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120-130(第7/25页)
搭箭,似在城头逡巡之间寻找目标,他们本还想下城头追击的动作都不由一顿。
这个反应显然没有逃过对方的眼睛,也让那赤红马上的青年将领朗声而笑。
在对方的笑声中,他身后的五十骑兵齐声喝道:“并州牧乔侯令我等为董贼献礼,并讨贼檄文送到,我等去也!”
吕布领人杀贼如风,射出的两箭也奇快,带着人一道撤走的速度更是快得惊人,丝毫也没有要与此地纠缠的意思。
在西凉军下得城来,发觉这些头颅真属于他们今日北行的同袍之时,再要追击这些说走就走的并州骑兵,已经完全来不及了。
他们只能将此地所发生的情况,连带着那封随同羽箭而来的书帛送到了董卓的面前。
李儒踏入太尉府的书房,看到的便是一地狼藉的暴风过境,以及坐在桌案之后怒气沉沉的董卓。
这与他前几日负剑上堂的意气风发可截然不同。
“将军何必发这样大的火气?”李儒走到了董卓的面前问道,“今日洛阳北郭的情况我已经听人说了,这并州军以五十骑破我方百骑而已,以有心算无心,要赢也不难,若真是两军对垒,又岂能令对方如此轻松出入?”
“你以为我气的是那个?”董卓冷声回道。
小规模的骑兵交锋,他在凉州的时候便经历过多次。
纵然有吕布挑衅,他也已让人去己方尸体残骸所在之处查验,大略能知晓,到底是如何让对方得手的。
在对方来人之中还有一神射手存在的情况下,这种胜利更可以理解。
他伸手指了指面前桌案上展开的绢帛,“我气的是这玩意!你看看她都让人写了些什么!”
真是好一个乔烨舒!
也好一篇讨贼檄文!
他本还以为对方在返回并州之后的二十天内并无动静,是因为已经接受了这洛阳时局于她缺席期间出现的种种变化,哪能想到,是她在此时憋了个大招!
眼见董卓一副被这讨贼檄文给气的半死,李儒将桌案上的檄文给取了过来,打眼便见这绢帛上一手好字。
想想还是要顾念一下董卓的想法,李儒将这句夸赞并未说出口来。
他琢磨了一番,确定这大约是大儒蔡邕的手笔。
先时他给董卓罗列的名单中便有此人,只是因对方乃是那并州的典学从事,才打消了对其发起招揽的念头,却没想到乔琰倒是毫不吝惜于将人家用在此道上。
蔡邕的飞白体属实好认。
不过李儒端详了一番这讨贼檄文的写法,又觉得这与蔡邕所写的几篇碑铭以及那述行赋不像一个文风,却与那并州乔烨舒的实用性做派相似得很。
这开篇便是——
【曩汉之初年,产禄专权,擅断决事,下凌上替,于是有平勃奋起,诛夷逆暴,王道兴复。前汉之末,王莽篡逆,辱慢天地,鸩杀孝平,反戾饰文,罪难尽书,于是有光武兴兵,光明显融,海内升平。】
【历观载籍,暴逆不臣,贪残酷烈者,多难长久,太尉董卓,自称忠良,细数不然,料循其理。】1
李儒看到这里往董卓的脸上看了一眼。
这乔侯上来就把董卓与那吕产吕禄和王莽相比,当真是一点没给他留什么脸面。
他说乔琰这是实用主义檄文也正因为这两句。
吕产吕禄之祸,有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来平定,王莽篡政有光武帝中兴,总归这佞臣贼子终究不得善终,那么董卓这自诩忠良实为汉贼之人也显然遵循这个规律。
这是士气的基调!
再往后看他便知道董卓为何这么生气了。
因为乔琰便将这自称忠良实为不臣的理由,连带着对董卓的一通人身攻击,都在随后来上了一出火力输出。
对比一下她当年所写的《州牧封建论》,在骂人水平上可算是大有长进了。
李儒最近奉劝董卓收敛一点的建议,没少被董卓当做耳旁风,以至于他此时还岔开思绪想了想,作为头一个被乔琰这般指着鼻子骂的,他家将军还挺待遇独特的。
不过作为被骂的那位,大约不会觉得有多痛快就是了。
【自领相国者董卓,虺蜴为心,豺狼成性,得蒙先帝器重,以前将军位征讨凉州。然马腾韩遂之乱不减,结托权贵于显官之事昭彰,承资跋扈,肆行凶忒,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竟有舆金辇璧,输货权门,坐领三台,专/制朝政之事】
【使董卓之行径放任自流,今日可开文陵掠宝为己用,逼杀太后,明日则以摸金之校尉破棺戮尸至于先贤,汉室陵迟之祸至矣,其窥探神器、摧挠栋梁之心已显,帝都有吁嗟之怨,于边陲字字可闻。悲乎哉?悲乎矣!】
“……”李儒沉默地又朝董卓瞥了一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位乔并州和一般人的骂法还不一样,她真没夸大事实来说。
像是她在檄文中所写董卓领前将军位置却没能根治凉州之乱,结交权贵,出入銮辇逾制,盗窃文陵之宝,逼杀太后,索取百姓财货之事,确实都是董将军最近做出来的。
而也正是因为这些个理由,她方能有了结尾的一番慷慨陈词:
【董卓罪至于此,不堪托付辅政之职,何能不复长戟雄兵,陈良弓劲弩,整顿戎马,匡扶社稷,铸非常之功!】
【以此檄文布告天下,令天下人知圣朝有拘逼之难,料来能救国于水火之间者,非只乔并州一人也。届时州郡连接,四方有志之士兵进洛阳,举师扬威——】
【再视董卓,不过西凉一匹夫尔!如律令!】2
“看完了?”董卓这会儿心情也没平复下来,朝着李儒看过来的眼神里还带着刀子。
他放下这檄文半天了,最后一句“再视董卓,不过西凉一匹夫尔”还是反复在他的面前扑腾,一想到让蔡邕誊写檄文的乔琰小儿今年不过十六岁,他便想让人领兵直扑并州去跟乔琰来上一场拼杀。
但董卓大约只是今日受气还是不够的。
三日之后他便收到了消息,乔琰传檄于并州以及河东,所整顿的三万军马自轵关陉而出,沿汾水夹道行军,自太原郡入河东郡而来。
分明正是如那讨贼檄文中所言,要以良弓劲弩,长戟雄兵来铸这非常之功了!
“并州犹有边防之患,那乔琰小儿如何能有三万兵卒!”董卓咬牙喝道。
可想到乔琰吞下了黑山贼与白波贼,若是算是后勤兵卒,还真差不多就是这个数量。
再一对比他初来洛阳之时惨淡的三千人,他便觉得自己的年纪活到了狗肚子里。
“将军所要担心的可不是那乔并州麾下的兵卒,”李儒语气严肃地说道,“那乔并州前军刚出陉口,便有安邑卫氏、闻喜裴氏、襄陵贾氏箪食壶浆以迎并州军,她此前身在并州,却能得河东世家之拥戴,着实不可小视。”
这也确实是董卓觉得忧心的。
河东世家在他引兵进驻期间从未给过他好脸色,却在乔琰出兵之时,给出了这等天渊之别的对待,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