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120-130(第19/30页)

应当论罪。”

    边上有不少大臣纷纷点头附和,站在孔起元旁边的何怀仁皱眉沉思,从头至尾不发一言。

    泰安帝手指敲在御座一侧扶手上,侧首问孔起元:“老师认为该如何?”

    孔起元不只是先帝的老师,也是泰安帝和晟王的老师。

    先帝尚武,尤重军事,许多时候都征战在外,后宫空置,只有数位嫔妃,膝下只有泰安帝和晟王二子。

    孔起元在进士及第之后被封翰林官,之后被外放立功,先帝时回京,后因谋而能断,建言朝政有功获封少师。

    先帝在时将泰安帝和晟王交与孔起元教导,临去世前,更是将朝政和泰安帝托付与他,现在已是官至太傅兼任兵部尚书,更是内阁首辅。

    他孤正清贵,尽忠职守,尽心尽力辅佐泰安帝,在泰安帝不争气的情况下仍将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

    现在已有六十五的高龄,本该致仕荣养归家,现在已白发苍苍,仍放不下泰安帝,也放不下朝政之事。

    泰安帝的皇位还能稳固,除了长公主,另一大有功之臣就是孔起元了。

    听见皇帝问孔起元的意见,玉熙宫内众大臣全部停下话头,一一将眼神投注在孔起元身上。

    想到牧敬献已经以身殉国,孔起元眼中划过一丝沉痛,他们二人是先帝的左膀右臂,他文,牧将军武。

    牧敬献比他年岁小,现在才不到五十岁,当年先帝身边的旧人本就不剩几个,他原以为自己会是先走的,没想到牧敬献反而却走在了他前面。

    孔起元沉声道:“当务之急是先派遣军士去往金匾城,不然牧大将军留下的兵士就是一盘散沙,又如何能对付气势汹汹的西戎士兵?已经丢了守边城,万不能再丢一城。”

    他有未尽之言没明说,牧敬献麾下的士兵几乎是由他一手带出来的,现在牧敬献已战亡,他的两个儿子殿后也不知情况如何,现在的牧家军定是士气低沉。

    若无人前去领兵,大炎朝声名鼎鼎的牧家军若是被人派去当马前卒,也不知还能余下多少?

    见终于说到重点了,一旁白发苍苍的郑国公才总算抬起了双眼,赞同道:“孔阁老所言甚是。”

    一位兵部官员道:“将北边防的沈将军派遣过去如何?”

    沈将军戍边也有十数年,对上过来骚扰的敌军几乎是从无败绩。

    另一位官员反驳道:“不行,其他戍边的将军不能动,万一其他外敌趁着薄弱作乱,到时四面楚歌才是国之大患。”

    有人点头道:“就是如此。”

    兵部刚出来的那位官员皱眉,“如此就只能从京中派人前往。”他看向了另一侧的官员,为首的定国公早已不见年轻时的神勇之态。

    其他朝臣也不会放心定国公再出战,如此就只能选派其他人,所有文官视线都在武官队列中逡巡。

    安淮闻趁势与身后不远处的安庭远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俱是忧心忡忡。

    安淮闻早几年就已官至工部尚书,大炎朝并无驸马不得参政的政令,他升官全凭自己功绩,让人无可指摘。

    而安庭远原是太常寺正四品太常少卿,几年过去已升任正三品吏部左侍郎。

    两人的视线最后都落在了何怀仁身上,何怀仁迄今为止都一言不发,脸色严肃。

    郑国公紧随其后的几位也是老将,而靠后的则是一些蒙荫上来的勋贵子弟,最后只剩下一人尤为突出。

    所有人的视线最后都落在了他身上,这人乃是昭勇将军。

    他脸色沉痛,两步出列走到了中间空位,昭勇将军此人身高六尺,肩宽体盘,脚步沉沉地落在地面上,躬身下跪,几乎将中间的位置全部占据,朗声说道:“末将愿领兵前去,将西戎人据之关外,望陛下恩准。”

    何怀仁眼神动了动,唇角勾起一抹微不可查的笑意,安淮闻和安庭远心中不妙的预感成真。

    昭勇将军鲁平威所在的鲁家与何家关系甚近,众人皆知。

    安淮闻视线落到离他不远处的另一位官员身上,那位官员微一颔首,出列道:“昭勇将军能有此意甚好,不过昭勇将军久未上战场,怕是稍有不妥,不若再选几人陪同。”

    何怀仁的手肘微微一划过边上人,张文进立即道:“是极。”

    安淮闻抬眼看向他,张文进由何怀仁提携入阁,没人不知张文进所言尽是何怀仁的意思。

    要从京中选人派往边境征战是无有疑虑的,先帝在时几乎是将边境小国完全打服了,年年朝贡,只是在泰安帝登基后,大炎朝逐渐放松了对武官的培养,才会造成大炎朝此时武官青黄不接的境地。

    就算如此,被西戎人打上了门,性情再绵软的官员也不愿主和,定是要同西戎人战上一战的,找回守边城被攻破的颜面,最好能将西戎人痛打回去,夺回守边城。

    张文进笑眯眯继续说道:“守边城被破,丢的是大炎朝的颜面,此次派人前去定是要狠狠打回去,只派昭勇将军一人确实不成,当然需要多选几人,大家齐心协力为大炎朝争回颜面。”

    这话居然完全顺了安淮闻的意,安淮闻闻言却眉头一皱,不对劲。

    那边张文进还在继续:“既然李大人也有此意,不知可有人选?”

    李大人看了一眼安淮闻,回道:“还需大家集思广益。”

    又一位官员出列,“听闻英护侯祖上便是武将出身,不知安护侯可有继承祖上之风?”

    这已是穷图匕现了。

    何怀仁几年前在朝堂上可以说是一手遮天,现在却处处受到掣肘,全是英护侯和长公主之功。

    何怀仁和其后的党羽面上对英护侯仍是笑脸相对,可私底下恨不得将长公主和英护侯挫骨扬灰,饮其血,食其肉。

    长公主身为皇室,他们暂时下不了手,不过安淮闻虽说是英护侯,可只此一脉,虽与长公主孕有三子,加起来也不过四人,其中一人还是哥儿。

    只要除去顶立门户的安淮闻和安庭远,剩下两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和一位妇人,又何足为惧?

    更莫说安淮闻现已是工部尚书,工部在六部中虽不起眼,可大炎朝全国上下的水利、矿采甚至是用兵时所用的兵器、火器却尽握于工部之手。

    以往看着不起眼,可待想要行事时,才发现离了工部,许多事都难上加难。

    这是想将英护侯支出京城?

    安淮闻还没回话,他身后的一位大臣马上说道:“世人都知英护侯自小习文,以科举入仕,早已不胜武事,去同西戎人交战一事何其重要,怎可让文官前去插手?”

    另一位官员接上,“正是如此。”

    ……

    在玉熙宫中为谁人前去同西戎人交战一事吵得不可开交时,晟王正穿过又一处回廊,进了一处甚是华贵秀丽的院子。

    有宫女立即笑着迎了上来,“晟王殿下来了?”

    晟王淡淡颔首,“母后在吗?”

    宫女道:“正在里间等候晟王殿下呢。”

    晟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