会对那个人心怀感激,即便这对于那个人而言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人就是如此。”
随后她侧身看向窗外,“但是我,并不是在施舍恩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武百官食君俸禄,而君,又何尝不是在受百姓供养呢。”
“可惜大多上位者都是理所当然,才引来了亡国之祸,陛下能懂得这个道理,何尝不是这个国家与百姓的福。”皇后从旁道。
“昨日宗人府上奏,宗室的玉牒该修了,上一次是在陛下登基的第二年。”赵希言道。
“陛下是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