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香草门庭: 14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 140-160(第7/31页)

……董卓安肯?”

    “民间交易,百姓互市,董卓岂能管得着?”看不见的手嘛,“等他发现,也无法估计此端。”

    袁绍应该不会让他等待太久。

    “叔父将如何施为?”荀攸追问。

    这次换荀柔没有回答。

    他露出一点神秘微笑。

    比起一心去商量刺杀董卓,他觉得,还是让大侄子将好奇心留在这件事上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

    (1)荀棐不是故意卖关子,而是认为当时的场合,并不适合正式提亲,也不该和糜竺商议太轻贱女孩子了。

    (2)阿善的办法并不能彻底解决通货膨胀,只是尽量减轻百姓损失,当然,向来政府针对通货膨胀的办法,都只是减轻一点损失。

    第145章 董卓求娶

    要平抑物价,也不能造成太大的民间动荡。

    幸而去年算是风调雨顺,京畿附近又没收税,董卓被他引导主要抢劫对象是官吏,勉强还没把百姓逼到都活不下去。

    和真实历史比,大概就是地狱十层和十八层的区别。

    荀柔自嘲一笑,开始干活。

    伴随正月第一缕春风,白马寺传出欲塑佛像的消息。

    需以久近人身,久沾人气的铜钱造释迦牟尼前世之身,收民间随身携带一年以上之钱。

    既是造铜像,那就要将钱融去,所以白马寺收铜钱,以称重计算,二十五斤铜换一斤金。

    公式很正常,商户人家偷偷一算却沸腾了。

    时下金价,大抵是一万钱一斤。

    一钱重五铢,二十四钱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二十五斤铜才七千余钱,就算如今币重略轻,也不过就是八千余,比市足低了二成。

    既是称重,那什么钱都是一样用,但问题是,其他钱不管贴不贴身,总可以称超过一年,董卓新钱才造的,怎么都不可能有一年。

    铜像最多不过几千斤,先到先得,商户要收旧五铢换金,十余日间,百姓手中的旧五铢价值非涨,甚至多有商户愿溢价换得,民间交易也都愿用旧币,而弃用新钱。

    荀氏族中也没人见过这种操作,荀忱上下打量荀柔,惊讶赞叹。

    “真是神鬼莫测之计,若非清楚乃含光所为,我是想都想不到,这算是算学吗,还是算货殖之道?仿若是一门新学问,倒与管子所论相仿。”

    如今连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尚未形成,更别提市场和货币了,关于政治经济学,至今唯一一部指导性著作就是管子轻重篇。

    荀攸却露忧思,“何来许多黄金?再能支持几日?”

    他是猜测到白马寺与荀柔有关系,但就算加上往日那些前往参拜的官吏家属敬献,这样花钱能支撑多久?

    “黄金尚足,王子师昨日也送来两百斤金。”荀柔没有正面回答,“董卓之母尚以旧五铢换黄金。”

    “董卓手下非无能人。”荀攸看着他,“况若当真全不用新钱,百姓亦受侵害。”

    既然有人发现,董卓迟早也会明白过来,而新钱已在民间流出,先前那些接受了新钱的百姓,又该怎么办?

    “公达,且再看着就是,”荀柔再次不答,伸手扶了扶案上一字排开的三只信匣,“你与十七兄真不回颍川去吗?”

    从前到后,是十日之前的家信,三日之前的来自曹操,以及今日方送来的袁绍劝降信。

    家里的信说,袁绍遣使者来结盟,为了尽量避免战争冲突,荀彧已经启程前去与会。

    曹操的信说,相信他忠义之心,自己也要为匡扶朝廷安定社稷奋斗,赋诗一首,以抒发慷慨悲壮之情怀,最后请他照看一下家人。

    袁绍的信中,先替他回忆了一下荀氏辉煌的历史“荀以十四世而忠贞为国”,又对他附逆感到痛心疾首“曾不念君父母兄弟”,最后劝他改恶向善,重新做人“内外响应共诛群凶”,充满了想给他当爹的向往。

    “含光又非不知,比起我这个亲儿子,大人更喜欢你,”荀忱端着酒盏道,“担忧你一人在雒阳,务让我来照料,我要明知道会打仗,把你留在城里自己归家,我爹恐怕要对我施以大杖了。”

    “……岂至如此。”荀柔嘴角抽搐。

    大哥,如此编排你自家亲爹,不好吧?

    “我近来勤练剑术,自以为有所得,”将酒一饮而尽,荀忱笑着玩笑道,“若真当兵临城下,当执剑为荀太傅护卫。”

    “……多谢十七兄爱护。”看出十七兄玩笑下的决心,荀柔明知不可能,还是将目光投向大侄子。

    “公达……”

    “战事既起,何处太平,”荀攸平静回答,“雒阳与颍川,未有不同。”

    “……是啊。”荀柔心绪重重一沉。

    一但烽火点燃,九州之内哪里还有安全的地方,荀氏如今可要与颍川共存亡了。

    “……究竟要如何……”他过去谋划,是对,还是错?

    ……

    无论世间人物如何争斗,初春的风,尚带些许寒意,吹拂了山川大地,渐销了冰雪,颍川丰饶肥美的土地上麦苗悄然破土。

    高阳里外,彪悍的西凉军队,沉默的伫立,这些浓眉深眸,高鼻卷髯的兵卒,纵使举手投足间,也显出寻常军队难以比拟的肃杀与威慑。

    主将的段煨叉着腿坐在马扎上,身上只穿了细甲,头顶是临时搭起的篷障。

    这障就搭在高阳里里门前的一颗桑树底下,桑树回绿,枝稍露出点点嫩芽。

    这是他来到中原后才能看见的景色,若在闲暇时,他是很愿意凝神欣赏上一刻,但此时却心中焦虑,连手中,兵卒特意到颍阴县城买来的本地纯酿,也尝不出味道来。

    他看向同郡的友人。

    贾诩作为董公帐下少数通儒术察礼仪的文化人,与他一道派来为使,为董公本人提亲。

    董公想联姻颍川荀氏,想将太傅荀含光变成自己的小舅子,天下望族荀氏变成自己姻亲这件事,作为属下,他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

    荀含光究竟是个什么立场,他看不清楚,但荀氏看不上董公这一点,他倒是瞧得一清二楚。

    原本嘛,按照他们过往的习惯,董公想得到个女子,那是很容易的事,家里不愿意,抢回去就是。

    但他也明白,贾文和说的对,这荀氏女,董公既然命人备齐厚礼一道,显然十分重视,况且,对方嫁了,将来是就是主母,他们能不得罪,还是不得罪得好。

    他们一路老老实实,遇见颍川兵马,也不与之冲突,以威慑为度,到了高阳里,奉上礼物,对方拒绝,他也按贾文和所言,并不强逼,就只是将高阳里围起来,每日上门求亲。

    里中黔首要出入也不阻止,来荀氏求学的书生要离开也不阻止。

    但眼看干围了三天,荀氏还是缩在里中,不时还能听见诵读诗书,这不免让他有些心急。

    “文和,我们已照你之计,在此守候三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