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女帝我来当: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60-70(第5/24页)



    古人云,‘时移世易’,任何事情发展至一定程度,皆需顺应时势,制定新思,执政之措,亦需因时制宜,重新厘定。

    一成不变,只会导致世道昏暗,如死水一潭,毫无生机。

    故大贤良师,君应以进步发展的目光看待此事。即便汝今能制定新的太平经义,未来仍需有人继续改进,如此太平道方能顺应时势,长存于世。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化乃世道之永恒主题。无一成不变之制度,亦无万事不变之经义。”

    此言一出,张角低头沉思了许久。

    他之前从未认真思考过这种问题,可是杨秋这番话却突然让他有所领悟。

    “那将军希望未来的太平经有哪些精髓呢?”

    那这件事情说起来就复杂得很了,于是杨秋和张角在田地里面边走边聊。

    杨秋建议,应引导人们向往科学,揭示微观与宏观世界的奥秘,让人们意识到世间存在细微的生物,以及星球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当然,这些观念需以道家的话语来阐述。

    除此之外,还需构建一个神仙世界,其中神仙各司其职,犯错者将受惩罚。

    同时,也要编造一些神仙的故事,比如他们如何以权谋私,最终落得灰飞烟灭的下场。

    更要创立一些人类反抗神仙的故事,当神仙不公时,人类亦有勇气奋起反抗,世间大道公正至极。

    无论是神仙还是凡人,犯错者终将受到天道的惩罚。

    而那些有勇气、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人,也将受到天道的眷顾,得以成仙。

    至于华夏大地以外的神仙,以及那些邪恶组织如何不断入侵,华夏大地的正神又是如何保护这片土地的故事,这些都需要细细商讨。

    而现在,杨秋现在也没形成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还得和张角交流交流,看看怎样才能让新的太平经出现。

    这个新的太平经义既要教导人们向善,又要稍稍解放思想,还要巧妙地融入杨秋所秉持的科学观念。

    正当两人聊得热火朝天时,官道上,几架牛车缓缓驶向马邑县周边。

    最前面的牛车上坐着一位美姿仪的文士,其气质宛若松柏之姿,挺拔而不失温文尔雅。

    再上前细看,其人面容清癯,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英气,却与那温文尔雅的气质相得益彰,宛如山川之秀美与松柏之坚韧并存。

    令人见之忘俗。

    而此人,正是荀谌之弟,荀彧。

    第63章

    牛车摇摇晃晃,荀彧的心也在不断上下起伏。

    自从进入雁门关,踏进雁门郡这个由杨家军管控的地带之后,荀彧一直在观察着这周围的景象。

    如果说之前那几个地方只能算做平常的话,那么靠近马邑县之后,荀彧就发现了异常的地方。

    他当然看得出来,农户们这几天在忙着粮食的收割,显然是冬小麦成熟了。

    这个在前汉武帝的时候,经过董仲舒推广的种植方法经过这么多年,基本已经推广到了大汉整个天下。

    尤其是黄河流域容易发生水灾的地方,种植冬小麦能够减小损失!

    可事实上,冬小麦虽然能够抗旱,但比粟还是更需要水。

    而这些年旱灾频发,普通农户若没有官府组织修建水渠,其实小麦收成很不好。

    所以其实大家又慢慢抛弃了小麦,重新种植粟。

    之前雁门郡另外几个地方,荀彧并不觉得有什么特殊。

    可是靠近马邑县之后,荀彧敏锐地注意到,这周边的土地上,大片大片地种植着冬小麦。

    看得出来,今年的收成非常好。

    仅仅是这一件事情就足够让荀彧确定,杨家军已经彻底控制了马邑县周边的乡里,并且他们的管理触角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角落。

    否则,需要水的冬小麦不会如此大面积的被种植。

    这也足以说明,杨家军不是普通的流寇,而是真的治理到了乡里。

    能够组织起这样有效的农业生产,这杨将军绝不是寻常人。

    “停车!”

    太多的疑问堆积在心头,荀彧看到周边有许多农户正在忙着收割粮食,他决定亲自询问一下。

    有些事情光靠看是没有用的,要自己听,自己判断,只有这样,他才能知道这杨家军到底做了什么?

    “老翁,我看今年这田间的小麦长势喜人,收成定是不错吧?”

    荀彧走到旁边休息的老翁身旁,目光掠过那片还有一半小麦待收割的田地询问。

    同时,他拿出十文钱递给老翁,以示友好。

    老翁见状,眼睛笑眯成了一条缝,连忙接过钱,语气中满是激动。

    “哎呀,这位郎君真是慷慨!敢问郎君如何称呼?”

    “吾姓荀,乃外地来的商队领队。”荀彧微笑着回答。

    老翁点点头,抬起手指向旁边一块已经收割完的田地。

    “荀郎君,你们是外地来的,可能不知道,今年我们马邑县的收成好得不得了!

    看到那块地了吗?昨天刚刚收割完,一亩地竟然产出了八石的粮食!我这辈子第一次种出这么丰收的粮食,昨晚上都兴奋得睡不着觉。

    这都要感谢我们的杨将军,她当初说种这种粮食能够高产,我们当时还不信,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荀彧听着老翁激动的语气,眼神中满是震惊。

    “八石粮食?老翁莫不是开玩笑?不会是你们这里的杨将军故意让你们对外来的商队夸大其词吧?”

    此言一出,老翁突然转过头来愤怒地看着荀彧,并且将那十文钱还了回去。

    “莫要乱说,这位荀郎君!你根本知道杨家军有多好,哪里知道杨将军对我们这些底层农户有多体恤!

    我告诉你,以前我们这些地要是没有受到灾害,一亩地也就只有二石粮食。

    可是现在就我周边的乡里,几乎每家的田地都平均达到了七石粮食。

    而我家今年运气特别好,竟然达到了八石,这都是杨将军带来的功劳!要不是有杨将军关心我们这些底层农户,我们哪里能够吃饱饭?你不许说话中伤我们将军!”

    荀彧见状,连忙道歉。

    “是我鲁莽了,老翁莫要生气。只是我这个商队刚刚从外地来,从来没听说过如此高的产量,所以刚刚听到非常惊讶。”

    这番道歉的话让老翁面上的表情再次恢复了喜气,他又笑着开口了。

    “哈哈,是你们这些外地人没见识。也是,一亩地平均七石的粮食,那都是杨将军带来的成果,你们这些外人哪里见到过呢?”

    这突然炫耀起来的语气倒是让人哑然失笑,荀彧眯着眼睛打量着周围的土地,他心中有了些许计较。

    “老翁,今年的收成确实令人欣喜,但我心中仍有些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