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230-2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230-240(第16/31页)

不多。”

    而且其中还有好几百万是印刷著作和语录的。

    叶满枝颔首说:“对,投资少,效益也差,手表和照相机项目建成以后,还没达到设计能力的30%,醋酸纤维素和柠檬酸的项目就更不用提了,建设周期极其漫长,一个建了六年,另一个建了四年,至今还没有正式投产。我查了一下十年前的数据,1965年,固定资产形成率能达到85%,但是现在只有60%。”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不加大投资的话,滨江的轻工业产值,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有一个质的飞跃。

    但是市里又急于在今年看到显著成效。

    叶满枝左思右想,觉得应该在这些还没有投产的大项目上想想办法。

    让这些项目尽快实现转化。

    “既然市里投了钱,那咱就得见到成果,像那种四五年还没投产的项目,必须在今年有个结果!”叶满枝提议,“从今天起,咱们大战100天,一鼓作气完成项目建设,打响第一枪!”

    副局长们:“……”

    怎么就要大战100天了呢?

    四五年都没建成的项目,在三个月内能收尾吗?

    叶局长这种喊口号的架势,一看就是从工厂里带出来的习惯。

    干啥都要量化,不是大战一个月,就是奋战50天。

    机关里没这么干的呀!

    同样是企业干部出身的宋红军第一个举手赞成:“对,就得这么干!我早就看那些磨磨叽叽的项目不顺眼了!建个一两年还情有可原,五六年都完不成的,到底是咋回事?”

    “嗯,”叶满枝说,“咱们几个分分工,每人负责一个项目,就以100天为限,咱就看看这个大项目能不能上马!”

    叶满枝给五个人分配了任务,每人都有一个项目,谁完不成任务,谁就在全单位丢人!

    两个大能耐和兰海:“……”

    这个一把手是从企业走出来的,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似的。

    他们也不得不跟着适应一把手的工作节奏了。

    分完了任务,叶满枝又说:“除了固定资产投资,还有一个问题也刻不容缓。大家去企业摸底的时候,调查过各单位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的占比。这两天我让办公室将所有数据进行了整合,情况不容乐观呀!”

    “全市已评级的技术工人有13万人左右,初级工,也就是一级、二级、三级工占比74.8%,四级、五级、六级的中级工占比24.9%,而七级、八级的高级工,只有402人,占比0.3%!”

    “15年前,也就是1960年,参与评级的工人只有26855人,但七级和八级工总共有851人,占比3%左右,是如今的十倍!”

    何必能说:“这是没办法的事,老工人退休,又有大量年轻工人进厂,这个比例肯定要有所降低的。”

    还有一句话他没说。

    现在各厂几乎都停止了技术培训,年轻工人学不到技术,那技术定级自然就提不上来。

    “照着这样下去,再有三五年,等到老工人们全都退休了,高级工只会越来越少。”

    曙光厂有工人大学,又经常开展老带新的技术培训,这几年人才断层的问题已经缓解了不少。

    叶满枝早知其他厂的情况不太好,但是没想到会差成这样。

    轻工业局可以用转化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尝试快速提升轻工业产值,让今年的数据好看一些,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技术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根基。

    曙光厂能有如今的发展,无论她做怎样的决策,厂里都能跟上她的脚步,就是因为有一大批高学历高技术水平的人才!

    叶满枝在这次的会议上拟定了技术人才培养计划。

    ……

    而一周后的军工大院里,叶守信突然被一群老工友喊去院儿里开会了。

    “咱都是退休的人了,还开啥会啊?”老叶溜溜达达来到楼下,“弄得还怪正式的。”

    “嘿,这回可是好事!”

    “老陈,有什么好事,你赶紧说吧!我还得回去做饭呢!”

    “退休了整天围着灶台转有啥意思!”老陈师傅神神秘秘地说,“我听说市里正在从退休的七级、八级工里招聘顾问呢!”

    “啥意思?给多少钱啊?”叶守信背着手问,“我是八级工,那工资少说得有七八十块吧!”

    “不给钱,当顾问又不是当工人,”老陈师傅说,“何况咱们都是有退休金的人,咋还可能给钱?人家单位每月给咱发粮票和肉票补贴!只要正式被聘为顾问了,还给每人发一张电视机票呢!”

    原本还兴趣缺缺的叶守信,登时就有了精神:“什么什么?电视机票?”

    当顾问居然还能得到电视机票!!!

    这不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吗?

    第236章

    正式退休后, 叶守信难受了好长时间。

    他七八岁开始放牛种地,十几岁进城当长工,后来又学了手艺到工厂工作, 忙忙碌碌一辈子。冷不丁让他在家享清福,他那心里就跟红糖拌辣椒似的, 不是滋味。

    除了在家做做饭, 跟老伙计们吹吹牛, 他就没啥正经事了。

    其他退休工人与他的情况差不多。

    像他们这样的高级工, 其实都不乐意退休,大家身体状况还行, 虽然人人身上都带点职业病, 但是远不到回家当老太爷的地步。

    单位也知道这些技术工人是宝贝, 可是还是让大家退了。

    为啥呢?

    因为他们不退, 年轻人就进不了厂呀!

    656厂上万职工,有大把的厂子弟等着进厂接班呢。

    给年轻人腾地方, 那就退吧!

    是以, 听说市里要招聘技术顾问, 这十几个老工人都激动了。

    年龄最大的康师傅问:“对技术顾问的年龄有没有要求啊?”

    他都七十多了, 怕人家不要他这把年纪的。

    老陈师傅说:“对年龄没啥要求, 但是对退休年限有要求, 必须是1973年以后退休的。”

    之所以没有年龄限制, 是因为无法限制。

    头几年, 有人说退休是半截子革命,所以好多到了年纪的工人一直无法退休, 就那么在岗位上坚守着。

    直到前年中央下了文件,同意恢复子女接班政策,这才让一大批年龄到站的老工人正式退了休。

    但大家的退休年龄参差不齐, 有的能相差近十岁呢!

    康师傅说:“这个条件挺合理,要是已经退休十年八年的,手上功夫早就荒废了,那还咋当顾问?”

    “你们去不去报名啊?”

    “去啊,为啥不去?”十多个老工人一起吆喝。

    他们都是656厂的七级和八级工。

    有叶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