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六州歌头》 310-320(第23/26页)
有减免,又接二连三遭逢天灾,当地人日子不知该有多艰难。”
与西凉作战,秦甘路的百姓直面铁蹄,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血泪淌于白骨,打眼看得见。
宁西路的百姓虽不曾遭敌侵扰,但沉重的税赋徭役与频繁的天灾带给他们的打击,未必就比一场战争小。他们的血泪咽进肝肠,浸烂了肚腑,才叫外乡人惊觉。
贺今行深深地弯下腰,“朝廷应有愧,为臣亦当有愧。”
盛环颂不说话了,转头去看崔连壁。
后者叹道:“宁西路冬逢厉雪,春遇凌汛,赤水一年泛滥几回。为了紧着前线,给他们的赈灾银拨得很少,这是事实。”
“北方不比南方富庶,肥沃的土地集中在京畿和松江路,其他地方大都贫瘠,遇上灾年就要依靠朝廷。朝廷没能尽到赈济的责任,当地的官员没有发挥出作用,老百姓撑不过去乱起来,确实怪不得他们。”
崔相爷只说天灾,也只能说天灾。
盛环颂便跟着叹气:“朝廷也没办法啊,这两年国库的进项大头都做了军费,救它一地,就要失秦甘一路。朝廷现在该弥补他们,我也不想他们打起来,可招安谈何容易?要把人安抚下来,就得给出许诺,许一官职简单,许一顿饱饭可难呐。”
贺今行思索片刻,说:“相爷,下官有个想法。现在就宣布对宁西路减免赋税,轻简徭役,安抚住其他尚在观望的百姓。同时下官联合户部,加快开捐的进程,再借赈济对乱民招安。您看可行?”
崔连壁沉吟几许,点了头。
盛环颂并不反对,只是再一次叹道:“那边军的抚恤又要往后延了。”
然后自嘲笑道:“堂官儿,你看咱们像不像一堆抱团捱冬的乞儿,手头东西就那么点儿,根本不够分。只能看谁快要死了,就赶紧先喂他一口吃的,把命续上。”
“嘴里没句好话。”崔连壁斥他,低下头却自言自语,“要是能捱过去,什么都好说。”
捱过去,大家日子好起来,他也就可以致仕了。
贺今行在旁听着,心中很不是滋味,遂告退出去寻谢灵意。
就这一会子功夫,外头天色更暗一层,已有银丝飘荡。
吏员们撑着伞来来去去,宁西路民变的消息很快就在政事堂里传开。
临到下衙,贺今行注意到余闻道在直房外站了有一会儿。后者每日也在小二所和通政司之间来回,但像今日下午这样有意无意地晃到他跟前,还是第一次。
他大约知道是为什么。
余闻道磨蹭半晌,终于迈步进来,行礼叫了一声“大人”。
贺今行这才直白地问:“可是为了荼州民乱的事?”
余闻道面带忧色,点头小声说:“也不知安县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属下实在焦虑得很。”
贺今行没有安慰他,如实道:“具体的情况要等兵部的汇报上来才能知晓。你现在不如说说,你在任三年,安县民情如何?”
余闻道被他盯着,几乎立刻就汗流浃背,随即低下头避开他的视线,吞吞吐吐地说:“您也知道,属下是从云织调到安县的。这两个地方的老百姓过的都是苦日子,但安县原本要比云织好一些。只是,自从发现铁矿和银矿,工部派了监事常驻,属下按照命令征调成丁开矿,农事就有些荒废。后来又建一所攻城作,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制造出足够多的武器,只能征调更多的役夫……”
话越说越慢,声音越说越低,贺今行干脆打断对方,问:“前前后后总共征调了多少人?”
余闻道答:“大概、大概两万左右。”
贺今行拧眉,“怎么这么多?”
安县这种北方小县,一县人口恐怕都不过十万。
“有些地方,譬如运输矿石,牲畜不够,只能靠人力顶上。”
“老少皆有?”
“……是,因为壮丁不太够,所以把年龄也放宽了些。”
“还有这事儿?我在朝中怎么没有听说过。”
“当时是十月,秋收已过,由工部派遣的那位主事上书申请,秦相爷也批准了。”余闻道连忙说:“属下是决计不敢私自这么做的。”
贺今行听完这些话,一时无言。
去岁十月,秦甘沦陷,西凉人陈兵净州,对累关虎视眈眈,意欲挥师南下。王义先为准备决战,一封又一封的军报往宣京递,要粮草要武器。
朝廷被催得焦头烂额,只能转催各处攻城作。一道又一道命令发到底下各个监事头上,会发生什么可想而知。
如今出事,那些直接负责征调、监工的官吏固然有责任,可又怎能全都怪到他们头上?
“属下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既不敢违逆攻城作的人,怕耽误战事,也想不出其他办法来解决。”余闻道颤声道:“这都怪属下无能,如今暴乱,属下心中实在是又懊悔又……害怕。”
他捂住嘴,抽噎一声。
贺今行忍住叹息,对他说:“不管是铁矿还是攻城作,都由工部直管,就算追责,也得从工部开始。你既然是听命行事,又已经离任数月,只要私底下没有贪污罔法之举,就无须担心被过多苛责。”
“之后若是相爷或者刑部那边找你问话,你不必惊慌,且如实答,之后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要是有什么过分的问法或者要求,你就让他们来找我,我替你应对。”
“大人——”余闻道猛地抬起头看他。
“再怎么说,你现在也是通政司的人。”贺今行见他两只眼睛都裹着黑眼圈,熬得有些脱相,不欲再说前事,另道:“过两日休沐,你就别来当值了,好好地放个假吧。”
余闻道回过神,连连点头躬身,重复说:“多谢大人。”
贺今行起身扶住他,顺口问道:“对了,你家人可都接进京了?”
余闻道用袖子胡乱擦了擦头脸,嗡声说:“还,还没呢。”
“我记得你孩子年龄不大,肯定舍不得离开你这个做父亲的,早些团聚为好。”贺今行收回手,“官舍是允许亲眷同住的。”
余闻道愣了愣,皱巴的脸上露出想念的神色,“是,大人说得对,属下等到休沐就去看他们。”
他整个人都安定下来,好似突然找到了某种力量,离开时的背影肉眼可见放松许多。
贺今行在后目送,却想到他说的是“去看”,而不是“去接”。
他低头沉思片刻,提笔写了封简信,才收拾东西回家。
秋雨依旧,日落到夜,夜落到明,仍无止意。
这样的天气并不适合外出行走,哪怕是赶集日,宛县郊外集市上,来往的乡民都比平常少一些。
雨幕模糊了人们的面容,秦幼合披着旧蓑衣戴着一顶宽大的草笠,一路采买完毕,都未曾引起谁的注意。
他走出集市便加快速度,小跑去找自家的马车。
成伯守着车,看到他雀跃的模样,笑眯眯地问:“少爷遇到什么开心的事了?”
“今行给我寄了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