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19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咋办?我爹是奸臣!》 190-200(第5/16页)

进项都有用处,哪里是随便挪用的。”

    “那就开源,不是情节严重的旷课、违纪,可以罚银抵罪,冲入公费。”平安道:“干扰大家读书的监生,付出一些银钱作为弥补,让大家吃好喝好,实乃天经地义。”

    “……”

    监丞道:“你想得还真周全。”

    “那当然。”平安很骄傲地说:“我从小就知道,吃饭是顶顶重要的事,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仅次于读书科举。”

    监丞嘴角抽了抽。

    两人初步达成共识,自即日起,每三日派三名囚犯进入小灶房做学徒,轮流学习掌厨的手艺。

    冯监丞其实是想跟平安交好的,见聊得差不多了,便提道:“那个检举你的监生……”

    “我派的。”平安很实诚地说,“就是为了把您叫过去。”

    监丞张口结舌。

    平安没什么要说了,行了个礼,心满意足地回到诚意堂去。

    监丞满脸无奈,仿佛看到一只大尾巴狐狸一窜一窜跳出了门。

    ……

    平安溜进小灶房看过,囚犯们多半还算认真,每日围着师傅忙前忙后,学刀功、练火候。

    不出一个月功夫,馔堂的饭菜果然有了起色,即便伙食标准有限,偶尔也能见到油星发亮的时蔬,夹杂几片炒得焦香的五花肉,监生们的眼睛如同这油光,都跟着亮了起来。

    后来代写书信的工作,就由平安安排诚意堂的监生轮流来做,一来他功课繁忙,要见缝插针地探究真题,休沐日要去上大师课;二来就算他“逃出国子监”计划成功,也有得人继续这一良性循环才算。

    ……

    天气转凉,银杏叶子被浓浓秋意染黄,像一场无声的雨,带着数百年的风霜覆盖在青砖甬道上,落在孔庙的红墙根下,偶尔被风卷起,摩挲进士题名碑的凹痕,又缓缓归于尘土。

    王阁老的老父亲去世了。

    这是一位老翰林,当了一辈子学官,著作等身、桃李天下,皇帝追赠其礼部侍郎衔,亲自拟谥“文恭”。

    此时已至九月底,平安向国子监告了假,踩着满地金黄的树叶,去王家祭拜亡灵。

    王时来是博兼堂的师傅,太子亲自拟写碑文,并遣官员至祭,朝中重臣都来了,唯独与王翰林同年的胡萦胡学士,害怕触景生情,只遣了两个儿子来代为祭奠。

    平安见王阁老不过短短几日,便哀销骨立,脖颈上筋骨分明,颧骨都凸了出来,心中不免唏嘘,这时代宗族乡土观念重,又受户籍和优免制度的影响,再加长途迁移、水土不服的风险,官员常常数十年不见父母,直至接到一份讣告。

    他对王师傅深深一揖,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请他务必节哀保重。

    王阁老三份请求丁忧治丧的流程还未走完,陆阁老的母亲又过世了。

    平安只得再次请假,跟着老爹去陆宅祭奠。

    平安回家的路上还在嘀咕:“这两年参加的白事比红事多多了。”

    按照《奸臣录》记载,这两位阁老确实在一个月内相继丧父丧母,使得刚入阁不久的陈琰后来居上,三十二岁登顶首辅,成了大雍文官之最。

    这一世,老爹换成了二师祖,就显得没那么耸人听闻了。

    两位阁老相继丁忧返乡后,郭恒接任首辅,内阁只剩一个空壳,朝廷只得再次举行廷推,推举两位以上官员入阁。

    皇帝就郭恒推荐的候选人名单颇有异议,礼部尚书刘玺是必然会入阁的,他希望再加一个陈琰,陈琰在兵部侍郎的位置上做了三年,整军经武、慎战节用、九边安定,改土归流的政策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行,此时入阁,无论是功绩还是资历,都完全够了。

    早点入阁,既能给郭恒当个帮手,也让郭恒多带他一些年头。

    郭恒起先坚决反对,小陈同志才三十二岁,实在太年轻了,任侍郎都是超常拔擢,何况是入阁呢。想想国初那位三十多岁入阁的学士落得什么下场,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还是应该慢一慢,稳一稳,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皇帝被他念得头疼,不过他自打从鬼门关走过一遭后,为数不多的节操也抛到九霄云外了,既然郭阁老想慢一慢、稳一稳,那就慢一慢、稳一稳。

    廷推?

    不着急,内阁是枢密重地,一定要慎之又慎。

    郭恒万没想到皇帝跟他玩起了釜底抽薪,廷推一拖再拖,让他在内阁独自支撑,郭恒又是极度勤勉负责之人,每日忙得头顶倒悬,恨不能将自己剁成三截。

    最终他认清了现实,一个人根本做不完四五个人的活儿——爱谁谁吧,来个人就行。

    正在国子监参加朔望考的平安,拿到了绩优的评价,已经积满了七分,眼看下个月再考一次,就能升入率性堂了。

    赵祭酒在去馔堂的路上碰见他,还请他去签押房吃了一顿小灶,并告诉他一则好消息——他的父亲,入阁了。

    第194章 第 194 章 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预……

    赵祭酒位列“小九卿”, 可以参与廷推,因此第一时间将廷推结果告诉了平安。

    刘玺以礼部尚书入阁,位居次辅, 周琦、陈琰分别以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入阁,位居群辅。

    平安以为老爹前面至少还排着十个八个官员,不曾想皇帝如此坚决,力排众议, 硬推老爹入阁了。

    而内阁这地方,最讲究论资排辈,以入阁的先后顺序排序排名,如果同时入阁,就按官职大小,如果同品同级, 就按入仕时间排序,陈琰年纪最轻,自然排在末位, 即便如此, 三十二岁的阁老, 也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存在。

    平安有点怀疑人生, 为了消化这个消息, 愁得连饭都没吃下几口。

    孟司业还打趣他:“别人父亲入阁, 都是额手相庆, 你怎么好像不太高兴?”

    平安是个坦荡性子, 不说没缘由的虚话, 很实诚地告诉两位师长,他担心他爹这么年轻被简拔入阁,破坏了官场规矩, 成为众矢之的。

    两人纷纷表示这孩子与众不同,可问题是,他自己做的那些事,哪一件是守规矩的,哪一件又是不招眼的?也不差这一星半点了吧?

    平安闻之一愣:“好像也对。”

    两人笑道:“文官以入阁为最高追求,可以施展抱负、一展平生所学,这是很好的事啊。你吃完这顿饭就早点回去,给令尊道贺吧。”

    成了阁老的儿子就是不一样,请假都不用自己开口了。

    平安回到诚心堂收拾书箱,王纶问他为什么告假,平安只说家里人找来,有事叫他回去,便去门房带着冬青离开了国子监。

    待马车拐进胡同时,只听得烟花噼里啪啦地响成了一锅粥,半条巷子充斥着烟尘,一干得到消息的亲朋、同僚、门生,像平安中举那日一样,把胡同堵了个水泄不通。

    平安只得在胡同口下车,步行进去,贺喜之声不绝于耳,老爹的表字都没人叫了,而是称呼他的号“守泉”,或以籍贯称呼他“盛安”,这都是官做大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