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地府日常: 160-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160-170(第51/79页)

【那你以为,应当如何改进?】

    腹黄亨迟疑了一下,提议:

    “只要将边缘一圈的铜铸得厚一些就好了,出现一个包边的样式。”

    这样制作起来增加的工作量不多,却人为地塑造了一个边缘。其他人无法将边剪掉,不然一看就知道这个铜币被动过手脚。

    扶苏颔首:

    【除却剪边之外,民间高手们还有别的办法。他们修改了铜币的薄厚,自己制作了更薄的模具,将原本较厚的铜钱融化后倒入模具中,制出了一堆重量可能只有原本旧币一半的新币。】

    【冯去疾,这一点又要如何规避呢?】

    冯去疾:……

    冯去疾很快反应过来:

    “若铜币够厚且工艺足够精细的话,可在铜币侧面留下简单的纹路,不需太复杂,只是一个小圆圈即可。这样厚度不够时,圆圈就铸造不出来,令人一看便知是削薄过的钱币。”

    其实冯去疾想说的是,剪边和削薄都是很容易被发现的事情。庶民拿上手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实在不行还可以掂量了一下。

    但太子既然提出了这种情况,就证明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经过加工的铜钱必然大肆泛滥过。

    想来应是朝局混乱之时,地方贵族或官吏私自铸币。庶民哪怕明知道币有问题,却求助无门,只能吃下哑巴亏。

    一般能大规模铸币的,也不会是平民。

    官府如今强制规定了边缘和花纹,也仅仅只能稍微克制一下那些胆大包天的家伙。让他们至少在造钱的时候必须把该加的东西加上,而不是为所欲为。

    就比方侧面加圆圈这个,你铸新币总不能连样式都改了吧?

    稍微铸小一点还能推脱说是模具出了问题,不是故意改小的。可是侧面的圆圈都没了,那不是明摆着故意造假么!

    听课的众人渐渐回过味来了。

    太子扶苏讲这些东西,不是当真让他们改进铜币,减少上头能让人钻的漏洞。而是告诉他们,没了国家监管之后的市场能有多乱。

    各国畏惧并打压商道,一方面是担忧别国借经济战针对本国,另一方面也是商人总会引发社会乱象,不如农民安分守己。

    扶苏以铸币为引,循循善诱,叫众人接受他的观点。

    【这还只是铸币,想来会下放铸币权的国家还不算多,毕竟谁知道钱币的重要性。但我们现在将币更替成另一种东西,再来看一看。】

    【范雎,你来说说魏国盐价和秦国盐价的差别。】

    范雎沉稳地回答:

    “秦国盐价稍高一些,魏国盐价要低上些许。盖因秦国虽然已经掌控了巴蜀,蜀地有盐井可以自己采盐,但盐井采盐相对困难。反观魏国,境内有一城名为盐氏,藏有盐湖。”

    盐氏,春秋时期称盐邑,后世的山西运城,拥有华夏境内最大的盐湖之一。

    魏人采盐方便,自然盐价就低。

    扶苏微微一笑:

    【应侯确定如此吗?可曾去查探过庶民间购盐的盐价?】

    范雎一愣。

    范雎是从魏国入秦的不错,且他出身贫寒,按理来说应该知道民间的许多物价。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好多事情已经记得不那么分明。

    听到扶苏的提问,范雎皱了皱眉,立刻遣人去找个了解情况的下属来,细细同他说一说如今的魏国盐价。

    因范雎是魏人的关系,这些年常有魏人投入他门下作门客,希冀这位相邦能看在同出一国的份上举荐自己。

    所以没一会儿就有新来的门客前来。

    门客回忆了一下,说道:

    “各地盐价并不相同,若比较都城的盐价,自然是魏国的要低廉一些。但要是比较其他地区的,就不好说了。”

    门客细细详解了一番。

    原来魏国的盐氏被魏国大贵族把控,因为规模巨大,所以好几家一起开采,如今销盐的生意是他们在做。

    除了在国都售卖时会稍微收敛一点外,去了别的城池,开价多少就端看庶民能接受多少了。

    有的地方民富,就卖得高些。有的地方民穷,就卖得低些。

    但无论是哪里的价格,其实都比秦国的盐价要高。

    因为秦国的盐产量有限,只能紧着当生活必需品吃,没那个奢侈条件拿来当商品谋取利润。

    何况商鞅搞的伐薪政策导致秦国庶民手头无余钱,盐价太高就真吃不起了,到时候男丁都要因为缺盐没有力气。

    范雎之所以觉得秦国的盐价高,那是因为魏人在国都时定价低廉,秦人在国都时反而定价高。

    秦国盐商针对性地坑国都等地的贵族,魏国盐商却不好公然在国都拿着成本低廉的盐卖高价,只能去外头坑人。

    不懂做生意的范雎麻了。

    只是一个盐业,就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扶苏意味深长:

    【看到了吧,如盐这般的必需品,不吃会死人、会没有力气的东西,他们都能拿来谋利。】

    嬴政皱眉说了一句:

    “是以重农抑商,不可随意放松。”

    可他儿子给出了相反的答复:

    【是以必须将卖盐的资格收归国有,官府定价,不可更改,也不许旁人插手。诸如盐这类物品,都要受朝廷管控,不能像寻常商品一样放任。】

    卖可以,但不能随便提价。

    涉及到法度,这就是李斯的主场了。

    李斯迅速举一反三:

    “可将盐分为不同档次,最低档次卖给庶民的盐,价格必须定死,不可更改。高一些的好盐可以提价,由商人拿去谋利。”

    完全不给商人赚钱的机会,商人只会绞尽脑汁地钻漏洞。不如大大方方给他们开一条利润很高的路出来,这样他们就不会费劲去破坏规则了。

    盐自然是有三六九等的。

    尤其像井盐这种,杂质的过滤处理对于古人来说非常麻烦。所以经常能分出精细过滤的好盐和粗过滤的普通盐,前者当然是拿来高价卖给贵族了。

    这样的情况在古代屡见不鲜,到了乱世更是夸张。比如南北朝时期,盐商干脆懒得过滤,直接把毒盐低价卖给庶民,还省一道工序呢。

    扶苏认同了李斯的提议:

    【官府规定民盐须得定价多少,且毒性须得低于多少。剩下要卖给贵族的那些,随便他们巧立什么名目去提升价格。说是更纯净也好,吃了延年益寿也罢,左右也不坑庶民的钱。】

    扶苏暗示众人,其实盐完全可以都是一个纯净度。但卖给贵族的时候,嘴上吹嘘一番,仗着贵族不懂,随意提价。

    实际上吃的都是一样的东西。

    就好比后世药店买的维生素片,那种几块钱一瓶的和几十块一瓶的是一样的东西,只不过几十块的打着保健品旗号。

    而且认真对比的话,就会发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