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清穿+聊斋]我有特殊的咸鱼姿势》 340-350(第2/18页)
他再次强调了事情的重要性,等于是无形中吹捧抬高了两人。
赵岭有些激动,大声道:“但凭四爷吩咐!”
徐道长虽然比较沉稳,但被人这样看中,他也不是毫不动容。
“四爷但有所命,贫道无敢不从。”
“此事说来话长,二位先请坐,听我慢慢说。”
等两人坐下之后,胤禛才道:“说起来,这件事还要先继续道长一功。”
赵岭面露疑惑,徐悟玄却已经恍然,“四爷说的,可是兰州土化兔一事?”
他才入京没多久,直接和胤禛接触的,也就只有这一件事了。
“不错,正是此事。”胤禛点了点头,见赵岭满脸疑惑,他就把土化兔的事情和赵岭描述了一遍。
“世上还有这种奇事?”赵岭吃了一惊,几乎是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危机,“若是有当地人借着外地人不知情,用这土化兔谋财害命,岂不是神不知鬼不觉?”
想想看,如果一个外地人进了兰州,在某一家投宿的时候,热情好客的主人端着一碗香喷喷的红烧兔肉,请客人吃,盛情难却之下,客人岂有不吃的道理?
客人吃完了兔肉,整个人都变成了泥塑,主人在拿出锤头将泥塑整个打碎,受害人虽然死得毫无痛苦,却也尸骨无存。
这个时候,客人带来的财货,岂不都归了谋财害命的那个?
徐道长面色一变,肃然道:“这一点我倒是没想到,如果不是赵大人提醒,贫道还只把这土化兔当做一件异事呢。”
这就是江湖思维和朝堂思维的不同了。
胤禛安抚道:“道长是方外之人,光风霁月,不识这些阴损手段也是理所应当。”
然后又夸赞赵岭,“赵大人年纪轻轻便能见微知著,闻一知十,果然是个旷世奇才!”
一直没说话的明若围观到这里,好笑地看了他一眼,暗道:你可真是个端水大师,两边都夸,两边都不得罪,还让两边都觉得与有荣焉。
“端水大师”这个词,她还是从胤禛这里学到的,此时用在胤禛身上,她也觉得正合适。
胤禛全当没看见他调侃的眼神,蹙眉表达了自己深切的忧虑,“若当地人只是利用信息差谋财害命,倒还不算最坏的。我最怕的,是官府中有人借此学刑部宰白鹅。”
所谓宰白鹅,就是权贵子弟犯了死罪,家人花钱疏通关系,刑部大牢的看守会用别人代替受刑。
然后,那犯了死罪的权贵子弟改头换面,仍然可以逍遥快活。
但刑部做这种违法乱纪的事还有迹可循,因为代替受刑的那个人身形再像,长相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需得验明正身的那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能蒙混过关。
但若是利用土化兔的特性,在人变成泥所之后,直接找个泥匠手搓整容,那才真的是瞒天过海,无懈可击。
明若三人面面相觑,好半晌他才带着一言难尽的表情说:“如果不是你提出来,可能根本就没人想到,土化兔还能这么用。”
作者有话要说:明若:这真是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第342章 九阿哥的优越感
不但是明若,徐道长也觉得他的脑洞简直突破天际。
唯有赵岭满脸严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既然四爷能想得到,这世上未必没有像四爷一样智计无双的人。”
只要有一个人想到了这种用法,就会很快蔓延开来。
因为巨大的利益,是滋生罪恶的绝佳温床。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人命更贵呢?
被捧为“智计无双”的胤禛满意的看了他一眼,暗道:这赵岭还真是个做官的人才,为人处事有原则有底线,却又懂得适当地吹捧上司,并不以迂腐求直。
说起来,倒是过日子跟揆叙的风范。
说起揆叙,如今他是翰林院学士,兼职鸿胪寺卿。
虽然翰林院和鸿胪寺都是清水衙门,平日里清闲得很,揆叙又明显属于挂职的,但他在京城的时候,也得隔三差五的去点点卯。
若不然,有些人肯定要说胤禛的闲话,说他四贝勒好大的面子,竟然让一个四品官玩忽职守,只听他调配。
说来,这又是康熙的锅。
分明是他把揆叙放到胤禛身边的,却又不给揆叙在道录司安排一个职位,把人弄得不上不下进退不得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恶趣味?
不过,胤禛可不惯着他。
胤禛已经想好了,等道录司对外扩招的时候,他就安排揆叙光明正大地来应聘,他再光明正大地把人吸收进来。
想来以康熙那要脸不要命的性格,就算心里的要死,也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毕竟,这件事认真论起来,本就是他理亏。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当务之急,就是先安排赵岭和徐悟玄到兰州去一趟。
“我会找揆叙和隆科多各讨一张拜帖,给你们两个带着。一路上若有官员为难,你们可酌情取出纳兰氏或者是佟佳氏的拜帖。”
至于具体是用纳兰氏,的还是用佟佳氏的,就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得他们自己在当地打听判断。
如果拿着纳兰氏的拜帖,却好死不死地犯到了纳兰氏的政敌手里,那他们两个可就倒霉了。
一听说有这两个大族的拜帖为倚仗,赵岭心中大定。徐悟玄虽然对俗事不大了解,却也知道在俗世中行走,权势与钱财远比道行和修为管用。
毕竟他是修正道的,遇见了不会法术的凡人胡搅蛮缠,他总不能拿法术对付人家吧?
当然了,他之所以会这样想,自身的道德水平够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他修持己身多年,好不容易触摸到了一点天道的边缘,为了和一个凡人斗气破了戒,完全不值得。
如果换一个修邪术的,或者是对参悟天道不抱信心的,凡人自然就不敢惹了。
说白了,欺软怕硬本就是人的天性。
换一个好听的说法,那就是懂得趋利避害。
安排好了兰州之事,胤禛和明若就再次把心思放到了道录司的内务上。
批了整整一下午公文之后,胤禛活动了一下脖子和肩膀,舒服的伸了个懒腰,哀叹道:“不行,不行,得赶紧招募人手。别的不说,得先招几个刀笔吏,不然咱俩都得困死在公文堆里。”
但明若却蹙了蹙眉,不赞同地说:“新招来的人不知深浅,更不知底细,如何能让他们接触公文机密?”
胤禛无奈道:“咱们两个的亲信加起来能有几个?怕是十根手指都数不满。如果安排人事只考虑亲信,道录司再过十年也还是个小作坊,如何担得起安定天下之责?”
他也知道,明若这是任人唯亲的老毛病又犯了。但她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前世做雍正帝的时候,已经经营了数十年,手底下的亲信能臣不知道有多少。
二三十年的积累,足够抵消他在位十三年的消耗。
而且他做了皇帝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