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满级绿茶在六零躺赢》 130-140(第13/34页)
成员。
原来,第一小队刚刚才赶到戈壁滩,就被抓了。
抓他们的,是几个光着膀子大腹便便、手脚细细,皮肤黑黢黢还臭不可闻的乞婆佬。
乞婆佬,是本地老乡对印国人的蔑称。
他们那边的生存环境比大西北这边还差,饥荒时会奋不顾身悄悄越过边境线,来咱们这边儿抢吃的。
只是在这个地界,很少见到乞婆佬。
更加从没见过这么多的乞婆佬。
而当第一小队被抓了以后,看到了许岚山!
当时许岚山已经剥干净了……
看起来,这帮被饿得快要死掉的乞婆佬,是想把许岚山当成口粮。
第一小队被抓后,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水被乞婆佬缴获。
许岚山的小命被保住。
村民们拼命地向乞婆佬解释,说家里有粮,让他们别杀人,村民们可以把家里的粮食拿给他们。
榆,是用来纪念109农场种活的第一批成活的榆树。
是的,在十四个农业科研项目里,其中一个就是经济型树木榆科的培育。
榆树耐寒、耐旱、耐碱,生长速度快,木质坚硬结实,是绝佳的建筑材料;
榆树的树皮、树根、果实皆可入药;
榆树的花,就是榆钱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可是改善伙食的好东西!
榆树种植周期长,自从一九六九年引入109农场立项以来,一直到一九七三年,才正式宣布实验成功!
109农场范围内的河道沿线被种上了几排榆树。
强大的树木根系紧紧抓牢结构松散的黄沙,使之凝固成泥,让散沙般的河道在枯水期也不至于被风吹走,知青们不需要再花费太大的力气每年两次维修河道。
当然了,榆树成活实验,本来希望渺茫。
六九年冬天的时候,首批种植下去的榆树全部被冻死……
第二年春天,王雪照提出了“微生物维护植物根系”的理论,引进芽孢杆菌、白僵菌等微生物加以培植,用来强化、防病树根。
那一年的冬天,种下去的两千棵榆树成活率达到了七成!
七一年,米教授带着学生们在王雪照的理论上,又加培了哈茨木霉菌和绿僵菌……当年种植下去的榆树成活率高达八成!
此时的109农场,已经成为623兵团辖下的龙头农场。
王雪照提出“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即109农场拥有的项目,等于在623辖下所有农场共有。
到了一九七五年的春天,623兵团辖下的所有农场全都拥有了自己的河道,与护河树——榆树林!
到了一九七七年时,附近三个兵团辖下的、大大小小近五十家农场,面积涵括半个海省、和半个肃省的面积,全部种上了榆树!
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春、秋季容易起风的季节里,大风扬沙的现象改善了好多。
不再出现大风一吹、地表就容易形成波浪形沙丘的现象。
而榆树成林后,强大的根系在泥土里织成了网,茂盛的树冠又遮住了阳光……
这使得盛夏时分的树荫下,树林留住了空气中的水份,地表不但长出绵密的小草,还生长出了各种各样的副产品。
比如说,裸露在潮湿泥土之外的榆树根上会长出珍贵而又美味的榆黄蘑;
榆树的果实榆钱、树皮都带着微微的甜,所以这种树特别招虫子,虫子一多,招来各种各样的鸟儿,鸟类的粪又便让榆树享受到非单一肥料,树木就长得更好了……
榆树成了林,槐树还能少?
自古以来榆槐不分家。
槐树和榆树一样,耐寒耐旱耐瘠薄,相对榆树而言,槐树耐盐碱的能力有、但差了那么一点儿。
所以王雪照和米教授费了一番力气,采用扦插、嫁接的手段,终于培育出适合在大西北的荒漠中生长的改良型槐树。
槐林,比榆林晚成林大约三年。
也就是说,到了一九七九的时候,槐树也终于成林了!
和榆树成林后会产生一系列经济链一样,槐树成林后也自然生出了经济链条。
槐花芳香,是难得的美食;
由于每年四五月,槐树开花的盛景实在壮观。王雪照引进蜜蜂群,尝试在让蜜蜂采蜜……效果居然出奇的好!
槐花、果实、树皮和根都可入药;
槐树也是优良的建筑材料!
槐树很容易招来一种叫国槐尺蠖的虫子。它的幼体是小青虫,后期会化成蛾子。每年春夏、夏秋季节是虫病泛滥的时候。
王雪照大手一挥,让知青把鸡赶到了槐树林里。
这么一来,倒是省去了知青们喂鸡的功夫,只需要在傍晚时去收一下鸡笼就好。
农场里的鸡为了想吃到青虫,努力到学会了飞翔!
它们的跳跃、飞行高度达到近两米左右!!!
由于吃多了虫子,导致母鸡的产蛋率特别高,双黄率特别大,而且蛋黄的颜色特别艳丽……
连着春夏出生的小鸡也特别强壮!
以前知青们养鸡,春天养、冬天来临前要全部收到,近八个月养大的鸡,能长到一斤多重就不错了。
现在?
小鸡破壳后,基本四五个月就能长到一斤多,过冬前能长到三四斤重,大多都能扛过零下十来度的冬天。
而榆槐林项目,只是109农场里众多科研项目中的一种。
想着今晚还要守岁,王雪照决定给大家准备一道神秘宵夜——烤红薯。
她和负责做饭的同学们商量好了,决定先瞒着大家。等到了凌晨时分再拿出来给大家吃,这样更有惊喜。
既然已经知道要忙些什么了,大家就齐齐忙碌了起来。
王雪照搬了个小板凳,坐在一旁处理红薯。
——知青们抢在大雪封关之前,将先前王雪照让他们种在堰塞湖边的红薯、土豆全都收了回来。
不收不知道,一收吓一跳!
看着堆满仓库的大量红薯和土豆,知青们才知道,为什么王雪照特别交代他们,一定要把红薯和土豆种在湖边了。
原来,种在湖边的红薯和土豆,品质远比种在菜园子的里的强!
这么说吧,菜园子里种的红薯和土豆,最大只有女孩子的拳头大,但基本都只有半个拳头大,个个都是歪瓜劣枣。
湖边种的红薯和土豆呢,最小的有女孩子的拳头大,大一些的红薯,一只就有近一斤重!而且大多数都是大个头,每一只都肥肥的、圆滚滚的!
在王雪照言传身教的影响下,知青们的脑子里、眼里、心里都容不下“为什么”这三个字。
既然觉得有问题,那就一定要问出来!
于是大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