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290-3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290-300(第16/19页)

察觉究竟看了多久,只知道终于看完最后一页的时候,都恍然有些渴了。

    还好手边被恰到好处的递上了一杯夏日凉茶。水本身并不冰凉温度合宜,但里面幽幽清凉的药草沁凉润泽,喝下去令人神清气爽。

    姜握给陛下递上茶后,也给自己倒了一杯。

    她也渴了。毕竟方才皇帝在看她的【办学策划案】,她也没闲着,替皇帝把御案上所有的奏疏都分检过了。

    之后才抬头期待看着皇帝,等待陛下点评。

    想说的话太多,圣神皇帝一时反而有些不知从何说起,最后还是先问道:“这件事,你琢磨了许久了吧。”

    此绝非一日之功。

    姜握颔首,心内是跟辛相一样的感慨:主要是从前,一来朝局如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二来,最要紧的是,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筹子),实在谈不上系统地建立上层建筑。

    圣神皇帝再次低头,将厚厚一沓竹纸从头捻到尾,忽然想起了之前的登基三步走,以及出版署最开始的三个部门,又感慨道:“你还是喜欢凡事分成三块来做。”

    姜握再次含笑点头。

    是,这确实也是她的习惯之一了。

    所以,她的【办学策划案】也是分成了三大块主体。

    其实文成看到的‘上阳宫军事学校’只是其中三分之一。

    完整的策划案的三部分是:基础教育;精尖教育;军事教育。

    顾名思义——

    何为【基础教育】:即类似于九年义务教育,比较特殊的是,姜握要用到的是《第一所女校的建立指南》,建立的是女校。

    毕竟,此时男子根本不缺学校——官方办学京中有国子监六学二馆,京外也有府、州、县学。民间私人开设的各种书院、学馆、私塾也很多。

    反倒是女娘们,如果不能建立系统教育的制度,只按照现在皇帝特授官职的方式,总有些‘另辟蹊径’的意味,能融入朝堂的人也太少了些,且对上位者的依赖太大。

    与【基础教育】相对的【精尖教育】,重点就截然不同了。预备选择的入学对象,都是在某一方面已经有一定高度的人才。比如说司农寺的年轻农官、工部善于修缮水利河渠的外放胥吏;户部擅统计赋税的九品计史……

    简言之,便是在原有的专业有一定造诣,但是若无真正专家点拨教学,很难再上一层楼的人才。

    姜握设想中的【精尖教育】学校,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现有院士培养下任院士和高级研究员’的机构。

    传承。

    总而言之汇成一句话:要人才!各方面的人才,且多多益善!

    人才,乃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真正的国运兴衰所系。

    至于【军事学校】,姜握之所以单独把军事拿出来,也是时代决定的——“国家大事,在祀(祭祀)与戎(军事)。”

    虽则都是学校,但军事学校还是单独拿出来,不要混为一谈更好。

    且军事学校的最终掌控权,也一定得是——

    姜握指着策划案里用朱笔勾勒过的一句,看向皇帝:“到时候,还得请陛下出任军事学校校长。”

    “学校……”

    正如文成看到这个词的时候,虽然能明白意思,但也略微怔了一下。

    圣神皇帝亦把这个词念了两遍。

    因此时还未有‘学校’这个称呼——

    ‘学习之所’自然是自古有之。

    《周礼》中有记载,尧舜之时便有建国学政之所,名为“成均”;再后来西周有如闾塾、党庠、周序;春秋战国之时的稷下学宫,姜握之前还借旧址办过诗会……历朝历代不断演变,一直到现在,成为了国子监(下设六学)。

    “学校。”时隔数十年,姜握不只是再次提到这个故乡最常见的词之一,更是要自己来办学校,心头自然也是百般滋味。

    她回了回神道:“《孟子》里道‘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校者,教也。’”*

    然姜握方才那一瞬间的走神,圣神皇帝自也发现了,她甚至直切要害问道:“学校,也是你梦中之事吗?”

    姜握以《孟子》为‘学校’注释,本就不是为了解释给陛下的。

    听皇帝此问,就直接颔首应是。

    于是圣神皇帝也轻轻点头:“那便以此为名吧。”

    皇帝提朱笔,按照姜握的策划案中写下:初等学校、高等学校、军事学校。

    *

    姜握最开始,真没想过要上阳宫。

    她只是在规划里写了,想要一块离皇城近一些的地建学校,既方便‘校长’亲临,又便于她随时观察进度调整方案。

    再就是建校之地,面积要大一点,尤其是军事学校,总得有能演武的地方,且也为将来的扩建留下余地。

    最后,要是能在之前隋朝留下的建筑群上修缮就更好了,这样能比凭空起楼阁省许多钱,想来辛相和户部那边,能少一点拉扯。

    圣神皇帝看过略想了一想:“这些条件——上阳宫就很合适。”

    不怪文成一见都惊了,实在是上阳宫,并非是寻常行宫。

    这原是高宗晚年,多修行宫之时建造一处宫殿。且也不是凭空而起,是改自隋朝的十六苑,故而极为壮丽宏阔。

    尤其是,上阳宫占地面积之大,是诸多宫殿之最!

    文成一听此事,当场就拿出了洛阳城的舆图,指给姜握看:“上阳宫南即临洛水,西拒谷水,东面即是皇城右掖门之南。”[1]

    可以说上阳宫之大,直接从洛水河畔,一直接到洛阳皇城了!

    如果说只这样描述,不够让人直观明白上阳宫有多大,姜握倒是有一个标准,后世人肯定一看就懂——十一个故宫那么大。

    故宫,古代宫殿计量单位。

    文成望着舆图感慨道:“如此,别说一座军事学校,十座百座都建得!”

    姜握笑道:“谁知道将来,会有多少学校,多少学生呢?”

    说来,与文成的惊讶还不同,姜握最开始听到皇帝将上阳宫给她办学后,第一反应却是——史册之上,神龙政变武皇被迫退位后,正是移居上阳宫,崩于上阳宫。

    而后,上阳宫又变成了李隆基在东都时最喜欢待的宫殿,曾于此“大设庭燎,悬珠玉金银,富贵似非人力。”[1]

    自然,后来也终究逃不过一场废墟。

    姜握不再去想这些。

    她只是看着文成指给她的上阳宫之地——以后,这就是圣神皇帝一朝的学校了!

    **

    端午前夕,帝赐上阳宫与大司徒办学之事,已经传的朝野尽知。

    最先来找姜握的,却是辛相。

    辛相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先绕了个弯:“大司徒可去细细游览过上阳宫?”

    姜握如实道:“去过两次,但上阳宫太大,哪怕是坐车,都十停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