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220-2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220-230(第5/26页)

了此事对乔琰、对并州、甚至是对天下来说的优劣。

    不必乔琰对他给出什么指示,他已朗声应和道:“请刘幽州即天子位!”

    麴演后知后觉地也补上了一句,撑了撑阵仗。

    当随同刘虞一道撤入并州的黄琬也闻讯赶来的时候,他便听到乔琰告知于他,刘虞已愿意前往关中了。

    不过刘虞还做出了一句补充,他即位天子,乃是在眼下局面中的不得已之举,倘若刘协能够被找回,他绝不二话,立刻退位还朝于刘协。

    “……”黄琬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应该对此目的终于达成感到欢喜,还是应该觉得心情微妙。

    所以说他前来劝说刘虞的意义在哪里?他好像根本没有起什么作用的样子。

    但此刻要紧的是接下来的天子即位之事以及司隶秩序的恢复,而不是介怀于他是不是白走了一趟。

    乔琰对他说道:“请子琰先将刘公送回长安,等我先往居庸关走一趟,确保此地防守无虞后,再入关中。在此之前,劳驾您与卢公荀公等人,将礼制等事商议妥当。”

    “洛阳离邺城太近,在短期内依然不适于作为都城,只怕这国都还得选在长安,所幸刘公素来行简朴之道,这长安宫室所需修缮的不多。”

    因推举天子之事暂时告一段落,黄琬也不免在此时有这等闲情逸致调侃道:“这也是烨舒先前推举刘公为天子的理由?”

    乔琰笑了笑没做出回答。

    如今各地财政都不丰,有一个崇尚简朴的天子在位,方能上行下效,不是吗?——

    既已有决断,事情便该尽快办起来。

    刘虞虽还在病中,但他的这个病乃是心病,并不影响此时车驾南下前往长安一路的颠簸。

    黄琬与之随行而去。

    乔琰说是说的要先往居庸关走一趟,还是先完成了对天子仪仗的擢拔,令这些并州骑兵将刘虞妥善送入关中。

    望着这一列远去的背影,她这才朝着身边的戏志才开了口。

    她前来雁门的时候也将他给带上了,以防刘虞没能被她的说辞给说服,到时候还能给她拿个主意。

    好在刘虞被她说动,还省的他们再费什么苦功,所以现在乔琰问的便是另外的一个问题。“以志才看来,刘伯安即位天子后,我可有机会拿下大将军之位?”

    早前长安朝廷和邺城朝廷都给出了骠骑将军的名号,但因前者处在董卓的钳制之下,后者乃是被袁绍迎立的伪朝,无论是哪一方的委任她都不可能接。

    可如今是刘虞即位,作为倡导此事的首发之人,她却可以顺理成章地从中获得高升了。

    大将军执掌天下兵马之权,有此名号,她便可在南征北讨之中不需时时处处问询朝中意见,从理论上来说自然是乔琰的首选。

    然而戏志才回道:“我倒是觉得,君侯应当试试另外一个位置。”

    对上乔琰转投来的目光,戏志才语气从容地给出了这个答案——

    “大司马。”

    223. 223(二更+39w营养液加更) 建……

    大司马……

    这个职位在如今有些特别。

    西汉年间的大司马,诸如在大将军、骠骑将军前加号的那样,只是个加官而已,用来体现将军职位的特殊,并不同时具备当政的权利。

    直到霍光执政的时期,才出现了将“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作为兼行政事的官职,后列三公之一,等同于汉初的丞相。

    到了东汉又是另外一种情况。

    大司马从原本的内辅之臣转向了军事职务,置于大将军上,后又改大司马为太尉,往后便再无这个职务了。

    直到董卓篡政时期,才重新将大司马这个职位启用,将其定性为地位在三公之上,以示为权臣。

    准确的说,在如今,这是一个既在三公之上,也在大将军之上的位置。1

    乔琰朝着戏志才问道:“拿下这个职位不会有篡权之嫌吗?”

    自大司马被赋予了内政权柄之后,担任这个位置的好像大多不是“正经臣子”。

    比如说“政事一决”的霍光,比如“政事大小皆自凤出”的王凤,比如干脆篡汉的王莽。

    戏志才回问道:“难道会有人觉得,刘幽州原本有什么不臣之心吗?”

    乔琰心中思忖,觉得这话说得倒也没错。

    虽说大司马这个官职多有“富贵之极,人臣无一”的说法,但巧的是,在董卓将这个官职重新启用的时候,并没有将它加在自己的头上,而是为了谋求一个勉强应付得过去的好名声,把它给了刘虞。

    换句话说,如果有人觉得乔琰拿这个位置是有僭越之心,建议先讨论一下,刘虞在被赶鸭子上架之前,是不是也有什么不臣念想。

    戏志才接着说道:“反倒是大将军这个位置,还是多为外戚所掌,且连续几任大将军都并未得到善终,也多与天子有些龃龉,与其去拿这个位置,还不如选大司马。”

    既要做权臣之冠,有迎立天子之荣,何妨更进一步!

    所谓“任周召之职,拥天下之枢”,在她手握平定凉并、扫荡关中的战绩后,确实可以争一争这个权柄了!

    也正如戏志才所说,在东汉的大将军屡屡凌慑皇权的事实面前,取大司马的位置既可以说是进,也可以说是退,且在手执大义上更显体面。

    或许唯独需要考虑的,也只是一点。

    历任三公大多经过了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升迁履历,才最终成为太尉、司徒、司空之一。

    乔琰还未满一十,就坐上这位置,难免要为人所诟病。

    可同样很应当感激董卓的是,他不止重启了大司马这个位置,还提供了若干个快速升迁到三公位置的标准范本。

    比如说黄琬。

    他在党锢之祸后才开始走为官之路,和乔琰被敕封为乐平侯,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事情,但他在两年前就被董卓提拔到了三公的位置上。

    换句话说,他从做官到任职三公,只用了短短五年。

    再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荀爽。

    他从原本避世于汉滨的状态到成为三公,只花费了几十天的时间而已,堪称是一个升迁的奇迹。

    这等同于有了一个说法,在方今这种特殊情况下,升迁的正常流程,原本就不是非要恪守的。

    这也给了乔琰从中斡旋的机会。

    戏志才见乔琰面色,已知她在大司马与大将军中做出了抉择,便接着说道:“若君侯已决定要争一争这个位置,请君侯先留意一下,要如何对待现在处在大司马位置上的人。”

    现在担任大司马位置的,乃是益州牧刘焉。

    这同样是被董卓敕封出来的官职。

    只因刘焉并未在邺城朝廷建立后对其表现出斥责,董卓便在迁都长安后将这个位置给了刘焉。

    乔琰道:“你既如此说了,显然是已经有些想法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