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 100-110(第9/16页)
只要像柴荣那样不改国号就行。
待到比他小二十岁的丞相完成他未尽的事业,届时他的庙号就能是世祖,而诸葛亮的庙号是太宗,都是大汉的皇帝,将汉朝发扬光大。
他应该像郭威学习。
洪武大帝朱元璋点头,所以他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皇权。
所以即便是幼童即位,也不怕丞相权势过大,像李斯、史弥远那样篡改遗诏行废立皇帝之举,甚至如赵匡胤这般直接谋朝篡位。
他也是读过书的,知道丞相制度的弊端。
【赵匡胤登上皇位的第一年,就给弟弟赵匡义改名赵光义。
赵光义当皇帝之后的第二年,改名赵炅。
炅这个字有点生僻,感觉还是赵光义更为人们熟知一些。】
唐太宗李世民:“……”大意了,还以为这次会有所不同,结果不在出生日期上纠结,纠结起了名字。
宋太宗赵光义有话要说:可不得把名字改得生僻一些,不然让百姓如何避讳?
【当时南方有八九个国家,十国里的北汉是在北边,不在南方。赵匡胤刚当上皇帝,就写信通知当时在十国里疆域最大的南唐。
当时南唐的君主还不是“词帝”李煜,而是李煜的父亲。
南唐和吴越派遣使者来贺喜。
北方这么一小块土地,政权变换太频繁了,南唐主和吴越王见那块土地又双叒叕易了主,估计是喜闻乐见的,只是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这一回和以往不一样,赵匡胤建立的宋朝会统一南方。】
天幕上出现了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全诗。
“词”出现于南朝,南朝之前的人们没有见过这种体裁的诗,在看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时,也忍不住赞赏,不愧是词帝。
宋太祖赵匡胤喜滋滋地听着。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被誉为千古一帝,他等着天幕说出来。
【柴宗训登上皇位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幼童,北汉和辽国欺后周的君主年幼,以为有机可乘,引兵入侵,在看到赵匡胤皇袍加身迅速地改朝换代之后,自己退兵了。
据说当时割据湖南的势力头头挂了,虚岁年仅十一岁的幼子继承父业,于是手下就反叛了,被赵匡胤抓住机会一锅端了。
没有一个或几个靠得住的人镇着,小孩子继位没人买账。
辅政的大臣一定要选好。】
天幕虽然说的是五代时期的事情,显示的却是东汉那一个个小皇帝继位时的情景。
【宋太祖赵匡胤的统一方针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然而在他统一南方之后离奇死亡,十国中最后一国,处于北方的北汉是赵光义消灭的。】
天幕上出现了“烛影斧声”的场面,仿佛是在看皮影戏一般,看不真切。
宋太祖赵·离奇死亡·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听到天幕夸他,喜滋滋的,他消灭了北汉,居功至伟啊。至于“烛影斧声”什么的,有证据吗?天幕也没有直接显现出来人是他毒死的。
他一点都不担心。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以及宋太宗消灭十国中最后一国北汉,出自十八年前的高一历史课本。
作者菌怀疑赵匡胤只想统一江南,根本就没有再往北打的意思。“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现在的历史课本似乎已经看不到这句话了。】
【赵匡胤当上皇帝的第二年,就解除了石守信等将领的兵权。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似乎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他解除部将兵权的时间太早了。
他只是当上了皇帝,并未统一全国,还有用得上武将的地方,但是只想着自己坐稳皇位,解除武将的兵权,以减少对皇权的威胁。
相传在赵匡胤在公元969年,南唐、南汉、吴越、北汉等国尚未灭亡之际,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这怎么看怎么都不像是,想要完成统一大业的君主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赵匡胤第一次杯酒释兵权是可以肯定的,虽然他到底有没有宴请将领值得怀疑,但是解除了石守信等将领的兵权出自《宋史》。
至于第二次杯酒释兵权存疑。
相传赵匡胤想要用金钱从辽国手中赎回燕云十六州,先用钱赎,行不通再和辽国开战打回来。
这一点也同样存疑,因为是出自《石林燕语》。】
宋太祖赵匡胤听到这里整个人都蒙了,这真的是六大皇帝盘点,而不是十大败家皇帝盘点?
他哪里不想统一南北了?
他也多次对北汉作战,只是辽国出兵援助北汉,致使他没有成功而已。看的出这个作者菌对他解除将领兵权的行为不认同了。
天幕所言似乎也有道理。
赵匡胤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操之过急了一些,晚一时半刻改革军制真的就坐不稳江山了吗?
宋太宗赵光义颇为赞同,那可不?
北汉可是他打下来的,他也积极准备夺回燕云十六州,只是没有打下来而已,比兄长直接不打要强。
还没来得及打就挂了,可不就是直接不打?
【宋太祖赵匡胤改革军制,改革的方向是为了削弱军权。好比唐肃宗李亨,时刻担心自己的皇位坐不稳。在削弱军权的同时,赵匡胤还削弱宰相的权力。
赵匡胤的一系列改革,重点在于加强皇权。】
天幕上以图解的方式展现出了赵匡胤改革之后的军制,以及丞相的地位和权力。
【世界经济强国大宋又被称为弱宋,是从重文轻武开始的。
赵匡胤视掌握兵权的将领如洪水猛兽,却增加了科举录取的人数,将殿试作为最后一场考试,由皇帝直接录取,也就是说所有录取的人都是天子门生,实行糊名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科举的公平性。】
宋太祖赵·面无表情·匡胤:他已经不抱希望能听到天幕夸他是千古一帝了。
宋朝以前的君臣们觉得赵匡胤在科举这方面的改革还是很不错的,有可取之处。增加科举的录取人数,所有高中的都是天子门生,这一招真的太妙了,有效地抑制了世家。
这一招也就只有隋唐的君臣能够套用。
没有纸张的秦朝,有纸张但纸质差又贵的要死的汉朝以及被世家掌控的魏晋都羡慕极了,什么时候能盘点一下后世的科技?
把他们的生产力带上去啊,不然后世的一些好的政策他们都无法学习。
【据说宋太祖赵匡胤崇尚节俭,墓葬不像古代其他皇帝那样奢华,而是十分的简陋,导致频频遭到盗墓贼的光顾,已经是盗无可盗了。
赵匡胤对自己的身后事不看重,但是对前人的墓十分看中。
他命人修缮了秦始皇陵以及汉朝至唐朝一些被曾经盗墓贼光顾的陵墓。
我们现在弄不清楚秦始皇陵地宫是没有盗墓贼进去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