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货郎: 第141章 第 141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小货郎》 第141章 第 141 章(第4/5页)

    不过他俩很忙,见他们也没瘦,也就没管。

    引娘这次回来倒是发现不对劲,正好狼大回来,还叼了家里的鸡腿要走,自己被引娘拉回来。

    狼大委屈得很,但还是带着引娘过去。

    去的地方,自然是纪文山的一个矮山洞里。

    还没靠近,引娘就闻着一股腥臭味,往里面一看,里面绿油油的眼睛死死盯着她,还好狼大及时跳上前嚎叫两声,还用头推操那头引娘不认识的狼。

    这才让引娘躲过危险,这狼引娘绝对不认识!

    但她仔细一瞧,发现那头狼护着几头小狼患!

    这小狼患明显刚出生没多久,当初纪彬捡回狼大狼二的时候,都比这狼患大。

    引娘不敢置信地看着狼大,开口道∶”你的?”

    那狼大跟着纪彬引娘时间长,自然能听懂一些,欢快地继续嚎叫。

    好家伙。

    原来失踪这么久,是神狼患去了!

    既然狼大的孩子都看了,狼二的孩子也被狼大带过去。

    只是那边的母狼更凶狠些,根本不让引娘靠近。

    引娘也不会故意过去,但心里已经明白了。

    如今狼大狼二也差不多五岁,早就是壮年狼了,不过前几年一直在家中养着,他们出去也就是觅食,更多时候还是吃家里。

    它俩还粘着他们,一直没出去寻找配偶。

    这次他们去汴京,差不多用了半年时间,只要纪彬引娘不在家,狼大狼二也不在家的。

    这半年里又正好是狼的□□期,从怀下狼患到生下来,周期只要六十天,算着时间,这狼患估计差不多一两个月,正是需要公狼时间。

    所以纪彬引娘回来,狼大狼二也只是到家看看,又继续陪老婆孩子了。甚至还从家里顺鸡腿给老婆吃。

    不愧是你们,狼大狼二。

    引娘当然不会吝啬这些鸡腿,只是觉得好笑。

    不过也没在纪文山待太久,带着孩子的母狼还是比较凶的。

    再说她跟纪彬早就说过了,把狼大狼二捡回来纯属阴差阳错,但他们的后代是不能养了,不是他家养不起,而是狼也有狼的习性。

    让他们自由长大或许更好。

    引娘把这件事写下来寄给纪彬,倒是让纪彬笑了下。还以为狼大狼二有什么事,原来只是有宝宝了。

    说起来狼也是一夫一妻制,而是生孩子次数也不会多,暂时可以不用限制。

    纪彬知道引娘的处理,也觉得不错,让它们自由长大也行。再说纪滦村再往西有大片空地,足够它们生活的了。

    看完引娘的信,就是汴京江南船运上的了。

    从七月初三船运出发,如今已经有十几天时间,路程还没走一半,但有些情况已经被上面的纪舸写信发了回来,还写了沿途那些货物好卖,又写了交易的货商们什么性格。

    这些东西写得非常更详细,倒是让纪彬挑挑眉。看来纪舸真的用心在做。

    其实这些东西,他只吩咐了从军中退下来的兵士,也就是现在的护卫队长柳行帮忙记着。

    两边一对比,就知道这些记载是否真实。

    不过纪彬把两人的信都拿出来看看,下意识感慨,虽然角度不同,可写的东西确实差不多。这自然如此,以柳行跟纪柯都纪先生的尊重,肯定会如实记载,甚至还怕自己记的不详细,宁可多花些笔墨。

    也就是柳行识字不算多,用的词汇不会纪柯多而已。

    算着时间,等到八月十号,这批货就能到汴京,到时候有平老板接手,他也就放心了。

    头一次船运,时间是短些,以后就可以慢慢跑长路线。

    平老板也写信过来,说汴京那边铺子已经准备好,专门买宿勤郡的货物。

    因为纪彬还有宿勤郡率先发起送棉衣的倡议,现在宿勤郡的名声在汴京很好,有这个名头就会有人进来。

    不过平老板还是相信,靠着纪彬家的酒跟刺绣,才能做长远生意。

    而他家的酒跟刺绣,还有邓杉家陶罐,荆高庄丝绸,都是极好的商品,一定能大卖的。剩下也就是宽慰纪彬,并且期待赚钱的话了。

    纪彬看着平老板的信,就能想到他有多乐观。

    剩下就是江南的信了,江南扬州徐家,徐三公子经常跟纪彬通信,这次想问的是,纪彬家的珍珠绣海贝绣,能不能送点到江南,让他也试试卖得好不好。

    这有什么难的,自然可以。

    正好现在已经七月,等到八月振生运送棉花去江南的时候,正好可以带过去一点。

    不过徐三公子的信又写了内容,那就是浙东方向,有人已经研究出来,怎么在他们本地种棉花,而且骨朵长得很好看。

    估计用不了多久,江浙这边也能种起棉花。

    剩下的事徐三公子没说,但也是给纪彬提个醒,其余顾家,景家也差不多在说棉花的事。基本上意思就是,如果浙东也能种棉,那以后对宿勤棉的需求就会大大减少,虽然还需要,但不用那么多了。

    纪彬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心里也感激他们提前说起这件事。

    不过纪彬却是不意外的,每一个植物都有其发展规律,再加上优良育种,往合适的方向培育,浙东那边迟早都种起来。

    只是质量高低的差别。

    反正纪彬到现在也认为,还是边域那边的棉花棉绒最细腻,最柔软,这跟各地的土质气候都有关系。

    但不管浙东那边质量如何,影响宿勤郡是肯定的。

    这也是纪彬不让大家盲目种棉的原因。

    棉花价格迟早会回落,虽然再往后也会是较贵的农产品,但总不会贵到现在这般离谱。而且不出意外的话,这种经济作物还会受限制。

    之前纪彬跟邑伊县棉农们商议的是,谁家种了多少棉花,就要再种多少粮食。但到底只是私人发起的倡议,难免有人为此谋利,根本不管这些。

    说句大实话,官府说,都不一定能阻止人谋利,更不要说私人的倡议。

    而且这种做法并不能让人少种棉花,只会让更多的商户们大批购买良田,从而普通百姓手里的田地都被买走,若是买不走,还能强买强卖。

    当时纪彬提出,也只是暂缓这个进度而已。

    想到这,给新皇的书信里又添了一条,纪彬那个时空的古代,也鼓励种经济作物,什么棉麻染料,都是鼓励种植的。

    但所种的比例可比纪彬说的一比一要少得多。在明史上记载,大多比例应该在五或者十比零点五。

    也就是说,种五到十亩地粮食地的时候,可以种半亩到一亩的经济作物。这些都能很好抑制百姓为了谋利荒废农田。

    虽然现在情况还不严重,但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这封信写完,纪彬目光又回到浙东种出棉花的事上,这也就说明,以后的利润会越来越薄,在这三五年内回到正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