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女帝我来当: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00-110(第22/31页)

怕汉廷那边的大儒要闹得沸反盈天。

    甚至为了自家的道统,直接跑到昭国这边来与她当面对峙。

    严重一些的话,人家或许会以死殉道。

    此般情形可能是为了自家的道统,也可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因为这种做法直接断绝了知识的垄断。

    这种利益之争有时无异于一场大地震。

    而这里的人真的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所以杨秋根本就没有去搞这件会引发巨大争论的事宜,但荀攸之所以会发现,自然是因为他这个人常常能够以小见大、以点看面。

    在书坊之中,他发现其他的书籍都有句读,并且运用了大量的标点符号,所以他便想瞧瞧儒家的典籍是否应用了句读。

    然而书坊当中根本就不出售这些儒家典籍,这令荀攸觉得十分奇怪。

    因为这种书籍才是令人趋之若鹜的东西,昭国怎么可能刻意不卖,显然其中存在问题。

    所以荀攸进行了一番猜测,并且最终发现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

    杨秋确实在内部的一些学堂之上应用了一些断句的版本,不然依旧采用以前的方式,学习的速度也太慢了。

    至于值得争论的地方,日后若是有哪位学生成为了专门的学者,那再去争论。

    这应当是学者应当研究的事宜,普通人无需研究到这般程度。

    而这样的讨论不单出现在了荀攸和荀谌这对叔侄之间,蔡邕第二天也带着他的女儿蔡文姬来到了杨秋的面前。

    “早就听闻蔡女郎博学多才,今日一见,实乃吾之荣幸。

    昭国当下正缺乏一位五经博士,倘若蔡女郎愿意留在此处传道授业,这将会使昭国的庠序之教更为昌盛,不知蔡女郎是否愿意加入昭国?”

    这对父女刚刚到来,双方才寒暄拜见完毕,杨秋便直接地发出了邀请。

    这令蔡邕急得直瞪眼,这是干啥呀。

    他带女儿前来本是有事要询问,怎料这位将军竟想要将他女儿拐走。

    “将军,文姬前来是有事宜要询问,能否让文姬先将事情说完?”

    蔡邕的打断令杨秋不禁轻笑一声。

    “蔡公有如此优秀的女儿,怎能让文姬在后宅之中一辈子默默无闻。

    倘若在昭国效力,千百年之后,文姬的博学依然能够被后人传颂。

    蔡公是个颇为开明之人,难道真愿文姬明年便嫁人生子,而后在史书之上甚至连个姓名都留不下?”

    当然,蔡文姬的优秀在原来的历史之上亦留下了名声。

    她原本是蔡邕的女儿,嫁给卫仲道之后,因丈夫英年早逝,所以便归家了。

    后来在动乱之中被南匈奴掳去,直至多年之后方归汉,而那时蔡文姬竟然还能默写出四百多篇文稿。

    在那些颠沛流离的岁月之中,杨秋也曾思索,或许在那时,蔡文姬的精神支柱正是那些曾经绚烂瑰丽、饱含智慧的文字。

    她始终未曾忘却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因如此,后来她才能够凭借记忆将其默写而出。

    所以,当面对这样一位内心强大且博学多才的女子时。

    杨秋自然满心期望对方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独特的姓名。

    不仅仅是能够默写四百篇文章,或许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还能够留下更为璀璨夺目、熠熠生辉的事迹。

    “将军所邀,不胜荣幸。只是吾今日面见将军,乃是为其他事宜而来,吾心中存有困惑,还请将军为我解惑。”

    蔡文姬微微欠身,神色诚恳。

    这个回答并未让杨秋感到失望,她本就只是直抒胸臆地表明自己的招揽之意,并未期望对方即刻应允。

    毕竟蔡邕当下身为汉朝的官吏,实际上蔡文姬此刻也不该贸然答应。

    但正如之前对荀攸的试招揽一般,提前表达善意,埋下一颗种子以待日后再议。

    故而,杨秋当即展颜应道。

    “蔡女郎有何困惑但说无妨,若我能够解答,定然会助你解惑。”

    第108章

    蔡文姬表现得有点犹豫,过了好一会儿才说自己的问题有点私密,希望能够单独详谈。

    杨秋不由得笑着看了一眼蔡邕,显然蔡邕也不知道自己女儿想要问什么,而是直接就带着蔡文姬来拜访了。

    “倒也无妨,我们换个地方详谈。”

    于是,杨秋带着蔡文姬去了一处隐蔽的房间详谈。

    屋子里面只留下了她们两个人,蔡文姬这才歉意地开口,她微微低下头,脸上带着一抹羞赧。

    “我之疑惑,确为一些私人问题,在大庭广众之下询问不太方便,文姬感谢将军宽和,愿意给我这样一个机会。”

    杨秋颔首让对方继续说,她现在是真的好好奇对方想要问啥。

    “其实有诸多困惑,琰此刻所问,若是将军不方便解答也没关系。

    第一个问题是,听说昭国制定的政策之中,似乎要禁止表兄妹结婚,这个传言我最近听到了,但不确定是不是真的,若将军愿意回答,能否告知我为何?”

    蔡文姬抬起头,目光中充满了疑惑和期待。

    咦,竟然是关注这个问题,杨秋都没有猜到。

    但仔细一想,这似乎确实是女子会容易关注到的问题。

    毕竟杨秋在让自己下面的人修订律法,而关于表兄妹能不能结婚这件事情?

    她刻意放出了一些风声,并且还让人去调查一些表兄妹结婚之后的情况。

    因为她打算在未来进行一场辩论,所以这事儿现在只是风传,但也是试探。

    不然到时候骤然颁布这样一条律法,总是会有些震荡的。

    “是真的,但此条律令年底建国之后才会公布。

    至于原因,文姬认为若是一对夫妇生出了聋哑儿,痴傻儿,又或者畸形儿,这是因为得到了报应?

    还是上天在警告天下众人,又或者是因为运气不好?”

    在这个科学知识还没建立的年代,不管是天子大臣还是庶民百姓,对于突然出现的自然灾害,又或者一些不正常的疾病,大家的解释都是不祥之兆。

    认为是上苍的警告又或者神灵的惩罚。

    这种认知遍布于整个社会,而且就在前几年,洛阳有一位女子生下了两个头的孩子,这事儿还被宣扬了出来,视之为不祥。

    当然,在当年董仲舒将天人感应这一个理论融合到儒家学说之后,天人感应这一个学说就已经在汉朝深入人心了。

    这个时候的人普遍认为,上苍和人之间是有神秘感应的,天道会通过各种异象警告来表达对人间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所以一旦有自然灾害,又或者这种不祥之兆,朝廷就会通过更换三公的位置来表达对上天警告的重视,所以东汉三公的位置换得很频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