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地府日常: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40-50(第15/49页)

——这番流言当然是经过秦国润色、夸张之后的版本了。

    可楚国又不知道真相,只以为魏王当真这么不把楚国放在眼里。

    而最让楚王生气的,还是齐王那个软骨头,居然顶不住魏王的压力,改口说那城池都给魏国好了。

    之后齐王还请求魏王说到做到,一定要帮他击败入侵齐地的楚军。如果开战的时候不在齐地境内打,那就再好不过。

    楚王:“竖子!”

    比起软骨头墙头草的齐王,楚王自然还是更气挑衅他的魏王。所以两边很快就扩大了战争规模,打得不可开交。

    魏王虽然还没收到齐王许诺的地盘,但他还是很讲信用的。说不在齐地打,就当真和楚国去其他地方打了。

    反正原本的战场也是在魏楚齐三家交界的地带,往旁边挪一挪就是魏楚边界了。

    何况在魏楚边界打,本来也更方便些。

    一来不用担忧齐兵突然偷袭,二来魏楚以前经常打仗,这里的地形他们更熟悉。

    换成三家交界地的话,别看虽然说是三家交界,其实这里以前是鲁国、卫国和齐国的交界之处。魏国刚吞卫地,楚国也是刚吞鲁地,两家还真不怎么熟悉这一带。

    所以他们打着打着,为了能在战术上取得优势,还是一点点转移到了自家熟悉的地方。

    到了那边,就距离齐国比较远了。

    齐王很满意现在的局面。

    齐王特意给扶苏送了一封信,感谢大秦出的好主意。现在祸水“西”引,两家去西边打架去了,没有继续祸害他齐国的地盘。

    扶苏回了一封信,告诉齐王现在得安分一点。等楚魏分出胜负后,再撕破脸不认之前送地盘的事情。

    要是楚国赢了,齐国可以说“我们后来许诺的是分地给魏国,不是你楚国”,公然毁约。

    而魏国听完这话倘若跑来要地,就仗着魏国打了败仗拒绝给地。强行讨要那就齐魏开战,不信刚打了败仗的魏国敢现在就和国富力强的齐国开打。

    换成魏国赢了呢,齐国也可以说“我想了想,觉得你都已经打了胜仗占了便宜,这地不能给你,要给也是给楚国”。然后劝说两家都消消气,以和为贵。

    楚国来要,还能借口之前的话是拿来搪塞魏国的,不肯给。反正两边打了这么久,各自消耗了大量兵力,齐国不必怕他们。

    齐王看完扶苏的来信,感慨了一句“秦王果真奸诈”,接着便欣然答应下来,觉得此计甚妙。

    扶苏则和阿父密谋:

    “齐国这次把楚魏都得给罪狠了,要是他们气不过,迟早还会开战。让他们三家混战去,这样就没人来妨碍我大秦发育了。”

    齐王现在是高兴了,却忘了过两年等楚魏两国缓过劲来,一定不会放过出尔反尔的他。

    始皇深以为然:

    “善。”

    第44章 秦王,你应该懂唇亡齿寒的道理啊!

    如今齐楚魏三家正在互殴,眼看还要再殴好几轮,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停战。燕赵也结下了梁子,燕王喜不像是肯认命的模样。

    七国里只剩下秦国和韩国在休战,但韩国不足为惧。其他五国都在空耗国力,秦国正可趁机壮大自己。

    扶苏理想中的发育时机,便是如此。

    他们把一切都准备好,等到几年后太子政继位,就可以直接开始一统天下了。

    始皇询问侍官:

    “郑国渠修得如何了?”

    侍官回答:

    “最多再有四年多,便能完工。”

    现在那渠虽然还未完工,却已经有一部分可以投入使用了。等完工后,再用个两三年,正好开启灭六国之战。

    粮食本也不方便存放太久,两三年的关中粮仓提供新粮,已经足够军队使用了。

    但始皇低声对扶苏说:

    “郑国渠修成后的两年里,正好碰见旱灾和蝗灾。”

    扶苏也想起来了:

    “秦王政三年岁大饥,四年蝗蔽天下、大疫。”

    当时还是吕不韦掌权,这个时期秦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就是——攻打他国。

    自己家里没东西吃,不要紧,去抢一下别国的城池。把粮食抢来了,这样秦人就有饭吃了。

    这种应对天灾的方法一直持续到了他阿父亲政之后,阿父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就沿用了。

    不过后来重生的这一世,秦国其实很少遇到饥荒。扶苏靠着各种法子帮秦国屯粮增产,让秦国对战争获利的依赖慢慢减轻。

    其实始皇亲政之后到大一统之前,这期间的大型灾害也不多,差不多就四次。

    扶苏沉吟片刻:

    “郑国渠能助关中提前屯更多的粮食,军粮应该不受影响。”

    然后再趁着灾害出兵,秦军有粮、别国无粮,仗只会更好打。

    况且除了头一年是旱灾之外,第二年是蝗灾。旱灾不好应付,蝗灾却可以提前防治,问题不大。

    扶苏将这些灾害一一记下。

    这些都是他要留给太子政的“遗产”。

    始皇看着他写这些东西,回忆起一些往事来:

    “我大秦自昭襄王在位时起,便从不赈济灾民了。朕以前也不赈济,说起来还是自你开始重新赈济的。”

    这是因为大秦的君主都比较现实。

    当初有人问昭襄王,国内出现灾情,可要赈济灾民?昭襄王回答不用,不能让国民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

    所以大秦这些年来,应付饥荒的方法都是让民众进山寻食物。或者拿粮食出来,以工代赈。

    扶苏闻言眨了眨眼:

    “我也没有完全恢复赈济吧,只是那次趁着赵国大旱饥荒,大秦灭了赵国,所以拿了一些粮草出来拉拢赵地人心,避免他们负隅顽抗。”

    毕竟赵人又不习惯以工代赈,自然只能直接赈济。其实大秦拿出的粮食也不算多,后来还通过抄家赵国贵族回了波血。

    始皇颔首,对太子政说:

    “朕当初灭赵,是挑的旱灾之时,是以可以借此拉拢赵国庶民。待到你灭赵时,恐怕遇不到一样的时机,如何安定赵人,还得你自己想法子。”

    太子政并不畏惧:

    “仲父放心。”

    虽然各国自己打得起劲,好像没空去管别国,但他们显然不会一直任由秦国置身事外。

    别家不提,赵国就见不得秦国安分。

    所以咸阳城中没多久,就又流传起了各种流言。赵国约莫也是猜到了挑拨廉颇和太子关系的是秦人,于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扶苏每隔一段时间,就能遇到有臣子劝他防备相邦。还有一些刚来秦地试图建功立业的贤才,也会在言谈间暗示。

    今日,他就遇到一个这样的。

    对方试探着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